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 顾明远:学习不能讲竞争



  5月25日心理健康日,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亲临2024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第三届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现场,以《学习为什么不能讲竞争》为题作主旨演讲。顾明远教授认为,学习不能讲竞争,要把学生从学习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将来到社会上才有竞争的实力。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以下节选自顾明远教授发言内容,经编辑整理)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据有关机构调研,小学生里就有抑郁症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竞争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学习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形成了扭曲的心理,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把同学作为竞争的对手,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受到某些挫折,如考试成绩欠佳或者不如同学而郁闷,有的甚至跳楼自杀。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到了该救救孩子的时候了。

  出现这个问题,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观念的原因。一是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学校的质量有差距。作为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优质的学校,将来考取理想的大学。二是观念问题,一些家长总以为知识学得越多越好,作业越多越好。一种应试的思维定式,不讲学习的规律,不讲学习的效果。

  我讲一个故事。《伊索寓言》中有一个故事叫“生金蛋的鹅”。说的是一个老婆婆养了一只鹅,这只鹅每天生一个金蛋。老婆婆很高兴,但想着如果多喂一点饲料,它每天就能生两个金蛋。于是第二天开始增加饲料,增加到两倍的饲料。鹅越长越胖,结果不生蛋了。老婆婆很生气,说“你把蛋藏在肚子里了,我宰了你取蛋”。老婆婆把鹅杀了,但从肚子里取出来的不是金蛋,是一大块肥油。小时候我读过这则寓言,只是把它当笑话,现在我读了,感觉到现在有些家长就像老婆婆,希望自己的孩子多生“金蛋”,结果却害了孩子。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决。就是把学生从学习的重压之下解放出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 “双减”政策出台,本来是想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课外上各种培训班的学业负担。两年多来,虽然校外培训机构基本得到整治,但补习班还在暗中涌动,有的家长请培训机构的教师到家里个别辅导。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据说一年要花十几万二十多万元,这都源于家长的焦虑。更深层次的压力来源于社会竞争的压力,这也难怪年轻父母。但要知道,孩子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孩子就能顺利发展,违背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学习是不能讲竞争的,学习是要友爱合作,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将来到社会上才有竞争的实力。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讲竞争,因此有人说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竞争是到社会上去竞争,不是在学习时竞争。在学习时竞争,互相保密,怎么能进步。例如乒乓球队,训练时讲竞争,每人留一手,怎么能争得世界冠军。另外,竞争时只能我好,不能你好,这就形成扭曲心理,养成不能与人合作的脾气,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就说:“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又说“学习不应只是个人的事情,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共同学习,以及通过与同伴和老师进行讨论及辩论的方式来学习。”可见,学习是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

  化解家长的焦虑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二是制度设计。

  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尤其是地方行政长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党中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教育既要培养高精尖杰出人才,又要培养大国工匠、现代农民。教育要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天性,充分发挥他的潜在能力。教育不能讲竞争。其实,负担减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心情舒畅了,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成绩会提升,学生会享受到学习的愉快和童年的幸福。所以我经常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同时,学生负担减轻了,就有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

  第二是要加强科学的制度设计。减负并非一减了之,要加强公共教育供给,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首先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之间还存在矛盾,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优质学校,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学生负担过重的难题。但均衡发展不可能没有差异,家长要转变观念,支持和帮助学校改革,支持和帮助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把选择学校作为竞争的目标。

  我提倡实行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把小学和初中连贯起来。小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五年完全可以完成六年的学业,这已经被实践证明:北师大实验小学从1958年开始进行了三十年的五年制实验,培养的毕业生都能顺利地在初中学习。九年一贯要对课程进行整合调整,高年级设一些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做到因材施教。九年一贯还可缓解家长小升初的焦虑。

  其次,要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应该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能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不能关照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听懂学会了,就可以减少家庭作业负担。现在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条件。

  第三,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儿童是天生的好奇者,在会说话以后就会问这问那,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们要呵护儿童这种好奇性。到了小学就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主地刻苦学习。

  第四,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教师和家长都要细心观察学生,重视学生的思想情绪。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扰,帮助学生化解矛盾。

  第五,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要积极提供学生活动的场所,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扩大眼界、增长智慧。

  最近,课间十分钟怎么安排,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还是让他们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成为社会的议论的热点。这里体现了两种教育观念。当然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的缺乏,教师校长都怕担任责任。但这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把孩子关在教室里,不仅有碍于孩子的身体发育,也使孩子缺乏活力,使孩子对事物缺乏激情,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长对孩子在活动中的磕磕碰碰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记得当年我在美国参观幼儿园时,发现他们的设备很简陋,活动园里堆着许多汽车轮胎、钢铁架子。孩子在那里爬上爬下,看了很危险。我问教师,孩子会不会摔坏,家长会不会告你们?老师回答说:“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就是来锻炼的。”可见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的健康负起责任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孩子能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作者:顾明远(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

  来源:公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ID:zgc-mtb)”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AwMjA2OA%3D%3D&mid=2674019894&idx=1&sn=a43d9f58d83f2ef6f49b006c6435f8c7&scene=4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