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第八次21世纪教育沙龙

  21世纪教育沙龙由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和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定期并持续研讨重大教育政策和教育热点问题,强调政府、学界、实体、议政机构之间的无边界交流。本沙龙已成功开展七次。

  2月28日,第八次教育沙龙于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旨在在两会之前再一次聚焦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在实践层面上、政策法规层面上、以及各种操作性的问题上进行探讨。

沙龙主题:

  关心农村义务教育

案例分析

教育援助: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

介绍与展示:中国教育发展之社会参与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感谢我们会议主办方和会议主席的安排,上午我做第一个发言,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

  今天我是临时来的,原来没有决定来,因为我们实际上湖北省在今天开始集中,明天学习,要求所有人不能离开团,离团必须写正式的书面请假条,所以我跟他们说到北京有一个急事,来之前也没有和主席及时的沟通,因此我不知道我今天来讲什么,但是我知道主题是农村教育,我在火车上临时考虑了这么一个题目,和我们刚才的主席跟我安排的主题有关系。我想这个题目是不是叫做“中国教育的难中之难——农村教育引人思考”。

  大家可能知道我们讲中国教育,常常有这么一段描述,说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教育,这是完全正确的,最近大家可能也看到报纸上讲,我们周济部长说中国教育面对的最大困难是教育投入不足,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这个投入主要还是在农村教育方面。最近几年我比较关注农村教育,特别是03年担任人大代表之后,有机会到各地农村去实地考察,对农村教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再加上过去一直做教育历史研究,陶行之的研究,做乡村教育的研究,在历史和过去的几年,现实的感受和过去的研究就有一个结合点,当然对教育现实关注的更强了。农村教育,我有这么一个看法,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基础教育,中国教育的难点是农村教育,中国教育的突破点是高等教育,我在很多场合也反复谈了这个观点。

  至于为什么说中国教育的突破点在高等教育,今天的主题不在这个地方,因此我不会谈这个问题,重点是农村教育为什么说是难点。 我想说三个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中国农村教育的难中之难,难在何处,我想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定位不明,中国农村教育的定位不明,农村教育的目的,农村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农村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怎么看待农村教育,怎么看待农村教育在中国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想这个问题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我们对农村教育的作用,对农村教育的重视,都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想农村教育的很多问题,首先是由认识问题导致的,而这个问题首先体现在对农村教育的定位问题上。 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村教育的体制不顺,管理的体制不顺。这个里面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就是事权,另外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体制,我们叫财权,事权和财权没有统一,或者说很难统一,要做这个事情,但是又没有一定的财力,这个中间就存在着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了我们农村教育在管理和投入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投入不足,由于在投入体制上,或者说投入机制上不明确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力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投入不足。 第四个问题,我们的农村教育的政策不优,所谓政策不优,就是指我们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政策没有倾斜的态度,没有考虑到农村教育存在着很多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应该有所倾斜,在出台的有关政策上应该有所倾斜。 第五个方面是,农村教育的立法不足,关于农村教育的法制的保障机制不完善,因为我们今天是一个讨论会,我想有一些情况等讨论的时候跟大家反馈和交流,我先谈对农村教育的难在何处,我认为主要是这五个方面。 第二个大的方面是为何而难,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难中之难,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个难中之难。

  第一个方面我认为还是认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历史原因,大家可以考察一下中国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在古代相对而言,教育发展还比较平衡,当然所有的统治者都是竭力的把教育资源放在城市,但是相对而言大家只要有时间把农村过去办的书院,私塾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城乡差距,我前不久到福建武夷山去考察朱熹办的书院,在山区里面,也办的不错。其他的书院大家在座的很多同志们都考察过,都看过,但是大家只要看一看近代以来我们的学校城乡的差距,就越来越严重。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加大的趋势,我感觉到两个时期,一个是国民党上台之后,事实上在1912年以后,近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中国农村经济逐步在破产,农村教育也逐步在瓦解,但是比较明显的是国民党上台之后,国民党上台之后,对于农村教育,对于城市教育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而对于城市教育是竭力的支持,政府的教育试点都整合起来,集中在城市发展上,特别是西式学校出现之后,大家可以看到特别是我们国立的大学,大家想一想在1910年代,那个时候的国立大学不是很多,没有很多投入,政府资源没有很多投入到高等教育上去,因为那个时候高等教育很少,北京大学,北洋大学,陕西大学,这是国立的大学,教会的大学不是靠政府的投入做的,在这个情况下,国民党上台之后,再加上高等教育逐步蓬勃发展起来以后,教育的资源逐步由农村到城市,由有城市的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解放前是100多所高校也集中了相当多的教育资源,这是28年以后出现的很重要的趋势。

