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院长赴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中学调研指导



  12月2日至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总负责人、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赴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中学调研指导,“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福建中心副主任王飞骅,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副秘书长覃德文等陪同指导。12月2日下午,周洪宇一行赴青岛大学指导工作,并作了题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青岛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胡钦晓教授主持,青岛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清亮、院长孙百才、学院教师及研究生代表参加。

(报告会现场)

  周洪宇在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全局思维,实现陶行知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实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新时代未来大先生行动”“新时代小先生行动”,培养具有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努力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成长建功服务。12月3日上午,周洪宇一行在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一,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凤瑛以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陪同下走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天山校区参观。

(参观校园)

  周洪宇一行在教学楼大厅观看了校园文化活动视频;走进美术教室等校园场馆视察了该校美育、科技实践的相关成果。

(参观美术教室)

  座谈会上,张凤瑛校长从思想先行、“两惯”教育、五育并举、专业发展、校家社共育等角度全面介绍了学校对“生活·实践”教育的思考和实践,重点介绍了人人参与、硕果累累的科技教育,激情洋溢、精彩纷呈的艺术教育,强身健体、增强体魄的体育教育,广泛参与、走向国际的社会实践。

(张凤瑛介绍学校情况)

  周洪宇对张凤瑛校长的介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校办学思想正确、办学实践创新、办学成效卓著、办学特色鲜明。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科学素养、人文底蕴的国际化人才”为育人目标,与“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一致并有很好体现,也符合中央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张凤瑛校长很有教育信念、教育激情、教育创造精神,是一位难得的优秀校长。

(座谈会现场)

  李一副院长肯定了青大附中在“生活·实践”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成绩,赞扬了青大附中培养的学生后劲足、发展好;感谢了周洪宇教授将“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带到青岛开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助力。他表示,近年来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坚持科研引领、项目带动,在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李院长认为,“生活·实践”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并践行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价值。

(授牌仪式)

  在“生活·实践”教育实验学校授牌仪式后,周洪宇总结强调,“生活·实践”教育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育人指示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以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为理论渊源,针对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相脱节问题而开展的新时代素质教育新探索。周洪宇指出,“生活·实践”教育主张让教育通过生活与实践创造美好人生,聚焦培育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实践力、学习力、自主力、合作力、创造力,对学生实行头脑、眼睛、嘴巴、双手、时间和空间的六大解放,运用小先生制教学方法,开展“新时代大先生行动”“新时代未来大先生行动”“新时代小先生行动”,建立学生“新三好评价标准”(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里做好孩子、在社会上做好公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提升教师六大关键能力、校长六大关键能力、家长六大关键能力。 希望青岛大学附属中学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教育实验,秉持“成长之全心投入、成功之全员参与、成器之全面发展、成就之全人教育”的成全教育观,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素质学校,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