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文华学院在武汉联合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刘献君教育理念与实践研讨会”。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受邀出席会议。会上,周洪宇教授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为题,回顾了刘献君教授勤学笃行、乐教爱生、求是创新的学术生涯,认为刘献君教授“在大学德育、文化素质教育、院校研究、个性化教育等领域深耕善为,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其卓越成就与贡献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式教育家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和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式教育家的精神内涵,激励着中国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刘献君教育理念与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
周洪宇
尊敬的献君老师,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教师和学生: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应邀参加今天的“弘扬教育家精神——刘献君教育理念与实践研讨会”,也很荣幸能够受邀发言。首先,我要祝贺今天的活动顺利举办,同时也要恭贺献君老师八十大寿!
献君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学者型领导,一位很有教育信念、教育情怀、教育追求,也很有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创造、教育贡献和教育影响的教育家。在20世纪80、90年代涌现出来的这一代教育家群体里,他是很有特色、富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工作研究化、研究理论化、理论实践化”。他在近六十年教师职业生涯里担任过学校诸多部门的职务,他有很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精神,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研究到一定程度,就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并运用理论来推动实践。这是我非常钦佩的一点。在他身上,还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湘学者地域文化特色与优良传统,一件事情只要看准了,就要排除万难、千方百计干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也是我这个湖南小老弟非常欣赏的一点。同时,我还观察注意到,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领导们,从第一代的朱九思校长开始,到杨叔子校长、周济校长、李培根校长等,以及包括献君老师在内的一批副书记、副校长,都有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传统。朱九思、杨叔子、李培根等人还亲自指导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生。这些理工科不同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院士亲自研究高等教育问题,这一点在全国高校里可以说绝无仅有,非常难得。我深感,正是这种勤于思索、善于研究、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精神,使得华中科技大学在其七十余年发展历程的每个关键节点上,都抓住了机遇、实现了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更是以高教研究为指导推动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为世人所称道的“华中科技大学办学现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校领导高教研究群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就很值得高教研究者来研究,期待有心者对此下功夫,揭示其奥秘。
迄今为止,献君老师是这个校领导群体里面,参与高教研究时间最久、开拓最多、研究成果最丰的一名重要成员,无疑也带有这个群体的共性与特质。一百多年前(1919年4月)陶行知在其《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里把传统的教育人物,分为三种:一是政客型的教育人物,“只会把持说官话的教育家”,二是书生型的教育人物,“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的教育家”,三是经验型的教育人物,“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他认为这三种都不能算一流的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要具有开辟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只有具有这两种精神的教育人物,才算是第一流的教育家。献君老师毫无疑义就是具有开辟和创造两种精神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作为活跃在中国高等教育界近60年的研究者与管理者,一方面,献君老师是一个极其严谨的教育研究者,他的学术研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分析透彻,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体现在“大学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院校研究”“个性化教育”等领域,他是我国“大学德育学“学科领域建设的奠基人之一、“文化素质教育“运动的开拓人之一、中国本土“院校研究”领域的首倡者、个性化教育的构建实施者。
另一方面,献君老师始终坚守在行政管理一线,从参加工作至2023年10月,曾在四所大学任职,在三所大学担任过领导职务,其中一所主持党务工作,一所主持行政工作,一所分管学科建设、人事、宣传、统战、工会工作,他历任华中工学院党委学生工作组组长、组织部副部长、青年工作部副部长,襄樊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南政法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华中理工大学党校副校长、华中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华学院院长等职务。长期的管理工作实践使得从献君老师能够从政治站位、战略视野来进行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抓住问题开展研究,从工作实践中探求学术研究问题和方向,再以学术研究指导和反哺工作实践。
献君老师的学术研究不同于一般学者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而是始终基于实践观察和调查研究,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从1972年至1989年,献君老师17年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由于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参与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得出了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问题是严重的,责任不在青年”的结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同时,参与撰写中国第一本《大学德育论》,开始引领我国“大学德育学”学科发展与建设。1994年,献君老师开始兼任华中理工大学文学院院长,为发展文科他提议面向全校举办人文讲座,反响十分热烈。大学生为什么那么喜欢人文讲座?面对于此,献君老师深入思考,在杨叔子校长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向教育部汇报,促成教育部在1995年于华中理工大学召开52所大学参加的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议,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就此拉开序幕并迅速在全国蓬勃展开。随后,献君老师又深入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出版了《文化素质教育论》等著作,系统总结了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2003-2023年文华学院创建过程中,献君老师面对多名学生多门考试不及格的问题,又触发了个性化教育的设想。从问题出发,开展研究,提出个性化教育理论,出版了《个性化教育论》一书,并被多所职业院校用于教师学习。这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从实践问题出发、又回到实践工作的指导上,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他所说的“研究实践,相互推进”。
难能可贵的是,献君老师还身体力行,参与创办两所大学。改革开放之后,百废待兴,国家急需人才。1983年,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襄樊职业大学。随即襄樊市积极筹备,成立“襄阳职业大学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献君老师任党委副书记,为襄樊职业大学的创办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倡导围绕“面向襄樊市,为襄樊市中小型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职业大学教育规律。同时引进师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制度,根据襄大的实际,逐步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量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使学校有章可循;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等等。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急需创办大学,扩大招生规模,“独立学院”应运而生。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与美联地产有限公司决定共同创办文华学院。献君老师作为学校代表,以副董事长身份参与领导,2010年起任文华学院校长。献君老师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战略智慧和战略勇气,站在战略的高度,遵循教育规律,适时提出理念思想,凝聚人心,引领学校发展。与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形成了具有文华学院独特内涵与个性的教育思想、办学特色,将文华学院办成了一所跻身全国民办高校前列的高等学府。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为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以新时代教育家为榜样,深入研讨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是十分切题的,献君老师勤学笃行、乐教爱生、求是创新,在大学德育、文化素质教育、院校研究、个性化教育等领域深耕善为,于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其卓越成就与贡献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式教育家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和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式教育家的精神内涵,激励着中国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献君老师执教数十年,研究半辈子,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研究成果丰硕,在高教界影响很大。我这里借用自己比较喜欢的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作来冒昧评介献君老师的贡献和影响。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该诗写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另一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⑴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最后,再次恭贺献君老师八十大寿,安康平顺,祝愿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也希望献君老师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