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当前,有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论异常热闹,许多论者或者批判应试教育,完全否定应试教育,将应试教育看做一剂毒药。

  许多批判素质教育的却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不确定,很模糊,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实施推行。同时,如果提倡素质教育,那么教育公平如何来进行。许多下层百姓改变命运,获取向上的通道必然被堵死。

  显然,他们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截然分开,似乎提倡素质教育就不会应试。这种将素质教育和应试对立的看法是对素质教育和应试的误读。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等于考试。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考试。应试教育指的是教师为了学生获取好成绩而在教育教学中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法。

  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大量的应试训练。这种教育导致学生没有开阔的视野,培养的学生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创造性不足。应该说应试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异化,窄化。

  应试教育把教育的目的严重异化,功利化了。应试教育不仅仅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与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创新教育之大敌。应试教育不改变,中国教育无希望。

  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符合教育的目和要求。

  素质教育更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过程性体验,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重视创造性学习,重视研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才符合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有选拔就有考试。

  因为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并不差,相反,从根本上来说,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成绩唯一正确的途径,这样的成绩才能真正见出学生的水平。而应试教育那种机械训练,单调,乏味,不仅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可能获得好成绩。

  既使获得好成绩,这样的成绩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不大。

  我们看看,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创造性更是谈不上。

  我们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常常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不行。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世界级大师,原因就在应试教育的这种功利化教育,摧毁了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就在于我们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并不否认高考制度恢复之后,我们的教育有了巨大发展,我们的高考制度也为我们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高考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因此裹足不前。

  教育发现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如果文革时期荒废了知识,那么应试教育荒废的却是人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新定位我们的教育,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样我们才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许多老师正在不断进行大胆创造性地教学,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继续运行,我们的教育将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