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洲 曾思鑫 | 中美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基本特性之比较——以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简介

  李木洲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思鑫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博士生。

  摘要:优质生源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根基,追求优质生源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建设的共同目标。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是中美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大学,比较两所大学本科招生理念、录取标准、招生机制、招生机构、生源结构等制度特点,发现其在全球性与本土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自主性与统一性、民主性与专业性、多样性与平衡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共性与差异,其中共性反映的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普遍特性,差异体现的是不同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特殊个性。当前,在“双一流”建设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应注重把握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普遍特性与个性诉求。

  文章出处:李木洲,曾思鑫.中美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基本特性之比较——以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2(4):58-65.

  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是指大学“招收、录取本科新生的政策、条件、办法等的总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生源质量,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阿赫巴特指出:“世界一流大学应当高度重视内部自治,确保学术界控制学术生活的核心要素,如学生的入学录取等。”理查德·雷文也指出:“如果说我们的教职员工是一个充满创造天才的无穷宝库,那么我们的学生则是一座蕴藏着无限潜力的大水库。”可见,学生质量是大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是中美代表性的世界一流大学,比较分析两校的本科招生理念、标准、机制、机构及生源等制度特性,有利于探清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共性与差异,揭示构建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核心要义,为新时代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招生制度改革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招生理念:全球性和本土性的异与同

  (一)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理念

  哈佛大学是美国的第一所大学,也是美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大学之一。19世纪上半叶,伴随工业时代的到来,为满足社会发展对工业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哈佛大学历经了由传统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转变,特别是经过昆西、艾略特、洛厄尔、科南特等历任校长的不懈努力,哈佛大学成为世界闻名的精英大学。二战后,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驱动下,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开始以放眼全球、追求卓越为理念,以多元与包容为宗旨,以综合考查为主要方式,面向世界不同国家和种族招收本科生。由于招生理念的变化,尤其是生源结构的多样化与全球化,内在地推动哈佛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的每一次变革都较好适应了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满足了当时社会对顶尖人才的培养需求,不仅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当然,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变革与哈佛大学的办学使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公民和公民领袖”密切相关,其背后的逻辑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必须有利于办学使命的达成。如同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所说:“哈佛早已对这个世界开放,与外界环境接轨……哈佛胸怀远大的抱负与企图心,跨越校园界线,与外面宽广的世界产生脉动。”可见,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不仅强调顶尖人才的选拔,而且注重人才选拔培养的全球视野与世界格局。

  (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理念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上,始终秉持“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理念,坚持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由此“为国选才育人”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的根本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高考制度的深化改革,北京大学逐渐形成了“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本科招生原则,其中公平、公正是基本价值取向,公开是保证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是本科招生的基本要求,择优录取则是本科招生精英选拔的必然要求。而从历年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与另一所中国顶尖大学——清华大学并驾齐驱,处于全国高校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的最高位,可以说,北京大学选拔录取的是中国最为优秀的本科生源群体。

  (三)“两校”本科招生理念之比较

  追求优质生源是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的共同目标,高竞争性、高选拔性、低录取率是两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显著特征。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本科招生视野上略有不同。哈佛大学着眼于培养全球性、行业性的未来领袖人才,其选拔视野更加开阔,也更加强调本科生源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虽实现了全球化,但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基于国家视域,突出为国家选才育人,强调本土生源的精英性与区域公平性。当然,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本科招生在全球性和本土性方面的定位与格局差异,根本上源于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取向与综合国情。

 

