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2008年3月3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新浪网联合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安市东方计算机学校校长王元成、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振宇做客演播室,就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周洪宇代表建议在户籍地允许,流入地有学籍等情况下,有条件允许外来务工子女在流入城市就地参加高考。

中国青年报记者原春琳(左二)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右二)、王元成(右一)和律师王振宇先生做客新浪

  主持人(中国青年报记者原春琳):各位新浪网友,这里是新浪网、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两会联合访谈”,今天我们请来三位嘉宾,第一位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泰安市东方计算机学校校长王元成;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王振宇律师。

  今天把三位嘉宾聚集到一起,是想探讨一个问题:国家这几年一直特别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读书问题,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就学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这些孩子的年龄的增长,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面前,高考了,他们该到哪里报名呢?

首先请教王元成代表,王元成代表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一个杰出代表,您周围肯定有很多朋友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到了高中阶段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王元成:我身边也有些朋友,他们在城市务工多年,孩子在城里上了初中,上了高中属于借读,但是户口还是在农村,真正高考的时候还要回原籍,这个问题一直也没法解决。我认为咱们国家户籍制度造成了这种结果。

  咱们经常听到高考移民,山东省高考录取分数比较高,每年有很多要到外地去参加高考,要到新疆、西藏、内蒙,实际上这也是户籍的限制造成的结果。

  主持人: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很多高层次的打工者,他们都有很高的学历,也可能拿着高薪,但是他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王律师去年就替一位这样的打工者打了一个官司。

  王振宇:对,不只替一位。当年北京有一个吸引优秀人才来京政策,发绿卡,他们的子女在北京有的读了小学,初中也在北京读,到高中也在读,但是面临高考的时候学校就会找到家长,说孩子按照现在的政策,没法高考报名了。

  咱们国家高考报名政策是户籍学籍双认定,必须在某地有户籍和学籍,才能高考报名。问题是很多人有学籍,但没户口,就没办法报考高考了。但更可怕的是他想回原籍高考但没有学籍,在两个地方都没有办法高考。

  主持人:所以就有一个真空地带。

  王振宇:对,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不极端的,能够回原籍高考,也会面临一个不利的竞争地位,因为现在教改了,各省自主出题了,比如说在北京读的是北京的教材,回到湖北参加湖北教材的考试,肯定竞争也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这些家长找到我,后来写了一封信给教育部,说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后来解决了吗?

  王振宇:应该是正在解决之中。

  主持人:周代表原来做过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后来是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实际上对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情况比较了解,湖北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吗?

  周洪宇:湖北存在,湖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武汉市这个特大城市里面,不过武汉市的情况又不能完全和刚才举的那些几个直辖市,和广州市的情况相比。所以它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又不能完全比照执行。

  武汉市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这个问题开始突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总数大概30多万,后来慢慢到了60多万,流动人口的子女从8万多到了13万。

  一开始也认为地方政府没有义务,同时也没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经费问题,同时涉及到教师的问题,还涉及到我们以往的管理体制问题,当  然最根本的涉及到户籍问题。

  这样一些教育的因素,非教育的因素,合在一起就使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大概97年,领导们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主要是感觉到如果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没有解决好的话,今后很可能成为城市的定时炸弹。与其未来投资监狱去收容这批可能,有少数可能会成为问题的罪犯,不如今天投资教育。决定安排部分义务段的学校开放,先小学后初中,基本上是城市里面的,每个城区安排若干所,做到点和面的结合,然后这些开放的学校不收借读费,就跟城市的学生完全一样,也不收别的费用,剩下来之后当然很多流动人口家长感到非常高兴。这时候解决问题是两种办法,一种就是公办学校逐步敞开大门,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另外一方面,又鼓励社会力量办简易学校。

  武汉市的情况我觉得还有点特殊性,一个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不是特别多,再一个是领导很重视,看的很远。

  现在又有一些新的问题来了,我2003年当时也是第一次做全国人大代表,当年在教育方面我主要提了三个建议,第一个是建议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第二个是建议农村孩子流动到城市接受教育实行教育支票制;第三个就是建议对城市里面的贫困学生要建立资助体系。

主持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权利问题,最根源的是因为户籍制度吗?

  周洪宇:不完全是,户籍制度是一个方面,为什么这个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一个是户籍制度,但主要还是流入地那个城市教育的资源,经济实力制约了他能够放开多大的量,要算帐,要平衡,特别是他要尽量在城市居民教育的方面和新来人员之间维持平衡。

  换句话说,城市也担心财力支撑不了,同时还担心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冲击原有居民子女的教育,特别是高考。因为流动人口子女到城市,都是到大城市,到教育资源非常好的地方去,比如北京、上海,有很多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城市要非常慎重地考虑。

  今天有一些不公平,社会的、教育的,它是一个历史形成的过程,里面有政策过去导向的因素。地方教育资源可能首先要保证当地子女的教育问题。

  我的基本看法是,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一定要得到保障,这是教育公平的目标和方向;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又确确实实是一个过程,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过程就不做,我们就等着,就观望。因此也需要代表委员,社会各界来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想到一些办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建议,下一步,外来务工人员有暂住证、就业证;又征得学籍所在地同意你在流入地读高中;要参加当地的中考,达到高中录取的分数线才达到标准;必须在这个地方参加完三年的高中,学籍在这个地方,才可以参加高考。

  当然至于他能不能享受这个政策,我建议还是逐步解决,因为有些地方实际上对当地的学生是有优惠政策的,因此可以考虑先不享受优惠,不要过激地冲击这个原有的既得利益,参加考试,让他先能够考,然后他可能比其他当地的考生多一点高一点分,但是他有权利了,然后再过两年再往前推,最后经过若干年他可以平缓地过渡。

  主持人:您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这个制度如果要改革的话,它冲击的是一个现有阶段的利益平衡,所以它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工作。

  周洪宇:对。它不是政策造成的公平,这个政策本身也是一个现实导致的,它和现实之间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它加剧了这种不公平。

  王振宇:我觉得高考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资源分配有历史的原因了。

主持人:户籍是不是最主要的拦路虎?

