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谁为少年上网设道保护屏?



  中心议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带来大量有益资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面对充斥着帮派斗争、暗杀的网络游戏,还有那些时不时弹出来的黄色广告、赌博诱惑,只是单纯地让孩子们增强抵御能力似乎苍白了些。家长们在忧心,教育者们在研究,法律工作者们也在思考,如何为孩子们净化上网环境?我们一起来关注。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忧心父母求助热线

  5月11日,被称为中国网络色情第一案的“九九情色论坛”案开始在合肥市中院开庭审理。这个论坛点击率有4亿次之多,在线人数每10分钟达15000人。经过公安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的认定,该网站内的淫秽色情视频文件多达6000多件、图片10万多张、淫秽色情文章2万多篇。此外,网站还有一个专门介绍我国各地所谓卖淫场所的详细信息。

  据悉,这起案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安机关侦破的注册人数最多(超过30万人)、抓获的网络管理维护人员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起淫秽色情网络案。此案的侦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也成了不少社会学者热议的话题。网络内容良莠不齐,除了那些黄色内容,更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文化,如枪战、暗杀、绑架、武功打斗、帮派行会、有组织犯罪等,还有赌博诱惑及各种不良信息等,都会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未成年人产生误导,诱使他们在现实中实施各种犯罪行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1月,在我国9400万网民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总人数的16.4%,高中文化程度以下占13%。未成年人上网群体急剧发展。 记者从团市委青少年热线(87065454)得知,现在有关网络引发的问题成了热线的一个热门话题。有许多家长打电话进来求助,他们的孩子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对网络世界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正常的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4月份,这条热线一共接听了66个求助电话,其中有31个是涉及网络问题的,占了近50%的比例。这在往年的热线工作中是没有遇到过的。 昨天晚上,他们还特意召集了部分热线工作人员进行网络问题专题讨论,如何更好地为家长提供建议,还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陆建华给工作人员作培训。

网络立法迫在眉睫

  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律师邹永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也通过网络接触到有害信息,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提出建议,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利用网络的合法权益和防止有害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国家有必要通过立法完善,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外国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已经制定出了许多相关法律,美国有《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因特网保护法》、《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德国颁布了《多媒体法》,英国出台了《禁止泛用电脑法》、《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比利时、新加坡、法国也有相应的法律内容。一些不良网站为了谋利,采取各种手段诱惑未成年人上网,造成未成年人染上网瘾,严重伤害未成年人的身体和精神。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净化网络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新加坡自1996年起对互联网络实行管制,实施分类许可证制度,用户必须通过政府的电脑控制中心进行信息中转传输,以达到过滤色情内容的目的,凡是没有按规定办理的用户,一旦被查处,将被处以重罚并接受指控。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完善未成年人网络方面的法律规定已迫在眉睫。 (相关声音:周洪宇在其两会议案中还提出,对网络游戏制定限制级别,网络游戏分几个等级,什么人可使用什么网络游戏,不能使用什么网络游戏,什么网络游戏是可生产、销售、使用的,什么是不能生产、销售、使用的,应有明确规定。)

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

  和睦小学校长张敏:面对小孩把大量时间用于上网聊天和上网游戏等现象,有很多家长显得束手无策,只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严守禁令,给电脑加锁,不让用宽带等等。实际上,这种做法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在许多家庭中,孩子与大人之间缺乏沟通,往往家长不明白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而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心理等方面正处于成长期,有叛逆心理,无法和父母沟通时,就和网络上不认识的陌生人沟通。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而有些家长恰恰在限制着孩子玩,逼着孩子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譬如有些家长就知道一味地围绕着小孩的学习成绩,以分数为唯一目标,最后的结果是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现实世界。此时网络的出现,让孩子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乐趣。

  对于网络,堵是没有用的,重点是要疏导,要改变教育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他在现实世界中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另外,真正发现孩子内心真实的兴趣并进行培养,用兴趣活动、户外锻炼占据他们的上网时间,把孩子的眼球从网络上吸引下来。 网络是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要教会小孩正确使用这个工具,而不是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 另外,我们发现有一个现象,那就是一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于网络的自控能力强一些;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较容易沉溺于网络。因为,小孩也和大人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赏识。

  我们学校曾经有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尤其是作文。在学习方面,他的能力无法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他把兴趣点转移到了网络游戏,在那方面,他能赢分,能得到牌友们的赏识,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因此,曾有段时间,他沉溺其中,乐此不疲。 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我们无意发现他在网络上发的一些帖子写得不错,蛮有新意的。于是,就有意识地把他往网络写作上引导,让他在网上写作,他的作文在网上发表后,很多人点击,有很多同龄人看他的作文,并且给予好评。此后,他的兴趣点大大转移,坚持不懈地在网上写作,写作能力大大提高,相应地,其他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用技术屏障过滤不良信息

  杭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负责人汪建平:对未成年人上网单纯地进行堵固然是不明智的选择,但任由未成年人自由上网也是十分错误的做法。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和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同时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网络中各种技术协议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护网络未成年人,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 譬如在路由器或服务器上安装过滤和拦截软件可以从源头限制未成年人接触有害信息。例如,我国用于截堵互联网上邪教、色情、暴力等有关信息的“互联网净化软件”,它分家庭版、网吧版和校园版三个版本,可以有效堵截有害信息的传播,给未成年人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有必要通过立法手段推广普及这些拦截和过滤技术,保护这些技术不被恶意破坏。 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同时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教育部门应当建立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者队伍。提高他们驾驭网络的能力。 学校应在家长的配合下重点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引导未成年人避免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培养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 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

游戏开发商设计应斟酌

  杭州市青少年热线资深咨询员杨迪:我们的这条青少年热线已经开通有15周年了。本人参加这项工作也有十年左右了。网络现在已经明显成为困扰部分青少年正常生活、学习的一个重大问题。 有关部门如果考虑把它提高到立法的高度,是完全适当的。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虚拟世界让人产生依赖后,低质量的网络人际关系便自然而然地取代了高质量的现实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虽然已初步具备自身独立意识,但因为自我控制能力还未发展成熟,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帮助。其中,有关部门应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律,而游戏开发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仅要把自身当做一个盈利实体,更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在开发产品时应控制游戏时间、考虑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

家长是第一道防线

  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家长程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自己应先深刻地掌握和了解互联网,然后再指导孩子介入互联网。这样不仅能够从心理上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流沟通,共同探讨互联网相关知识,增进沟通,帮助孩子排解生活中种种压抑情绪。 家长是保护孩子不被网络侵害的第一道防线。生活中很多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少,根本无法引导、监督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所以,作为家长,应当及时学习、充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识,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并和孩子一起感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找到与孩子在网络方面的共同语言。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内容,又避免了上网的不良影响。 现在有些家长根本不会上网,不知网为何物。这样的话,未成年的孩子完全掌控了电脑,把父母蒙在鼓里,而父母对于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上些什么网都一无所知,这是很危险的。 而还有一些家长自己玩电脑都有些失控,上不健康网站,沉溺于网络游戏,来几盘网络赌博。但却要求孩子远离这些,这是很不切实际的,要知道孩子的模仿心理和逆反心理是极强的。因此,我觉得,要想孩子健康上网,家长必须首先要会上网,会正确上网。

   (文/记者涂孝丰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