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副市长孟晖 | 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武汉教育高质量发展



  孟晖,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怀进鹏部长在2023年2月13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到:“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更是教育工作者应有之志、应尽之责、应立之功。”

  湖北省武汉市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认真学习怀进鹏部长关于教育数字化的相关报告,自觉站在“两个大局”“两个大计”的高度,致力于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动力引擎,着力探索“六新”武汉特色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

  一、构筑“云网融合、云数联动”的智慧教育新基建

  武汉市聚焦集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于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动教育环境从数字化改造向智能化联动转变,不断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

  一是升级校园网络。在武汉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校园联网攻坚行动,统筹协调各个通信运营商,历时4年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专网,推动全光网络覆盖、5G网络进校园,班均带宽达到100M,基本实现高速互联、可管可控、安全运行。

  二是构建平台体系。武汉市依托部属高校“校地合作”机制,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建武汉教育大数据体系,研制数据、应用、技术、伦理4类12个教育大数据体系标准规范,建成学校、教师、学生、环境设施4个基础数据仓库,提供教育服务应用39个,发布服务接口174个,与武汉“城市大脑大数据能力平台”对接,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应用数据融通,基本形成市-区-校三级教育大数据存储、传输、交换和汇聚体系。

  三是建设智慧校园。武汉市教育局研制《武汉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评估标准(试行)》,构建武汉市中小学“星级”智慧校园分级评价体系,从基础环境、数字应用、综合保障、特色创新等维度,综合考量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近年来,市、区财政投入超10亿元,建设市级四星级智慧校园255所,培育市级五星级智慧校园35所;建成智慧教室360间、人工智能实验室240间、智慧图书馆270个,覆盖全市所有区域,有效提升了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管、用水平,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科研、管理、服务融合创新,形成了“可感知、可诊断、可进阶”的新型校园生态。

  二、锻造“数智融合、应用创新”的数字素养新队伍

  武汉市着力将教师数字素养作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软实力,建立健全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专业平台和重点项目,持续提升全体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

  一是发挥标准支撑作用。武汉市联合华中师范大学研制出台了面向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通过两轮信息素养测评,绘制出市、区信息素养教育地图,建立了教师信息素养“测、评、培”一体化管理机制,测评结果为定向培育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科学依据。选树首届市级智慧教育优秀教师50名,开通市级名师“云工作室”82个、“云课程社区”1239个,搭建了多样化的平台以支持教师提升数字素养。

  二是发挥CIO领航作用。2020年,武汉市首设教育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实施教育首席信息官培养计划,从各区教育局、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中遴选出1191名首席信息官,全面统筹本单位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强化力量调配、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提升教育数字化建设水平。建立健全首席信息官管理、应用能力监测评价机制,将首席信息官履职情况纳入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考核体系。目前已基本完成教育首席信息官管理和应用能力认证工作。

  三是发挥赛训助推作用。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要久久为功、与时俱进。为此,从2015年起,武汉市常态化组织全市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和大赛。每年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素养专项培训7200人次;举办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年均参赛教师万余名;参与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近两年共计790人次获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省信息素养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50人次、省级奖项 735人次。

  三、打造“情智交融、充满活力”的智慧教育新课堂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永恒的教育追求,更是当前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途径。为此,武汉市着力推动课堂深层次变革,探索灵活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因需学习,形成高质量、个性化课堂学习体系。近两年,武汉市共有26个案例入选国家级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一是坚持常态化融合教学。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数字空间”融合的教育教学场景,武汉市教育系统连续六年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中小学教师人人参与新课堂大比武。汉阳区开展以“核心素养引领、信息技术赋能”为主题的“模式再出发”研究活动和说模比赛,鼓励学校探索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变革的现实路径,引导教师重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二是推进个性化精准教学。武汉市通过选树“十佳”“百优”智慧教学模式,从“精准教”与“自主学”两方面引导教师探索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一批学校运用技术赋能跨班级、跨年级、跨学科、跨时空的智慧学习,形成以数据驱动规模化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学范式。

  三是开展智能化应用教学。武汉市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工作,2020年秋季,面向全国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专家遴选出4套人工智能教材,在240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试点学校开课率100%。基于试用效果的比较研究,将分步骤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全覆盖,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学习人工智能原理和应用,增强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是创新多样化场景教学。全市推动建设人工智能教室、创客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STEAM教室、智慧教室等智能教学环境,探索“5G+教育”“VR+教学”“AI+教师”及全息课堂等多样态教育教学模式,做到区区有行动、校校有特色。武汉市“互联网+背景下STEAM+课程实践研究”已入选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四、探索“优质共享、精准服务”的资源供给新模式

