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军民融合圆桌会议
西北工业大学的国防背景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比较明显,长期以来从事军民融合研究,为军民融合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对军队和军工集团而言,西北工业大学是民;对地方和民口单位来说,西北工业大学又是国防高校,又是军,所以学校属性兼具军民两元特性融合载体。
● 西北工业大学在军民融合的探索
西北工业大学的军民融合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发阶段。我校承担大量的军方科研项目,开展相应人才培养。
第二阶段,尤其是在军民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之后,西北工业大学成立军民融合办公室,探索军民融合工作新思路新方法。
第三阶段,从2016年开始,我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面布局军民融合工作。在智库研究、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初步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智库研究、科技创新、服务地方三位一体的军民融合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学校成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新型特色智库,主要围绕国防科技工业、中美军民融合比较、国防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相应智力支撑。在陕西西咸新区,建设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项目,打造国内最大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另外,以海洋强国战略为引导,在青岛,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青岛研究院,发挥西工大在航海学科特色优势,打造我校在成果研发、领军人才集聚等方面的新型研发机构。
● 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以来立足于三航特色,探索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工大模式,并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浓重的工大特色。学校构建了课程体系、实践实训、服务孵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在国防生培养方面,凭借三航的突出优势,打造国防生品牌,学校和火箭军联合构建了科学的育人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军民融合的研究工作。
● 人才培养模型延伸思考
我们要培养拔尖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但是军民融合需要的不仅仅是研究型人才。军工企业开放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有大量的刚性需求,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应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军民融合应用型人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探索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西北工业大学希望在开展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主体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全力支持明德学院的人才培养,希望立足于西工大三航特色,培养出高素质高品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对于明德学院的探索和实践,西北工业大学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实训条件等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本文为作者在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军民融合圆桌会议所作的主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