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近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中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教育学说体系的教育家,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被董必武誉为“当今一圣人”,他被宋庆龄赞为“万世师表”,他被美国知名学者戴维德·汉森列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他就是陶行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讲话中,总书记多次引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等名言警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高度肯定,对其作为老一辈教育家师表示范的大力提倡,也充分证明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具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中,你将读到《我们的信条》《第一流的教育家》《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生活教育之特质》《教育与科学方法》等名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中,你将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等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和名作名篇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倡导全国民教育,展现爱国爱民情怀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不仅应“化人民”,更应“人民化”。陶先生常念农民的“痛苦”和“所想得的幸福”,立志“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花大力气办好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一流”高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等,让每个公民都享有公平的教育,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倡导全方位教育,突出全面发展宗旨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进行全面教育,为建设“合理的人生”“理想的社会”,实现“人类解放”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并认为“真人”要有自立、自强、自主的特点,要有“科学的精神”研究学问、“美术的精神”改造环境、“大丈夫的精神”处事应变,教育需要把做人、做劳动、做学问、做运动等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当下的教育,更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到学习知识、社会实践等各环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倡导全结合教育,推行三位一体模式
陶行知先生破除狭隘的传统学校教育理念,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以全社会为大学校,以全民为教育的对象,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当前的教育绝不能紧紧依靠学校一方,也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对学校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而是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的大教育格局,共同实现教人育人的目标。
倡导全生命教育,彰显终身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使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倡导教育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培育的终身教育,倡导的理论是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比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早了30年。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迭代多变,这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技能,跟上时代步伐,正如陶先生所言:“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
作者简介
周洪宇,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有《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大传》等30余部专著,主编有《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八卷本)、《陶行知学文库》(第一辑10册)、《中国教育活动通史》(八卷本)等。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2008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17年入选中国教育学会等六家全国教育社团和媒体组织评选的“当代教育名家”。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