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绿 | 国际化社会智库与国际化人才政策影响



苗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秘书长

  尊敬的周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我知道周院长把第一个讲的位置给我了,其实是因为我要先走,实在是不好意思,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做的一些研究和相关的智库发展经验,给大家提供一些我们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一起来分享一下。

  因为今天的这个话题是关于教育智库的,其实我所在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是一个做国际人才研究比较领先的一个智库,所以其实人才和教育是不能分割的。其实你看中国现在有差不多两亿高等教育人才,有九亿劳动力,是世界上非常大的一个充满人才和劳动力的国家,如何研究我们自己的人才,如何吸引国际上的人才为中国所用,其实是我们一直在探讨,一直在做的这方面的政策研究和影响的工作。

  今天我首先想大概讲一下智库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几个方式,然后再讲一讲我们的实践。

  首先是智库影响政策的几个方式:在此之前我还想讲一下现在国际化的智库应该具备什么样先决条件,因为不光是教育智库也好,人才智库也好,但凡你是一个国际化的智库,首先在全世界的前提条件是这样的,首先要有公信力,因为智库要有影响力,影响决策,影响舆论,最重要推动和影响决策,还就是创新的思想,还有坚实的人才基础,强大的传播力才能够真正影响一个决策,在研究领域和运营方式方式要走向国际化。

  我总结了一下中国国际化的社会智库的一个展望,首先是国际智库的发展趋势是全世界智库有九个发展趋势,一是资金来源灵活化,二是更加专业化,因为大数据时代其实很多数据都可以找到,但是怎么深耕一个领域非常重要。三是竞争白热化,毋庸置疑,全球那么多家智库。四是影响力和独立性要求更高。五是混合型组织的出现。六是互联网、新媒体、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对智库的影响加大。七是重视对外关系和营销策略。八是老牌智库领导更换和管理难题,因为很多智库创始人非常强大,比如说我们周老师很强大,所以智库做得很好,但是很多智库业面临怎么更换,就像民营企业如何接替新一代领导人也是一个问题。九是全球化。

  中国智库也是面临几大趋势:中国智库要做好这么几个方向,包括思想观点和价值目标的创造者,重点领域决策咨询的提供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者,政策研究人才的培养者,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以及包括独立知识精英的学术和政策建议港湾,全球合作交流的国际平台。

  影响决策莫过于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直接的方式,还有间接的方式,直接比如说参与决策者的听证会、讨论会,跟决策层面对面,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当然美国政治体制和中国政治体制不一样,比如这个方面他们有国会听证,中国有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或者直接给中南海上课也有这种形式,还有承接政府的课题,比如我们智库每年也会承接很多课题。还有向政府提交政策研究报告,这个也是很有意义的,还有就是旋转门的机制,通过一个决策者又到了智库,现在我们又推崇做了智库可不可能成为决策者,这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间接的方式比如说通过出版物来影响,布鲁金斯每年有一百多个出版著作,一进布鲁金斯大门就有他自己的出版社,可见他对出版的重视。通过在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参与新闻访谈,跟媒体的互动,也能够引发相关方面的舆论的引导和影响公共决策的作用,以及举办学术会议和论坛。我觉得今天这个会议就很好,大家把教育智库这个说法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个本身就是一个设定公共议程的过程,不是光我们老朋友见见面。

  然后大家对教育智库重视了,对于教育咨询,对于教育公共政策要去咨询教育智库这个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政策的一个方式。

  我们这个智库成立于九年前,明年是我们的十周年,也非常欢迎在座的老师们到时候参与我们的一些活动,那个时候是2008年奥运会当时有一个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觉得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需要有决策咨询机构帮助中国更好的全球化。当然我们最早的口号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所以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把中国智慧也在上面提上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也感到自己呼应了中央的精神。现在我们有专职的一百多个全职研究和工作人员,在中国智库里头规模比较大的,除了在北京,我们在广州,在青岛,在东莞都有分院,包括在香港也刚刚成立了分会,在香港、华盛顿、法兰克福我们都有全职的人员在那个地方作为我们的代表。还有我们也是中组部的人才理论研究基地,因为我们之前推动了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政策就是千人计划,同时我们还是一带一路的智库理事联盟单位。

  因为今天讲教育政策,教育智库,我们是一个做人才方面的智库,我们一直想推的理念是中国不光要在13亿人当中选人才,应该在全球70亿当中选人才为中国所用,让全世界的人在中国实现中国梦。所以我们一直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可能还有更多的地方,尤其在公共政策方面,比如说中国的全球化的人才比例,城市当中的人才比例,全球人才比例是非常低的,我们这个国家老外到中国来会觉得很不适应,因为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比较昌盛,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更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来引入,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比例,这个柱状图就可以知道。我想说的这个也是想说明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和发展的空间很大。同时中国有大量的高层次的人才还继续滞留在海外,我们一直想吸引他们回来,这一步其实也是早年的,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是觉得更多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就业创业,包括每年中国有差不多五六十万的六学生出去留学,但是到中国来存量这个外国留学生只有四十万多一点,所以这个比例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政策来推动这件事情。所以千人计划当时我们是参与了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关于国际部分的研究。

  我们也通过内参不断地在影响相关的决策,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成立国家移民局的建议也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批示,还有几位中央领导的批示,现在中央编办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还有关于出入境法,关于人才签证,包括创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还有就是我们推动中国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这个政策也是得到了采纳。

  关于中国绿卡这个制度一直是我们的长项。智库不管是教育智库也好,人才智库也好,推一个政策一定要从头推到尾,所以我们在做公共政策的过程当中越来越发现如果是成体系纵深的对一个政策进行推进可能会有更多的意义。比如中关村当时北京20条的成文做了很多事情。包括上海这方面做得也很好,也是跟这方面的政策挂钩。

  同时也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论坛研讨会影响决策,刚才我说了比如说今天的活动我们每年差不多近百场有差不多两百场活动,因为我们团队专门做这个活动,而且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非常高端。

  所以我们大量的活动包括人才50人论坛,还有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五年前大家想象对全球化的词都非常少有人来说它,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最大的政策影响在全球化这个词上对中国的概念上进行影响。

  还有讲课培训,我们也做大量的培训,我关注到长江教育研究院也做很多培训,非常有意义,因为你培训的是很多决策者,这个也是影响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还有蓝皮书,我们下周一也要发布新一期中国留学生发展报告,其实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一百年讲话,他讲话说关于留学生是智囊团、人才库、民间外交生力军。

  包括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并重,还有中美十年签证,尤其是在留学生方面的签证也是我们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给公安部,给外交部。这是给公安部做的创新20条,这是我们推动相关国际化人才的政策。这是我们出的蓝皮书,我们每年出5-6本。还有一些中文图书,一些英文图书。

  最后我觉得还是要建立与媒体的交流渠道,尤其是跟国际媒体,才能影响国际议程的设定。跟国际机构的合作,这个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很快了。大概就是这个,谢谢大家!

  (此文根据苗绿在首届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来源: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