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卫东
摘要:
2016年11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了认真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特提出:全力推进“四大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无缝式对接;积极推进具有行业特色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大批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全面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流动;努力完善职业教育“直通车”和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产教融合;经济转型
五年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手段,并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职业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万能钥匙”,2016年11月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见,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全力推进“四大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无缝式对接
一是“园教”融合。根据“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规划设立职业教育园区,使职教园区和产业园区相匹配,并且,破除区域、部门和院校类别的界限,以专业为纽带,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新途径,制定园区企业制度化合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所合作,实现园区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同时,探索园区多元投资融资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园区企业制度化投资机制,增加社会投资融资。二是“教产链”融合。鼓励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并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中心,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职业教育链和产业规划链无缝式对接;三是“专产”融合。根据“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确定一批重点专业,实行职业教育专业规划和区域产业规划全方位衔接,并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的课程标准体系,来提高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四是“校企”融合。明确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建立以市场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促使校企双方权责统一;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双向兼职,共同组建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认证和质量评价,促进企业和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二、积极推进具有行业特色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大批适应“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培养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具有行业特色的本科院校进行改造,转变原来的学术型发展方向,定位于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行分类拨款制度,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具有行业背景的本科院校,其拨款数额高于学术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对口产业发展,采取自上而下的学科和专业申报制度,对于全面对接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所急需的学科、专业的应用技术大学,给予特殊的专项经费支持;根据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重点建立一批具有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层次的应用技术大学;大力发展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教育,在涉及”十三五”期间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坚持培养制度改革,实行主辅修制,坚持理工结合、工管结合和人文理渗透,培养大批适应“十三五”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强调实践性,强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技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三、进一步加快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全面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流动
实行“双师型”教师“绿色通道”,出台招聘理论水平高且具有实际经验的海外高层次“千人计划”学者到职业院校任教的优惠政策,不仅要给予优厚的工资待遇,还要主动解决其配偶、子女就业上学等问题;进一步放宽招聘和职称评定条件,对于获得全国技能大赛等奖项的高级技术工人取消论文和学习的限制,聘请大批技能精湛、技术一流的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任教;实施职业院校师资“定向培养计划”,实行“2+2”的合培养机制,由大中型企业、行业组织、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培养面向职业院校的师资;政府出资购买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岗位,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观摩学习和实践,及时了解并更新专业知识和行业技能;设立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专项经费,全额报销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学习费用、食宿费用、交通费用,并发放教师企业实践补贴,鼓励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主动到企业实践,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虚拟现实创造的仿真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模拟环境,使职业院校教师获得与企业一线真实条件下极其相似或相同的体验。通过虚拟环境进行实践,弥补了真实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实践训练。构建职业院校教师电子档案,记录、分析教师成长发展轨迹,便于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努力完善职业教育“直通车”和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
职业教育“直通车”指的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贯通。这不仅要求职业教育层次的完备性、而且强调职业教育衔接的顺畅性。“十三五”期间,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直通车”的策略包括:一是政策上放开中职升高职以及专升本的比例限制,强调职业院校学生入学的知识和技能标准;完善五年制高职教育,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整体设计培养方案,分阶段实施教育,注重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分转换、课程设计等内容的有机衔接,实现“五年一贯制”。二是改革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契合社会人才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强调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工作经验以及职业能力完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统一录取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升高职考试制度;扩大高职自主招生权限,实现高职院校单独报名、单独考试,高考前提前录取;实行职业院校定向培养制度,中高职院校根据地方技术人才需求,开展定向招生,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划线、定向招生和定向就业的办法,所招学生全部由地方用人单位落实就业,财政买单。
完善职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就是国家通过制度设计,让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转换学校轨道、普职互通。“十三五”期间,我们完善职业人才“立交桥”的策略包括:一是实施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国家资格框架(NQF)的建立使人才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包含学术资格(正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非学历教育),真正做到普职等价。国家资格框架以职业资格和学历文凭互通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作为衡量的依据,设立相应等级标准,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互认互通。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国家资格框架的内容衔接、学分转换和技能鉴定等标准。二是实施“学分银行”等个人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成立由教育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委以及有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委员会,统筹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运作;制定“学分银行”相关标准,规范和引导“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出台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累计转换的指导性文件,有效指导个人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定各类学习成果的共同参照系,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All-rou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U Wei-dong
Abstract:
In November 2016, national thirteenth five-yea rplanning advocat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four combinations are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goal. Likewi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ransformed into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with peculiar features.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teachers to be amphibian of academia and professionalism, students to be highly skillfull earners,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be both comprehensive and vocational.
Key Words:
13th five-year plann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作者简介:付卫东(1973),男,湖北浠水人,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