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营造协同育人新环境,要建设好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个阵地



  当前,教师负担“甩锅”给家长,家长群变“压力群”“夸夸群”等现象,反映出家庭与学校之间权责界限不清、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矛盾。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兼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长周洪宇认为,要营造协同育人新环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周洪宇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并体现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体系更加完备、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加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周洪宇说:“只有做到了这七个方面的七个更高,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这七个方面缺一不可。”

  对于“家长群变夸夸群和作业群”“老师减负家长增,校内减负校外增”等问题,以及未来协同育人如何做到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周洪宇建议要明确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责任,建设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个阵地,营造全方位、立体化、协调一致的育人新环境。

  周洪宇指出,家庭的教育责任是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首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方面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父母和家长们,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培养他们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的心理,长大以后成为对国家和对人民有用的人。”周洪宇说。

  其次,要发挥学校在学生成长当中的主渠道作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校要和家长、家庭建立一个携手共育的机制。帮助家长明确在孩子成长中的主体责任,如及时反馈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等,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

  再者,应大力加强社会教育。周洪宇表示,一方面,应积极开放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强化实践育人,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营造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另一方面,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剧院、街道板报等多种渠道,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协作的良好氛围。

  最后,切实履行政府的保障作用,加强统筹规划与条件保障。健全教育、发改、工信等部门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教学的工作机制,担起协同育人中政府应该尽的责任。周洪宇说,“只有做到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各自的责任,各尽其职、形成合力,才有可能破解上述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矛盾。”

  来源:湖北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