周洪宇:智库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推动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周洪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推进过程中,发挥好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作用,对于推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智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关于智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问题,国内已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从国家层面来看,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7年又印发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重视智库建设和发展,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中央给智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

  从定位上看,我国智库包括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此外,我国学术界还认为,智库具有育才用才的功能,进而将其视为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

  我国教育智库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官方教育智库、高校教育智库、民间教育智库、混合教育智库。发挥的作用至少包括八个方面:教育决策的智囊团(即资政建言);教育改革的思想库(即理论创新);教育政策的评论员;教育实践的引导者;教育发展的评估者;高端人才的储备库;教育交流的联络站;正面舆论的策源地。从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本质特征来看,包括了以下几点:主体多元化、研究专业化、视野全球化、成果创新化、组织多样化、运行协同化。

  教育智库的作用主要是:资政建言: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建言献策;理论创新:关注教育重大问题开展创新研究;舆论引导:聚焦前沿重大问题引领舆论走向;实践引领:深入各类学校教育有效指导实践;人才培养:围绕智库建设任务造就高端人才;数据储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汇聚数据文献;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国际对话交流。

 

  二、智库如何推动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一,成立智库联盟,形成智库研究合力。从教育智库的角度来看,当一个新的国家战略出现之后,智库就应该围绕着新的国家战略提出新的政策建议。具体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来说,应建立以本区域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长三角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新联盟。此外,还应该在长三角智库之间加强协作,加强协同研究,形成一个智库联盟。因为不同区域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比如长三角和中三角面临的问题就不一样。从教育智库的角度来说,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个国家战略提出以后,在同一个区域内的教育智库之间就应形成智库联盟,集中研究带有共性的问题。

  第二,共同研究,发布相关教育报告、提出有关教育政策建议。长江教育研究院每年都会发布教育报告,提出教育政策建议。在智库研究中,特别应该重视教育改革思想库的功能,但是教育智库的理论创新与其他智库以及大学的理论创新又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大学里面的理论创新,更注重的是基本理论的研究,智库的理论创新则更多的体现在智库政策创新。

  第三,推动建立“长三角教育创新带”,分区推进,分布实施.做智库研究,一定要有一种预判,要注意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国家。东、中、西三大板块发展肯定有先有后,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一定是区域的、不平衡的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此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分区推进。所以长三角要有长三角教育创新带;中三角要有中三角教育创新带。

  第四,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加强对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定期评估。长江教育研究院每年都会发布中国教育研究指数,而未来有可能还要具体到细化到区域的教育发展指数。只有这样,才会有科学的评估价值。围绕长三角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域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区域教育的定期评估,形成对于发展质量的动态观察和研判。

  第五,注重智库政策话语的理论创新。“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这些政策话语都是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的,”软实力”这一概念很有冲击性,也很有包容性,而”巧实力”实际上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效结合。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再到“巧实力”,说明美国智库界的政策话语是不断适时演进的. 我们中国智库现在能够提供什么带有原创性的政策话语呢?我曾在一篇文章提出“合实力”的概念,“合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可以对这个概念作政策层面的转化,以表达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做出政策话语的创新,带有自己的原创性,要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第六、共同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公共外交”、“社会服务”等,对社会形成重要的舆论引导。教育智库研究应为长三角区域各类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方案,在人才培养、公共外交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应发挥好智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及了劳动教育。那么作为教育智库应该第一时间对于什么是劳动教育、如何理解和适时劳动教育进行解读,以体现教育智库特殊的舆论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