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活·实践”教育推进会暨2025年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顺利举行



  3月9日,甘肃省“生活·实践”教育推进会暨2025年国际理解教育研讨会在兰州举行。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指导,“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甘肃中心、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主办,旨在探讨“生活·实践”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在新时代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模式。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总负责人、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原大使衔代表杨进,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卢云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教育厅原总督学陈继宗,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省外办原一级巡视员朱继君,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来兵,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倪好,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副局长任可,《中国基础教育》杂志项目主任单金良等领导嘉宾同来自省内各市州的中小学校长、协会会员单位代表等140余人出席会议。

  周洪宇为大会作了题为《“生活·实践”教育:21世纪的生活教育》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为什么提出‘生活·实践’教育”“什么是‘生活·实践’教育”“如何实施‘生活·实践’教育”三个问题展开,通过回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实施“生活·实践”教育的八个重要方面,阐述了教育面向生活与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方式变革,为新时代“生活·实践”教育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创机赋能。

  周洪宇强调,开展建设“师生共同课堂”行动是推进“生活·实践”教育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要打造“教师-小先生-AI智能师”的“三师”共同课堂,通过技术赋能,重塑教学生态,助力构建多维互动的教育共同体,高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刘来兵在会上作了题为《“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从理念到行动的实施路径》的主旨报告。报告介绍了“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的组织架构情况,通过展示实验区、实验校的教学实践案例,深刻剖析“生活·实践”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发展途径和实践要求,系统谋划实施“生活·实践”教育的具体路径。

  随后,任可作了题为《“生活·实践”教育实验的“集美样本”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单金良作了题为《科研助力:〈中国基础教育〉杂志2025年选题与投稿解析》的报告;甘肃公航旅集团民勤县研学实践基地、兰州永登树屏众创食品产业园社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分别作了防沙治沙生态治理和食品工业研学的相关分享。

  会上进行了授牌仪式,领导专家为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武威民勤县第一中学、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兰州实验幼儿园等28所首批加入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的实验学校授牌。

  当日下午,会议进行了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学术报告与案例分享。杨进作了题为《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提高师生跨文化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视角》的报告,倪好作了题为《关于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思考——“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视角》的报告。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兰州天庆实验中学就实施“百校结好”的情况作了案例分享。

  本次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立足甘肃地区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因地制宜推动“生活·实践”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区域文化、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破解“教育与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三大难题,助力甘肃教育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