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EDU | 许路阳:屡受争议?高校招生面试的困境和破解



  编者按:今年3月,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复试结果公示,一考生在初试落后近60分的情况下,在复试环节成功“逆袭”,淘汰了另一名考生。这一结果一时间引发社会舆论,众多网友对复试环节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产生质疑(详情点击:《协和研究生逆袭事件与招生考试改革的困境》)。这次事件热议的背后既反映出公众对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公众对分数之外的评价没有信任、信心。

  那么,应该如何确保以面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的高校自主化招生选拔复试环节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方略研究院研究员许路阳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为何高校自主化招生坚持采用面试

  以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强基计划为代表的高校个性化选拔发展多年来,已在很多试点高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选拔模式,归纳起来,多分为材料初审、初试(一般为笔试)、复试(一般包含面试)等环节,其中,遭致公众质疑最多、争议最激烈的还是其中的面试环节。

  究其原因,不外乎人们担心面试不公平、不科学,让“关系户”有机可乘,而令自己的孩子“名落孙山”,还有的人会从城乡公平角度出发,认为考察内容、形式带有浓厚城市中心色彩的面试会不利于农村孩子脱颖而出。

  一定程度而言,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考虑到通过面试仍可让高校招生人员或专家观察、测量、体验到考生身上诸多难以从笔试、材料中提取的特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高校在综合评价招生和强基计划等自主选拔中仍会坚持采用面试方式选人。

  既然高校仍会坚持,有必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让高校招生面试变得更公平、科学,既保证招生秩序的平稳、公正,又有利于考生、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展现出高校自主化招生的应有效率和效果。

 

  高校自主化招生面试的现状

  首先,应该承认近年来高校在克服面试公平性弊端方面已开展了取得一定成效的探索,如为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报销来校面试的交通费用;在面试前,由纪律监察部门派人将考生和考官进行随机抽签分组;面试过程中,有的高校还会禁止考生通过言语、穿着等方式向考官泄露个人、学校信息;面对艺术特长生,有的高校还会坚持拉帘测试,让考生、考官不能互相见面,且禁止考生在面试过程中说话。

  即便有人能骗过所有这些招数,教育部门和高校也还有兜底措施,包括在评价考生时,不能仅仅依赖于考官给考生的面试评分,有的高校还会同时参考考生的笔试、材料审核及其他先期过程性评价积累数据;教育部门还会要求高校公示学生名单,让招生结果晒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

  然而,面试科学性的问题就大了,连直接主导或设计面试的高校招生部门和专家都有对面试科学性持怀疑态度的,遑论公众。

  一方面,面试官的主观色彩很容易影响到考生的面试得分,进而影响面试的信度,即便是同一个面试官来面试所有考生,也很难确保他(她)在面试每个人时都能持有误差范围内允许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高校出具的面试题目也不一定科学,大多都未经过严格、规范的命制流程,前些年媒体经常报道的奇葩自主招生面试题目还少吗?如果面试题目有问题,整个面试的效度也难以有理想表现。

  而效度、信度等因素都是衡量一个考试科学性的重要指标参数,所以,增强面试的科学性确实是一项亟需解决的课题。

 

  如何增强高校自主化招生面试的科学性

  我们该从哪下手呢?归根结底,面试科学性拷问的是人的科学性,我们要先从人身上下手。这里的“人”包括面试官。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的经验是建立完善的面试官培训体系,同时,要求面试官在面试前进行预面试测量,即便面试官经过完善培训,已成为资深人员,如果在当天预面试中无法取得应有的分数,也无法出任当天的面试官。

  另一个可以尝试的策略是,将考生面试表现录下来,形成视频交由面试官集体判定分数,而不仅是依赖一个面试官或面试小组来判定考生面试表现。

  在如何给考生面试表现计分方面,国内外高校之间也有差异,有的会事先规定面试官从哪几个维度、方面分别计分;有的会要求面试官从整体打分。至于哪种方式更为科学,还需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评估。

  或者说,如果中国并不是一个特别追求分数公平的国度,我们其实也可以在面试中并不一味要求考官一定要给考生打出一个分数,像一些美国高校一样,虽然可能只是让校友充当面试官去面试外国申请者,但可以把考生面试表现当做一个录取参考依据,这样也未尝不可。

  以上建议是建立在内地高校仍以学科专家作为招生面试官主要人选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如果面试官不再是大学教授、副教授的话,内地高校的面试科学性会有所提升吗?说不定也可以。

  这是因为学科专家虽然会在大学承担教学任务,但不少专家的学识多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这会导致一方面,他们可能在面试中难以测量出考生身上更多别的潜质,例如,理工科教授与人文社科教授相比,从常理上而言,可能不太适合去面试那些文科特长突出的考生;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无法站在学校宏观角度去审视,今年学校到底需要哪些特长、兴趣、学科特长等特质的新生加入。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自主化招生的面试官人选可以在以下两个方向上寻求突破:一是将招生自主权更多下放至院系层面,由本院系老师来面试本院系的特殊类型考生;二是从学科专家手中收回部分面试权力,交由招生部门、学工部门、校友等团体,当然,前提是后者要经过充分的面试培训。

  作者: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研究员 许路阳:助理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