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针对教育智库,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又和我们谈了什么?



  去年,一读EDU曾围绕教育智库建设,专访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教授。(详情参见一读EDU历史文章《调研100余家教育智库后,他和我们谈了这些 | 专访周洪宇》)

  当时,由他领衔、付卫东等骨干成员参与的课题组,已对全国8省(区、市)的112家教育智库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

  一年过去了,一读EDU再次专访了周院长。这一次,他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和观察?

周洪宇资料图(来源:长江教育研究院网站)

  教育智库是以教育领域重大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随着一系列国家关于智库建设文件的密集出台,智库建设形成了一股热潮,不仅体现在智库建设与发展层面,也体现在智库评价方面。

  2017年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教授牵头组织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申国昌教授等一批人员开展“中国教育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周洪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

  他们的成果之一——CETTE中国教育智库评估系统,也于2018年11月10日在中国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上宣告上线。

  同期发布的还有《中国教育智库评价SFAI研究报告(2018年)》,全国共计61家教育智库入选2018CETTE核心智库榜单。

  除了政府直属教育智库、地方教科院所智库、双一流高校教育智库、地方高校教育智库之外,榜单还纳入了国际共建教育智库和社会/企业教育智库。一读EDU所在的平方创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就作为社会/企业教育智库入选了CETTE核心智库榜单。

  但在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教育智库建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宣传、轻内容创新。

  因此,在梳理教育智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教育智库服务能力提升的渠道,对于当前的教育智库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此,一读EDU(微信id:yidu_edu)特约记者专访了周洪宇教授。

 

01发展中国新型教育智库的当代意义

  一读EDU: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也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您认为在此背景之下,发展中国新型教育智库的意义在哪里?

  周洪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领先权、决胜权,除了有优越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外,还必须有众多高水平的智库。教育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类别,在教育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智库是1905年成立的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教育智库是以教育领域重大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以教育专家为主、跨学科专家为辅,为各级各类教育决策者在处理教育方面问题时提供专业的思想、理论、策略或方法等。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教育事业事关千家万户,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人民群众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要进行科学的教育治理,离不开教育智库的建言献策。

  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建设教育智库是推进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我国教育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要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必须要求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把它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教育部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2014年3月,出台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建设给予了明确指导。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而教育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应对国内外环境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回应人民期待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智库支持。

 

02建设新型教育智库需要4大理念

  一读EDU:您认为建设新型教育智库方面需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呢?

  周洪宇:全球视野。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须具有广阔的视野,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从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大背景下把握中国教育的战略定位,提出中国教育的应对策略。还应依托高水平教育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性教育议题的设置、研究和交流合作,推荐知名智库专家到有关国际组织任职,广泛传播中国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政策主张,增强在国际教育媒体和国际组织平台的话语权,把中国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有效传播出去。

  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应具有中国立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要负有国家使命,体现国家利益,创造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政策概念或关键词,争取中国的话语权,在国际学术界、教育界占据应有之地。

  专业能力。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应体现专业化,走向精细化,而不是做谁都能做的事。要集中力量创出品牌,形成专业品质、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所做研究具有战略性、思想性、前瞻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实践导向。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不仅要努力拿出战略性、前瞻性、思想性和客观性的研究成果,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努力推动成果转化和落实,千方百计地让智库的“谋划”转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让智库的“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智库的“言论”转化为社会共识。

 

03新型教育智库需要从5个方面转型

  一读EDU:您认为建设新型教育智库需要从哪些方向着手呢?

  周洪宇:研究人员转型。我国智库专家与发达国家智库学者的最大的差距是阅历不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措施,比如“推动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推荐智库专家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推荐知名智库专家到有关国际组织任职”,这些措施非常重要。

  研究内容转型。要由注重学术理论问题研究为主向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转变。重点要围绕教育政策研究的学术前沿,自主开展教育政策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的历史与沿革研究以及重大议题的前瞻性与储备性研究、政策调适、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教育政策急需,开展教育政策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重大教育政策专题研究以及各种中长期或应急性的重大课题研究和案例总结研究、风险预估与防范、围绕重大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重大政策的比较研究,政策实施过程跟踪评价、研究。

  研究技术的转型。由传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向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等其他新技术转变。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进行工作,实现更大范围、更远距离的调研与交流。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应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决策咨询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

  成果应用转型。要由过去的注重学术理论成果发表向重视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转变。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大多注重学术理论的研究,并且有了研究成果选择公开发表,虽然有些成果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价值,但大部分成果在发表后就束之高阁,并未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价值。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应以问题为导向,重视成果转化,并积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科研组织形式的转型。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承担的多重使命,要求科研组织形式实现由单学科、个体化的科研组织形式向跨学科、组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转变。

 

04打造新型教育智库,需要变革8大机制

  一读EDU:那么,您认为,从运行机制体制方面,新型教育智库需要怎样的变革呢?

  周洪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八个重点方面着手来变革体制机制以打造新型教育智库。

  第一,协同合作机制。应紧紧围绕教育重大问题,建立与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形成研究合力。重视以国家“2011协同创新平台”为基础,加快组成我国高端教育智库。

  第二,快速反应机制。服务党和政府各项教育重大政策需求一般时效性都比较强,应提升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先期储备研究、广泛的调研网络,迅速开展研究,形成有深度、有见地、先进的研究手段、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第三,课题选题机制。探索成立由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组成的选题委员会,形成科学有效、适度超前的科研选题机制,规划长远和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全面优化研究领域和选题方向。

  第四,科研组织机制。探索建立团队合作、服务大局转变,从分散的、个体化研究向团队合作、逐步实现从个人兴趣向服务国家、联合攻关的工作机制、协同创新和“跨界”研究转变。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根据课题需要组建跨部门、跨领域课题组,集中优势力量、有效整合各种研究资源参与决策咨询研究。

  第五,成果审核机制。实行研究成果分类送审制度和质量把关制度,形成高标准、严密规范的成果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激励导向机制。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研组织、课题评审和业绩评价的透明度,强化竞争,提高评审标准和淘汰率,加大对优秀成果的激励力度。从重论文、著作向重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任务、服务决策转变。以关注实绩为用人导向,结合公推公选、公开竞聘、选拔制度,为优秀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第七,项目管理机制。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是目前教育科研的三大动力源。针对群众的教育需求,瞄准教育的现实问题,通过课题立项的形式,进行前瞻性研究,着力提高政策建议对决策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第八,数据支撑机制。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应建立各类教育数据库,形成一批具有集成优势的智库研究平台。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通过对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为教育科研提供全方位的、更具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