  二、录取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大与小

  (一)哈佛大学本科招生的录取标准

  由于哈佛大学在招生时不设置任何地区性配额,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维持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它还借助一定的录取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哈佛大学本科招生没有固定的录取标准,学生的学业成就很重要,包括美国高中毕业生学术能力水平考试(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等考试成绩,但招生委员会同时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如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尤其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领导力和杰出表现,以及表现出的个人素质和性格,而且学校还会通过推荐教师、专业顾问和校友进行了解和考察。因此,为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素质,哈佛大学本科入学的申请材料较多,具体包括标准化测试成绩、科目测试成绩、年中学校报告、教师推荐、期末报告和成绩单、实践活动以及补充材料(如音乐、艺术或学术作品等)。由于哈佛大学一直以培育领袖为己任,因此学校尤为青睐那些具有独到见解、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学生。可见,哈佛大学并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录取标准,而是根据学生提交的个性化申请材料综合分析确定是否录取,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哈佛大学宣布2023届本科生(2019年8月入学)的申请材料中提交的SAT和ACT成绩可以包含写作部分成绩,也可以不包含此成绩,因为学生可以在标准化考试写作之外的其他方面展现其写作水平和能力,如申请书中所提交的个人陈述和个人简历等。哈佛大学之所以推出这一“准考试可选择”的政策,除考虑到减轻学生考试费用外,还因为许多大学的申请顾问和高等教育专家认为SAT和ACT写作考试成绩与学生上大学后潜在成功的关系不是很明显。2019年,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政策再次说明,标准化考试成绩只是录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它只是影响一个人后续学业发展的一个“粗糙尺码”而已,可有可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哈佛大学2020年的本科招生已不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学生可选择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课程)或其他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可见,全美统一的SAT与ACT标准化考试成绩在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录取中的重要性被不断弱化。

  (二)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的录取标准

  在中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规约下,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录取有一定的标准可循,即高考成绩。根据2021年《北京大学招生章程》,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虽然有强基计划、筑梦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多种录取通道,但最主要的招生录取通道是普通高考招生入学。以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录取规则为例,“北京大学根据各省(区、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北京大学在内蒙古自治区按分数优先原则(分数清)进行录取”。根据这一录取规则,高考分数是获得北京大学录取资格的先决条件,而分数优先则又是招生录取的重要原则。当然,根据新高考改革实施综合评价的指导意见,北京大学本科招生同时还要参考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兴趣特长、特殊技能等多种因素,不过这些因素在招生录取中所占比重不大。此外,强基计划的招生录取规则是: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85%,北京大学组织的考核测试成绩(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占综合成绩的15%,最后根据综合成绩按招生名额顺序录取。这种录取规则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高考唯分数”的窠臼,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与本科招生的硬挂钩,但高考成绩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虽然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录取已呈现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特征,但由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主体地位所决定,北京大学本科招生录取标准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三)“两校”本科招生录取标准之比较

  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录取标准有两点相同:一是统一标准化考试成绩不是录取的唯一标准,但其在录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或发挥初步筛选的重要功能;二是采取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即录取与否是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外实践、兴趣特长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评价结果。区别在于,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已开始降低甚至摆脱对统一标准化考试成绩的传统依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AP课程成绩等作为替代性参考依据,较为全面地考虑学生发展方向与学校发展理念的匹配程度,学生与学校均具有较高自由度和选择性。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虽已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但对统一高考成绩依然有较大的依赖性,统一高考成绩是决定学生与学校双向选择自由度高低的关键。因此,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在本科招生录取标准的“确定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招生机制:自主性和统一性的强与弱

  (一)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机制

  哈佛大学本科招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按照自身的发展目标确定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及招生录取标准,无须通过政府审查审批。从招生形式来看,主要有常规招生和提前招生两种,提前招生一般比常规招生的申请时间早两个月,对优秀学生而言,申请提前招生有更充裕的时间了解目标大学。从招生程序来看,美国大学招生主要包括“学生申请—专人审核—录取通知”三个步骤。其中学生申请分为通用申请(Common Application)、通用大学申请(University College Application)和联合申请(CoalitionApplication)三种。通用申请由非营利性组织经营,可用于申请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学,每年有一百万左右的学生注册申请。通用大学申请主要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申请步骤及注意事项,包括提供较为全面的入学申请所需的表格下载资源以及相关测试链接。联合申请与通用申请不同,它旨在改善大学申请程序,帮助处于不利条件的学生(如低收入家庭学生、资源不足学生、第一代学生等)进行大学申请,同时它还是一个连续性的申请,提倡从九年级(高一)开始进行申请准备,学生通过注册上传相关材料,可以不间断记录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及活动经历。在申请者提交申请之后,便进入到专人审核阶段,哈佛大学一般在每年9月中旬向申请者发送确认邮件,并组建招生委员会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考核并投票表决。此外,学校还会择机安排校友面试,重点考察和评估学生的发展潜能。校友面试并不是固定的,而且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也存有差别,每年大概有超过1万名的校友帮助学校进行面试。在录取通知阶段,哈佛大学会提前发送电子邮件提醒申请者在发布决定后查看个人录取结果,并要求申请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复学校自己是否入学。