  近年来,武汉市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优质资源开发、共享与个性化服务机制,推动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方式变革,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一是对接国家平台资源。武汉市全力推动武汉教育云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接,充分运用国家平台资源,在教师研修、课后服务、双师课堂、精品课遴选等方面形成特色应用。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航天龙城小学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探索出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其他学校提供了真用、活用、校本化应用国家平台资源的示范。

  二是做强做优区域资源。我们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模式,通过“武汉教育云”推进市级教育平台建设,提供面向人人的优质资源供给。目前,武汉教育云平台汇聚超200万条资源、智能题库1200万道、武汉特色资源706TB,建立起数字化知识图谱,向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学习者提供普惠共享服务。

  三是扩大精品资源供给。武汉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优质课程资源征集活动,引进“人教智慧教学平台”资源。与此同时,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还组织基层教师研发优质资源,汇聚了国家相册、戏曲大课堂、人工智能、生命安全、心理健康、视力健康、劳动教育、网络安全、高中优质课、科学教育等系列特色精品资源,免费供全市师生共享使用。

  五、创新“数据驱动、多元智能”的教育评价新机制

  武汉市创新数字化支撑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更新的教育评价模型,实施全场景、多模态的教育数据采集,打造人机协同、弹性灵活的教育评价格局。

  一是建立评价规范。武汉市探索构建了基于数据的学生、教师、学校、区域教育发展等评价体系。编制《区域教育数据刻画规范》,从区域基础信息、办学条件、教师、学生、信息化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客观呈现区域教育发展现状;制定《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规范》,从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伦理等维度,对学生进行精准画像。

  二是助力评价改革。武汉市立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多元化、过程化、立体化的数据驱动评价实践,刻画伴随式生成性的学生精准画像,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全面反映学校发展状况,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数字化。在推进发展素质教育考评试点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考评指标场景共享使用和自动调用数据,不给学校、师生、家长增加负担。例如:汉阳区基于武汉教育云平台构建了“五育评价体系”,建立涵盖五大维度、74项指标的学校画像。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从关注问题解决到关注素养形成,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C+APT(素养+评价、教学法、技术)智慧教育模式,建立教师发展画像。

  三是改革考试制度。实验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规定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为此,武汉市对接新中考、新高考,全面开展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操作的智能化标准化考试,推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等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机考制度,助推全市考试机制全效智能升级,充分发挥应用导向的制度升级。

  六、建设“安全可信、可靠可用”的教育治理新体系

  武汉市以数据治理为核心、智能技术为驱动,优化业务流程,助力流程再造,提升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治理、科学化决策水平。

  一是教育数据“一屏可视”。武汉市坚持将教育大数据体系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实行数据确权、建立数据标准、推进应用聚合、深化数据应用、筑牢数据安全,让数据通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建设智慧教育中心,监测全过程教育数据,展示全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不断推进环境、队伍、课堂、资源、评价、治理等“六大行动”数据可视化,实现“一屏”观全市教育面貌。

  二是教育管理“一键可达”。为破解教育管理断点堵点、沟通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武汉市构建了教育大数据应用治理框架,建设智慧教育指挥中心,建立重大活动与应急事件全畅通指挥调度、重大事项全景式决策分析体系,旨在实现市、区、校一体化行动。当前,我们已经初步形成“基础平台、共性应用、OA管理、大数据、服务保障”的市、区、校一体化教育管理体系,实现了设备统一接入、集约化运维、一数一源,通过教育治理数据与教育治理业务全面深度融合,形成了“一键可达”的集成化教育管理机制。

  三是教育服务“一网通办”。武汉市全力建设智慧教育服务中心,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服务,围绕平安校园、入学招生学籍一体化、武汉教育e卡通、学校发展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心理健康教育5个重点应用,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数据横向贯通,户籍、房产、招生数据自动查询。服务中心对接“云端武汉”,拓展了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终端范围,为武汉市民提供学位、学历、普通话水平、教师资格查询等教育类业务。

  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发展所需、改革所向。面向未来,武汉教育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完善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制度设计和发展生态,持续释放数字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牵引和综合叠加效应,坚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武汉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让武汉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