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十大教育盘点
今天,长江教育研究院、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为大家带来第三份新年好礼——2024年度十大教育图书。
1.《叶圣陶日记全集》(1-6卷)
2.《热风集:顾明远教育沉思》
3.《师爱的智慧:名家忆老师》
4.《大先生陶行知》
5.《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3(下)》
6.《严正文存》
7.《杜威教育研究大系》(11册)
8.《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
9.《每天学一点教育名著(外国卷)》
10.《教育家精神之路》
1.《叶圣陶日记全集》(1-6卷)
图书作者:叶圣陶 著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叶圣陶日记全集》(1-6卷)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以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身份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又曾任民进中央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叶圣陶日记共计700多万字,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我国现代日记中,就量而言,像叶圣陶日记这样年代长久、且几乎没有间断的不多;就质而言,叶圣陶身份、经历和地位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其日记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作为最真实的史料文献,叶圣陶日记对于我国政治、文学、教育、出版等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叶圣陶是近现代很多重大教育和出版事件的亲历者,又是新中国教育和出版事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他的日记对于中国百年教育史和出版史研究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2.《热风集:顾明远教育沉思》
图书作者:顾明远 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顾明远先生的随笔集,凝结了他近两年对教育问题的点滴思考。书中既有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建议,也有对教育学科发展问题的辨析;既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也关注基础教育“减负”和“普职同重”等多个教育热点。顾明远先生的教育观点朴素、真实,能帮助读者了解未来教育趋势,解开关于孩子教育的诸多疑惑。本书的出版是用教育家精神引领铸魂强师、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份厚礼,也为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供了宝贵素材。
3.《师爱的智慧:名家忆老师》
图书作者:王蒙等 著,朱永新 主编
出 版 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文学作品集,教育大家朱永新精选了鲁迅、郑振铎、梁实秋、季羡林、汪曾祺、王蒙、梁晓声等名家所写的启迪人心、给人力量的三十余篇“师爱”文章汇编成册,主题鲜明,情节动人,通篇分为“启蒙之师”“成长之师”“技艺之师”“青春之师”四个部分。文章或质朴素雅,或诚挚温暖,凝聚了名家们对老师的深情回忆,对老师智慧的温情感悟。每篇散文后,都有朱永新教授用心书写的“教育感悟”,带领读者感受师爱的智慧与意义。师爱与力量和温情同在,全书让读者真切体悟到师爱的无声、永恒和伟大,催人奋进。
4.《大先生陶行知》
图书作者:周洪宇 著
出 版 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育和教师工作,也多次号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2023年的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学生的大先生。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又一次提出:教师要当好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大先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线教师的殷切期望。本书是关于”大先生“陶行知为学、为事、为人的简明传记,旨在弘扬新时代的陶行知精神。通过陶行知成长为大先生的生命历程的展现,让当代教师对大先生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当代教师找到成为大先生的途径和方法。全书图文并茂,事迹感人。
5.《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3(下)》
图书作者:袁振国 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是以评论我国教育政策热点及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集刊,专门探讨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教育研究、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辑聚焦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从理论思考、历史研究、学科视角和方法探索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路径、关键议题、大教育学建设,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实践取向,以及中国教育管理学、中国研究生教育学、中国职业教育学、乡村教育学等教育学分支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探索。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学者对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探索和思考,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探索的研究情况。
6.《严正文存》
图书作者:严正 著
出 版 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严正先生(1930—2017)是我国知名的德育学者。本书由严正先生的文章、报告和采访报道组成,完整地展示了严正先生在德育理论研究、德育发展、青少年心理咨询及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全书以反映严正先生的德育思想为主旨,通过严正先生的德育理论研究、调查报告、案例分享、采访报道探究了当时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德育实践和德育改革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并展示了严正先生所提出的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富有实践价值的对策。本书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可以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德育案例中探讨的德育问题和提出的对策对现如今的教师德育工作仍有启示作用。
7.《杜威教育研究大系》(11册)
图书作者:单中惠 总主编