  第二个趋势,我们78年以后,当然这个类比,这个性质的是不同的,有这么一个口号就是人民教育人民办,最后办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都有这些调查报告就是78%的是由县以下的老百姓来承担,所以这个说明教育资源的投入,它的重点发生很大的转变,这是刚才说的历史原因,同时还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就是刚才我说的要集中资源,再加上还有一个,我觉得是受精英主义教育的影响,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感觉到中国是一个穷国,也是一个大国,要把教育办好,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这个资源要集中的话,肯定只能是给在基础教育里面,重点去发展一些有一定基础的学校,条件比较好的学校,最后出现了一个重点学校制度,高校也出现了重点高校,重点的中小学和重点的高校就把大量的资源集中起来了,而农村教育,它的投入就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想原因有认识的,有理式的,也有现实的。

  第三个,我想谈如何解难,首先是明确农村教育的定位,农村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里面,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最为基础的部分。第二个要理顺体制,我们长期以来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农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农村的教育是交给县级以下的去办的,现在提出来前不久我们说要提到县,以县为主,但是由于中国的县的情况很不一样,有一些县,像发达地区,或者比较发达地区,它的县财政可以承担,但是很多县财力是相当有限的,国家有529个贫困县,这些都是财力有限的,如果以县为主,以县的财政来承担这些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个体制,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明确,就是管理体制和投入的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哪些是由县里面可以承担的,哪些是市里面,省里面可以承担的,哪些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这几级的投入的比例,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尽快的明确下来,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就是加大投入,刚才说到投入的体制的问题,机制的问题,加大投入是指数量问题,我们现在的投入,现在说我们每年全部的教育财政支出现在是4000多亿,这个和我们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相比,和应该投入的我觉得还差的很远,我记得80年代,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方案,当时提提出到20世纪末,要达到5.4%,但是我们到03年,我们现在看来比较完整的数据,到03年我们才占3.28%,还是3.29%,还没有达到我们十多年前提出的目标。我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进一步的加大投入。我们现在也是有条件可以这么做,不是没有条件,宁可把其他的方面压缩一下,也要集中财力投入到教育上面来。

  第四个方面,出台政策。我们说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除了财力上的支持,我觉得政策的支持,也必不可少,有时候政策的支持,比财力的支持更重要,在升学政策,再就业政策,在贷款还贷政策,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应该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村的学生,出台有关的政策,现在有一些政策是在出台,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最后一个是要加强立法。我们现在对于农村教育,在我们教育法里面没有特别的强调和重视,我想无非是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法进行修订,这是一个途径。第二个途径就是制定专门的农村教育法,在03年的时候,我写了几篇文章,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我里面有提出来,要设立专门的农村教育法律,这是中国国情的需要,同时还要修订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同时还要尽快的出台学前教育法,高中教育法,这些只要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都要尽快的出台。

  所以我想对于农村教育,现在是应该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支持的时候,我就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周洪宇先生做的第一个发言,他从义务教育是教育的难中之难,以及这些难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看法,周先生也是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大声呼吁,而且这次两会很有可能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因为前一些日子的会我们也参加了,在这个里面可能有这个方面的改动,适应中国的农村教育,而教育部最近有一些政策,也有倾斜的态势,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想周洪宇先生做的发言非常简练,概括性非常强,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再一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