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指示精神,做“四有”好老师座谈会暨陶行知研究新书首发式成功举行



  (通讯员:赵凯)9月11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指示精神,做“四有”好老师座谈会暨陶行知研究新书首发式在华师田家炳教学楼629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会议室成功举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兼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湖北省教育厅思政社科处处长赵耿,华中师大出版社社长周挥辉、总编辑刘从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申国昌,《中国教师》主任柳红文,武汉教育电视台副台长赵培坚,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蓬等出席。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生活·实践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市生活实践教育中心共同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省市区的教育部门领导、出版传媒机构负责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及相关硕博研究生等40余人参会。

  本次活动由申国昌主持。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前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回信中寄予全国教师以新的期望,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在此背景下,华中师大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讲话精神,做“四有”好老师暨陶行知思想研究新书首发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挥辉指出,《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是响应时代呼唤的应时之作、经典之作,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对培养“四有”好老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刘从德表示,今年正值陶行知诞辰130周年和逝世75周年,两本新著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名篇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了第一位,既注重了专业伦理,又注重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对教师培养培训大有助益。

  周洪宇在讲话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9月8日回信勉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专门强调要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对新时代的教师工作提出了更加鲜明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并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陶行知有关教师教育的名言,号召全国教师以陶行知为楷模,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这也充分证明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下仍具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这个背景下,为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教师重要论述的精神,学习与践行习总书记讲话中所引用陶行知论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教育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编写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两本教师读本。周洪宇介绍,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论述,参照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框架体系编著了这两本新书,着重介绍并提炼了中国近现代享誉世界的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和思想精髓,以期帮助全国教师学陶、研陶、师陶,领略其人格风范,习得科学育人方法,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经典与思想两本著作相互参照、彼此呼应,兼具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学术意义与教育意义。

  在座谈环节中,与会领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等先后作了精彩的发言。他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的回信内容深刻全面,并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将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落在实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此外,他们还就《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的撰写出版交流探讨,认为两书视野开阔、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对当今教师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申国昌在总结发言中以“战略性、引领性、简洁性、实用性、可读性、经典性”概括了两本新著的特征。周洪宇最后表示,此次会议抓住了时间节点,参会人员代表性强,准备充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指示精神与“两书”的撰写出版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会议时间紧凑、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收到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