出 版 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杜威教育研究大系》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杜威教育领域最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一。丛书系统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杜威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既有杜威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杜威教育活动的研究;既有杜威与美国教育的研究,也有杜威与世界教育的研究;既有杜威教育文本的研究,也有其他学者关于杜威教育的研究。丛书整体布局严整大气,富有创新性前瞻性、综合性系统性、学术性应用性。丛书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教育研究、美国教育研究的深化,还将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深入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
8.《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
图书作者:项贤明 著
出 版 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以广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探索性学术著作。作者从交往实践理论这一哲学基础出发,对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提出了新的解释模型,并以此为根据, 以对教育现象史和教育认识史的考察结论为佐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定义。进而作者又分别从教育活动、教育领域、教育时空和教育系统的角度,在广义的理论框架下对人类教育现象进行了探索性的理论研究。本书首次提出了“泛教育”的概念,将教育的范畴从学校教育扩展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广义教育学框架。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为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探讨教育问题的同时,本书始终秉持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作者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的成长与幸福。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本书在学术严谨性之外,更增添了一份温暖和感动。作为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探索性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全书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思路开阔,颇具启发性。
9.《每天学一点教育名著(外国卷)》
图书作者:王慧敏 著
出 版 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22位具有代表性的外国教育思想家和他们的教育代表作,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篇重要报告进行品读,以期为我们思考教育提供一些独特的理论视角。秉承“读名著即读作者”的核心理念,本书在编排上巧妙地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事迹与其深邃的思想观点相融合。通过这一独特的方式,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深入走进作者的生活与思想殿堂,从而更加全面且深刻地领悟这些教育经典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10.《教育家精神之路》
图书作者:颜莹 编著
出 版 社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相结合。本书讲述了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斯霞、鲁洁、朱小蔓、李吉林、于永正等8位教育家的成就,他们所铸就的精神和形成的教育家精神之路对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等,都是他们追求创新的结果。书中不仅介绍了他们的思想光芒和精神内涵,而且进一步探究了教育家精神的共有特质、生成过程、构建要素、潜在规律以及主要启示。一位教师不一定能够成为教育家,但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应有的追求。
1.《小讲坛,大先生》
2.《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
3.《师友感旧录》
4.《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
5.《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6.《教育的光和影——吴遵民的教育世界》
7.《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
8.《中国科学教育通史》
9.《具身教育心理学:从镜像神经元到心智化课堂》
10.《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1.《小讲坛,大先生》
图书作者:周洪宇 主编
出 版 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自古以来,中国士人和知识分子就有做“大先生”的传统。长期以来,广大中国教师立足三尺小讲坛,担负教书育人大使命,支撑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本书以中国古代孔子、朱熹,近现代徐特立、陶行知,当代段力佩、斯霞、方明等27位在各教育细分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者和模范代表为范本,细致描摹其治学为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集中展现小讲坛上“大先生”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形象特质,为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从而在“大先生”精神的熏陶下,共同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2.《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
图书作者:李涛,邬志辉 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不断迈进,但农村教育依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堵点。本书以“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为主题,进一步聚焦“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现代化治理”“中国农村教育的公共支出与服务均等化”“教育获得与社会流动”等具体议题,系统回应了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发展脉络与价值,数字化何以助力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治理实践难题,农门何以能出贵子等问题。努力于细微之处探索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知识谱系,探究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学理解释。
3.《师友感旧录》
图书作者:温儒敏 著