  王振宇:这是一个深层次或稍微浅层次的问题,如果深层次说,比如户籍跟很多公共政策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很扭曲的一些东西,比如跟教育,跟医疗,跟社保,跟其他都结合起来就有问题了,但是如果户籍不跟这些东西结合起来,那可能问题就小了。所以我个人感觉户籍制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造成这些资源分配,公共福利,它都是由户籍造成的,当然完全归结于户籍,也不是那么简单。

主持人:就是表面上看,像都是它惹的祸,但实际上是资源分配更多的问题。您认为对这个问题最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是什么?

  王振宇:其实一般我们做律师来说,可能有两种救急方式,一种是事前救急,一种是事后救急,事后救急就是打官司了。但我们不赞成这样,最好的方案不是诉讼,还是政府部门,当年做过承诺的,出台过绿卡政策的这些政府部门,为了现在这个局势来做一个回顾,然后怎么拿出一个好的方案来。

主持人:您说的是针对这一小部分人,实际上这是很大的一个群体,如果要解决这个很大的群体他们子女的高考权利问题,您觉得什么是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呢?

  王振宇:我觉得如果长远来说,其实还是把教育资源分配和户籍要分开,这应该是将来的一个趋势;现在的问题就是调整现在的政策,有学籍了,读了初中高中之后就可以在这儿报考了;如果不能接纳参加高考,要提前告知,这个是最最底线的要求。

主持人:王代表,您觉得呢?

  王元成: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全国是比较普遍的,这种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全国,需要国家来统筹,需要国家来统一出台调节这种不公平,或者调节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矛盾,所以国家需要出台一定的政策。国家出台的这种公共政策可能有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说单独哪一个市单独解决这个问题,也不现实。

  主持人:还是国家出面。

  王振宇:对,那是最理想的。

  王元成:实际上户籍制度,如果把这个户籍制度上面附加的各种各样功能,或者各种各样福利功能,如果都剥光的话,那可能问题就变的简单多了,可能障碍就小一些了。

  王振宇:可能就不是户籍了。

  主持人:周代表,您认为呢?

  周洪宇:我刚才讲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包括一个过渡的措施,我觉得国家要研究这个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都要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国家这个层面肯定要研究。另外一方面,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大城市,而按照高等教育法,我们说高等教育权,高等教育法中的招生权是在高校,共有8项权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它的权利也还是有限,因此我的意思是什么呢?一方面需要国家这个层面来协调,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一个省市之间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

  主持人:近期我们能做些什么事情,能让它得到一些缓解。

  周洪宇:现有的条件下,第一,国家要协调,第二,地方省市要协调,第三,要研究一个逐步解决的办法,而且要一步一步走。

  主持人:因为您也是一个资深的教育专家,如果从您的角度出发,您觉得现在最切实可行的一个方法,我们能做一点什么事情,就是更具体一些的解决这个问题呢?

  周洪宇:在一个地方,可以不同部门一起研究这个解决的办法,比如如果具备刚才我说的四个条件的话,可以参加高考。

主持人:相对他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所以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可能对更多地方来说,现在高等教育资源还不是特别丰富,还是相对比较紧缺  的。那大家能做点什么事情呢?

  王振宇:关键你刚才说那个话,还是一个观念,不叫各地教育资源比较紧缺,因为教育资源不是各地的,因为比如说北京的教育资源,北京的高校就是北京市有北京户口人的教育资源,湖北高校就是为湖北有湖北省户籍的人准备的学校,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从理念上或者从原则上去说,其实这样的教育资源应该是全国的。这种教育资源如何有一个公平的分配原则?这其实才是真正的问题。

  周洪宇:北京的高校不是北京的,湖北的高校也不是湖北的,这个话我也说过,但是后来我发现可能太简单,北京的高校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不同的主管部门的,不同的主管部门在某种程度上他有不同的解决政策。你比如说北大清华这种学校,我在03年也谈到这个问题,北大清华这种学校它当然主要的经费来源不是北京地区,而且北京市也不一定要给他什么钱,但是从它的发展来看,涉及到很多政策,包括它周边的环境整治,以及周边绿化等等,这些东西它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并不一定是钱,那么这些东西当然我不能说因为地方政府做了这个工作,就一定要给名额作为回报。

  但是他既然是北大清华,是国家主要出钱办的,当然要面向全国,这是一类,优质学校,最好的学校。但这类学校我们主要解决的是各地的优质学生,就是好学生如何能够公平地考入它的问题,因为其他学校考也考不去。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北京市属高校,是北京地方财政出钱的,我就说我们湖北的,主要还是地方出钱的,当然不是说是地方出钱的就是地方的,也不能简单这样说,因为这样说也不准确,但是客观上地方财力有这么大的支持,他当然要首先考虑地方学生入学的问题,这样做他也是一个负责。

  王振宇:这个我可以回应一下,地方财政的钱是哪儿来的?地方为当地的人负责,是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并为这个地方贡献税收的人负责,还是说只为居住这个地方,不居住这个地方有户口的人负责?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主持人:过程其实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还需要时间的。

  周洪宇:我们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都是为了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目标而奋斗。

  王元成:这是我们当代表的责任和义务。

  主持人:谢谢三位嘉宾,今天我们的访谈时间差不多了,谢谢各位网友,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