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院长受邀出席新时代学校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所揭牌仪式并作报告



  3月20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总负责人、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赴南京九中长江路校区,受邀出席新时代学校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所揭牌仪式。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黄斌,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江苏中心主任操太圣,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江苏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大伟,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副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科研助理覃德文陪同参加。

  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王湛,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顾月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顾春明,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程天君,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柴耘,区委书记闵一峰等领导嘉宾出席了会议。

  周洪宇院长为会议作了题为《中国知情意合一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陶行知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知情意合一”优良教育传统的集大成者,中国当代教育家“知情意合一”的教育主张都是接续古代“知情意合一”传统和陶行知“知情意合一”主张而来。

  周洪宇院长认为,朱小蔓在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同时,结合现代教育需求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她将中国传统的情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情感教育范式。她还强调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情感力”。朱小蔓的情感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认为情感是人的整体发育的“根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她指出,教育应关注儿童的情感发展,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统一,这与陶行知“知情意合一”的理念高度契合。她还总结了中国传统情感性道德教育的模式,如“知行合一”“情理合一”,并将其融入现代情感教育理论。

  周洪宇院长指出,朱小蔓是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她继承并发展了陶行知“知情意合一”理念,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性地阐释为生命教育,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她提出,教育应从“生活”和“生命”两个维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在情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应具备情感-人格资质与技能,能够与学生形成情感交往关系。朱小蔓通过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其研究不仅深化了教育理论,还推动了教育实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