出 版 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学者温儒敏在教学之余的随笔小品,收录了北大近百年来诸多名家名师事迹,阅读此书仿佛跟随温儒敏一一拜谒、访问当今学界名流、硕学鸿儒,不仅能感受到其学术趣味与人生追求,还能略知他们的脾气、性情和气息。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回忆师友,大都是笔者曾聆教或共事过的北大学者,虽是印象片段,也可见个性、生活与学问的某些侧面。第二辑讲述北大传统与校园轶闻趣事。第三辑是自叙,叙说笔者求学与治学的经历。书中呈现数十年来学界与北大的某些光影,文字简朴质直,刻写生动传神,别有一种冲淡隽永的韵味。
4.《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
图书作者:杨华 著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关于县域教育的田野调查力作,作者基于多地县的调研,以整体视野展现了当下中国县域教育的现状。作者从宏观层面的县域教育治理的制度与政策、县域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到微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与学校管理、教师流动与学生成长等,重点从学理上剖析了县中衰弱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系统思考,回应了县域教育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全书案例典型,切中要害,对教育公平、高考制度、“双减”政策、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等焦点话题均予以深度讨论,值得学者与教育工作实践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心教育问题的公众深入思考、展开论辩。
5.《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图书作者:[美]钱致榕 著,钟月岑 整理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内容简介:三年创立香港科大,是国际高等教育界公认的奇迹。本书作者,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钱致榕教授,被香港科大任命为学术副校长,是创校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书中不仅展示了创校过程的幕后故事,更多是关于建立研究型大学,需要怎样的教育理念,以及怎样的条件,各种经验足可供人借鉴,令人深思。书中对两岸四地,以及中西方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的对比,从宏观到具体,从公共经验到个人得失,无不给人启迪。而钱致榕教授首次在国内大学提出的SCI评价体系、讨论如何进行通识教育等问题,穿插在重要的历史记忆中,读来也让人耳目一新。
6.《教育的光和影——吴遵民的教育世界》
图书作者:吴遵民 著
出 版 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吴遵民教授历年来撰写的关于各个阶段教育的文章,分成“春”“夏”“秋”“冬”四个板块,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四种学校比作一年四季的思想形成呼应。“春”讨论了学前教育的问题,涉及其本质以及立法保障的重要性。“夏”是对学校教育的深入分析,试图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解析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思考如何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健全发展与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秋”的部分系统性地思考了学生走出校门以后的发展与职业生涯教育问题,同时也从国家层面讨论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应该如何整体构建。“冬”涉及老年教育的思考,探讨了当下高龄社会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思考与认识。
7.《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
图书作者:黄灯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作者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作者希望这些年轻人的“艰难”能被更多人看见,进而探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更多可能,从而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立足社会。
8.《中国科学教育通史》
图书作者:曲铁华 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托,系统地梳理了从古代到当代中国科学教育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科学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全书共分为四卷,涵盖十六章内容。导论部分明确了研究的动机和意义,界定了科学教育的概念,并概述了全书的结构。第一卷回顾了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辉煌成就,第二卷聚焦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第三卷和第四卷则分别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教育的专业化、体制化进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和成就。这不仅是一部科学教育的历史记录,也为当下科学教育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为深化当前科学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9.《具身教育心理学:从镜像神经元到心智化课堂》
图书作者:陈巍 著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内容简介:教学法在东西方传统认知中的共识在于——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知识的获取、加工、保存与迁移发生在学习者的“头脑”之中,身体成为教育活动(体育除外)中被“封印”、冷落甚至抛弃的对象。本书借助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的前沿论据,以及心灵哲学与现象学的洞见,为身体在人类教育活动中扮演的不可替代角色给出了系统辩护。新兴的具身认知研究可以为教育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带来诸多启迪。尽管具身认知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该运动的多学科和跨学科性质为批判性反思传统教育实践的弊病提供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建议,从而最大程度地释放学习者的天性。
10.《教育新语:人工智能时代教什么,怎么学》
图书作者:[美]萨尔曼·可汗 著,万海鹏、王琦 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教育新语》是一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变革教育,帮助家长和老师刷新教育思维和教育方法的重磅著作。作为全球非营利教育机构——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通过自己试用 GPT4 等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独特经验,不仅回答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有效学习”这两个核心问题,还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家庭教育和课堂内外的实际应用。从个性化学习到智能辅导,从课程设计到评估方式,本书全面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