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周洪宇院长主编的《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入选鄂教社“40年40种好书”



由我院院长周洪宇教授主编的《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日前入选鄂教社“40年40种好书”

 

  据悉,湖北教育出版社今年迎来成立四十周年,为重温经典图书,再续华彩篇章,出版社邀请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湖北大学教授周积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玉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军、武汉大学教授黄先蓉等专家、业界领导和媒体代表,从建社40年以来出版的70种优秀图书中评选出40种好书。

  《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领衔主编,丛书共10册分别为:《全球教育治理研究导论》《中国教育治理研究》《美国教育治理研究》《英国教育治理研究》《德国教育治理研究》《日本教育治理研究》《俄罗斯教育治理研究》《加拿大教育治理研究》《印度教育治理研究》《南非教育治理研究》。

  本套丛书在全球化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较为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全球教育治理的面貌及其基本特征,总结了中国教育治理的成效以及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获得的经验与启示。凭借对于全球教育治理的宏观视野以及对中国教育治理改革经验的总结和分享,丛书成功入选“40年40种好书”。

 

专家点评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汇聚了一批国内外教育界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20年9月21日上午,“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该丛书也成为当时国内首套全球教育治理研究丛书。

  针对《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疫情对教育改革特别是线上教育带来极大的促进,但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些短板,比如对信息化的优势和风险的认识不够,软硬件也跟不上等。“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全球教育治理,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其中的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怎样,这就是教育治理的根本。”他认为这套丛书填补了全球教育治理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我们了解世界各国如何参加全球治理很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从“学术的敏感性”“行动的敏捷性”“变革的方向性”三方面评价了丛书的出版价值。他认为,丛书每本书的重点各异,大多论述了国家内部治理,也可以从中看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如何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和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他谈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问题,认为中国要有意识地推荐自己的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中去,参与国际教育游戏规则制定,要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让中国教育变革的一些好的经验走出去并被世界分享。他期待周洪宇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对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出一套方案”。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认为,这套丛书出版的时机准、内容好、立意高,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外教育治理方面的理念、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等,案例生动,说理透彻,都是为中国的教育怎样更好地走上治理之路这一个主题服务。其中,既有发达的传统大国的经验分析,又有新兴国家的情况介绍,对当下中国具有借鉴意义。他认为这类丛书的出版为中国高质量地做好出版工作、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更高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主任陈亚明表示,这套丛书的出版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库增添了新的优秀成果,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认可。一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站位高,能够站在国家的层面,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二是具有前瞻性,围绕“全球教育治理”这一主题,通过对教育强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梳理,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开拓了教育研究的新思路。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用“四个体现”——“体现教育治理体系教育的本质”“体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社会特色”“体现教育治理的国际视野”“体现教育治理的协商共治”概括了丛书的内容特色。他认为,这套丛书的出版非常及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丛书一方面提供了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框架,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和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借鉴他国有益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方平指出,“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了解全球教育治理现状、经验与成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丛书主编周洪宇教授从全球化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要求各国紧密合作和协同参与;全球性教育问题持续存在且呈现复杂性要求全球教育治理发挥作用;研究、发现、概括、提炼中国教育治理经验刻不容缓;研究全球教育治理问题也是中国教育界的当务之急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编写丛书的初衷。他厘清了“治理”“教育治理”“全球教育治理”三个概念,指出现在一般对全球教育治理的界定往往把国际组织放在政府、国家主体前面,而他则将主权国家放在第一位,“全球教育治理是指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行为主体,通过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安排,运用参与、对话、协商、谈判等形式,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管理国际教育公共事务,以应对共同面临的时代挑战,达到全球范围内的好的治理效果。”丛书站在人类历史拐点窥探全球教育治理之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全球教育治理的窗口。

  “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丛书坚持“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问题导向、专业研究”的研究原则,从超国家层面、国家层面、次国家层面三个视角展开论述,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全球教育治理的面貌及其基本特征,总结了中国教育治理的成效以及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获得的经验与启示,集全球性、系统性、前沿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除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丛书主编周洪宇,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主任陈亚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方平之外,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滕珺,武汉工程大学教授黄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英国教育治理研究》作者阚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丛书副主编、《印度教育治理研究》作者王建梁,湖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刘艺等也出席了丛书出版座谈会并发言。该丛书首发式还被“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登载。

  此次周洪宇院长主编的《全球教育治理研究系列》入选湖北教育出版社“40年40种好书”,是对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面向未来,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将继续朝着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治理领域研究高地的建设目标稳步迈进,积极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大的智库贡献。

 

  来源: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