  (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机制

  与哈佛大学高度的自主化招生机制不同,全国统一招生是中国高校本科招生的基本机制,每年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需要通过统一的志愿填报才能进入相应大学的录取程序。统一录取时间一般在每年7—8月,其中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本科录取不分批次,还未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本科录取则分提前批和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等批次。当然,不管是统一招生录取还是自主招生录取,都要求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投档。此前,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人数不超过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由于北京大学所在的北京市已实施新高考方案,并于2019年合并了所有本科录取批次,因此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录取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本科提前批次,主要适用于艺术、体育等特殊类专业招生;二是本科普通批次。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招生通道其招生机制又有所不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及其他特殊种类的本科招生只是统一高考招生的一种补充,主要是为了满足特殊专业或人才培养的需求。北京大学的保送生、特长生计划一般在每年年底发布招生简章,进行初审资格审核,寒假期间或者高考前进行水平测试,再经过公示公告择优录取,这与哈佛大学的申请入学程序较为相似。2020年北京大学开始试行强基计划,即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其招生机制大致如下:北京大学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每年5月10日至31日提出申请,再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5倍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优秀者(获得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二等奖及以上者)可破格入围考核,考核时间在每年7月28日至8月4日,最后根据考生的高考(85%)、校测及综合素质评价(15%)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三)“两校”本科招生机制之比较

  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都遵从自愿申请或志愿申报的原则,即先由学生提出申请或志愿填报才能正式进入招生录取程序。不同之处主要是在本科招生计划与标准的制定上,哈佛大学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且在录取过程中能够发挥三方机构和校友的力量参与招生录取决策。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则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即在政府统一招生政策的调控与监督之下,依据学生的综合成绩与专业志愿由招生办公室等专职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录取规则完成招生工作。不过,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相对分散,耗时较长,成本较高,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则相对集中,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二者各有利弊。

 

  四、招生机构:民主性和专业性的多与少

  (一)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机构

  哈佛大学设立招生办公室和招生委员会。招生办公室负责本科招生总体事务,主要是制定并发布本科招生政策、制定并执行招生宣传工作、为申请者提供技术指导和资源援助等。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地区,教育背景也不尽相同,是一支多元化的招生队伍,其成员结构与哈佛大学多元化的发展理念相契合,有利于挑选符合哈佛大学办学使命的本科新生。招生委员会又分为小组委员会(5—8人)和大招生委员会(40人左右),其主要工作是讨论申请者是否有资格入学并进行投票表决。一般而言,只有在小组委员会内获得简单多数的票数,才会进入到大招生委员会进行投票,并且每一个申请者都需要获得大招生委员会的简单多数支持才能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由此可见,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录取决策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能够充分尊重招生委员会委员的个人判断。

  (二)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机构

  北京大学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本科招生工作;设立本科招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科招生章程、招生战略、招生办法,调整学科招生计划等事宜。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北京大学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包括根据年度招生目标,组建本科招生宣传工作组赴各省(区、市)开展招生宣传,为有意愿和资格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信息咨询和资源服务。此外,北京大学还设立招生工作监督领导小组,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同时,北京大学招生工作还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因而,从招生机构的运作来看,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主要以专门的招生人员为主,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

  (三)“两校”本科招生机构之比较

  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都设立了功能相似的本科招生机构,只是二者的运行模式有所不同。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机构采取的是民主化运行模式,每一位被录取者都是招生委员会多数人投票选择的结果。北京大学本科招生机构采取的则是专业化运行模式,有相对固定的专职招生工作人员执行招生政策,每一位被录取者主要由其高考成绩、专业志愿等的排序所决定,表现出较强的程式化特点。

 

