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一、高教体系的政策路径
(一)具有普及化活力的高教体系正在形成
表面上的纷乱复杂。(1)问题多多,改革多多:高考改革,职教本科,破“五唯”;(2)议题多多:金课水课,留学低龄化,学生就业;(3)看似无序
从中看到的生机活力。(1)全国两千多所高校的校领导都在积极思考,因而高等学校不再是千校一面。“双一流”建设、应用型转型、高职本科和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得如火如荼。(2)宁波和深圳以人才支持体系为支撑,建立创新型城市。十几二十年前,深圳高等教育不如宁波,向宁波学习。现在宁波不如深圳,深圳已经成为创新型城市。
(二)梳理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
过去我们重视传统方式的重点建设和门类调整等,现在也同样重视,但是今天我们的发展方式应该有所调整,例如重视战略改革。首先是战略引领“四点一线一面”。2035教育现代化加快布局,对标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划了以“四点一线一面”(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以及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战略布局。雄安新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着眼千年大计;海南教育创新岛瞄向开放高地和海洋强国战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立足整体牵引;粤港澳大湾区高教融合发展重在技术创新;“一带一路”教育致力推动人文交流,注重民心相通;中西部高等学校竭力打造新型产业源头。
其次,数据流量在大数据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系统与人工智能的运用给教育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成为教育发展的新形态。最后,还有新工科和高峰计划等的提出。
二、长江经济带的高等教育
(一)意义重大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以长三角一体化为龙头,横贯中西部地区、辐射全国。长江沿线汇集了全国的经济活力,沿着长江经济带的高等教育力量强大。
(二)大面积普及化实践示范
1.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实力强,体量也大,发展相对均衡,体系结构具有协调、互补、合作等特点,因而它的今天也许就是全国高等教育需要借鉴的未来。
2.长江经济带。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发展。要特别注重教育与经济的互动与相互促进。
(三)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和整体牵引作用
1.长三角地区既是国家经济腾飞的腰身、需要强壮硬朗,又是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需要创新活力。教育目标是全面全方位健壮强大。
2.高等教育首先应做好本省市的一流体系建设,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方向,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强省目标。
3.注重加强一体化合作。当前我们很多学校都是竞争关系,例如华东师大和华中师大,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都不是合作关系。而在欧盟的很多计划里都强调加强合作。因为欧盟认为每个学校都会钻牛角尖,为了跳出“牛角尖”,就必须和别人合作。当然本身也可以不钻牛角尖,但当一个大学不钻牛角尖时绝对不是一流的。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合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因而长三角高等教育要加强合作解决区域共性问题,整体做强,带出全国大面积大规模发展高等教育的信心。
4.加强对长江流域和周边省份的辐射作用,扩大效益外溢作用,真正成为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三、产业发展中的教育应对
(一)服务职能催生一流大学的启示
有了社会服务职能以后,高等教育更加多样化,才有了一流大学。随着二战期间研究型大学的群体性崛起,大学对于产业和政府的重 要性日益增加。大学的隐喻也日益由“象牙塔”转变为“服务站”。
(二)英美创业型大学成功的启示
创业型大学的一个代表是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另一个代表是英国的沃里克大学。有人做过统计,把以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的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体来对待的话,这个经济体在世界上排第十位。
斯坦福大学创业型大学发展的主要特色是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创业课程、技术转移和创业网络为核心的创业保障体系。一是培养创业人才,完善大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培斯坦福大学通过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向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开设各种层次的创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创业课外活动和实践机会。二是鼓励师生创业,创建宽松自由的创业氛围。斯坦福大学从工作时间、启动资金到创业服务、收益分配等方面都给予师生充分支持。三是服务技术转移,实现研究成果的市场价值。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实现了镶嵌在大学环境中的有效商业运作,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的许可活动有力推动了研究成果的市场化。
(三)新工科“变轨超车”理念的启示
为什么新工科首先在复旦大学这样一个综合型大学,所谓的文理科大学而不在传统的工科学校?马陆亭认为是为理科打出路,理科打出路就是产品化,有了产品才有了行业,有了行业才能变轨。当新工科进入不了产品社会化,新工科是不成功的。
复旦共识明确定义“新工科”新范式为: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从办学内涵建设出发,提出“新工科建设要把握三个关键任务: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推动三个突破重点:推进工程教育立法工作,有力促进协同育人;扩大办学自主权,打造工程教育发展新动能;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
因而面对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大学的社会价值,考虑服务与科研职能的融合问题吧,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