  五、生源结构:多样性和平衡性的伯与仲

  (一)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源结构

  美国既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也是多民族国家,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其生源结构的显著特点表现为相当的文化多元性和民族多样性。多元的生源结构可以使学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助于学生间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数据统计显示,哈佛大学2020年共招收本科生2 015人,来自全球15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际生的占比为11.8%,西班牙、拉丁美洲和夏威夷土著的占比为13%,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美国原住民的占比为40.9%,本土白人占比为46.1%。不仅较好地兼顾了美国本土的少数民族及族裔学生的入学机会,而且还拥有较高比例的国际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哈佛大学注重多元与包容的办学理念。此外,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还非常重视男女生比例的平衡,从2019年和2020年的男女生比例来看,都接近1∶1,这表明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强调性别平等。

  (二)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源结构

  中国虽是原住民国家,但也是多民族国家。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最早融入世界潮流的大学之一,亦是中国当今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其本科生源结构在很多方面同哈佛大学有相似之处。据统计,北京大学2020年共招收本科生4 326人,其中国际学生的占比约为10.7%,少数民族学生占比为12%,港澳台学生占比为2%,不仅较好地确保了各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机会,而且还较好地兼顾了招生的区域公平,生源分布涵盖全国。不过,在招生的性别平衡方面,北京大学2019年和2020年的本科男女生比例均为6∶4,表明不同性别考生的入学机会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两校”本科生源结构之比较

  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同为世界一流大学,又受到相似的多民族国家特性的影响,两校在本科生源结构方面具有诸多共同之处,包括较高比例的国际生以及兼顾少数民族或少数族裔的入学机会等。究其缘由,招收一定比例的国际生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性”的必然要求,而兼顾少数民族或少数族裔的入学机会则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需要。然而,由于中美公平文化和专业选择文化的不同,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相比,在本科生性别平衡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六、结论与启示

  当前,在我国实施“双一流”建设和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构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招生制度,是加快我国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哈佛大学作为老牌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作为新晋世界一流大学,两校的本科招生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校的本科招生制度基本特性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招生制度改革具有诸多启示。

  其一,注重全球性与本土性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基本理念。由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界性”这一根本属性所决定,追求本科生源的全球性与卓越性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全球性是维系与提升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影响和国际声誉的重要途径,本土性是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适应本国国情的根本需要。因此,伴随我国新时代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招生应把握好全球性与本土性的关系:既应着眼世界,面向全球不同国家及地区招收优质学生,又应注重本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

  其二,一定的不确定性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录取标准的基本特点。由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的精英选拔特质所决定,在符合入学资格申请群体的学业成绩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增加非学业能力素养的考查是提高人才辨识度、区分度的必然诉求,也是进一步实现大学专业与人才特质精准匹配的根本举措,而非学业考查因素的介入必然会增加入学录取的不确定性。因此,结合我国构建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的多元评价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应坚决破除“唯分数”,在录取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寻求平衡,以满足考生与专业双向匹配的精准选拔需求。

  其三,发挥高校招生主体性是构建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关键所在。由高校作为本科招生主体和人才培养主体的“双主体”性质所决定,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本科招生方案,因此高校招生的主体性在构建招生制度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实施综合评价录取的过程中,高校主体性地位的充分体现将为“科学选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结合专业能力发展素养需求,进一步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探索建立以专业教师乃至校友参与为常态的综合评价招生机制。

  其四,多样性与平衡性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共同价值取向。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绝对优势的高等教育资源,对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引领性与示范性作用,尤其是在维护与促进机会均等与公平发展等价值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招收一定比例的国际本科生,既是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维护与提升大学自身国际声誉的重要途径。因此,注重生源的文化多样性与性别平衡性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共同价值所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招生应在强调生源质量的基础上,注重生源的文化多样性与性别平等性。

  其五,不同的国情是不同的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形塑基础。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基本特性的个性差异,是中美两国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国情差异上的具体反映,也是适应不同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招生制度改革,应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将高瞻远瞩的战略计划与符合国情的行动方针相结合,致力于选拔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总之,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既是时代所需,也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招生制度改革,应以追求优质生源为根本目标,以全球视野推动本科招生制度改革为指导理念,并注重把握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普遍特性与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个性诉求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