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周洪宇: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家务事”



  今年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受到广泛关注。

  将家庭教育立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多年来关注的一个议题。那么在他看来,家庭教育为什么要立法?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什么样的书籍适合家庭教育?3月9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带着这些问题对周洪宇进行了专访。

  01是家事,也是国事

  记者:为家庭教育立法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深远意义?

  周洪宇: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普及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到发展远程教育、民办教育,中国教育正在全面、高速地发展着。但与这些建树和成就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短板。

  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是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已不再是家务事,重视家庭教育已成社会共识。

  记者:在你看来,家庭教育法草案还有哪些可以补充的?

  周洪宇:比如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短板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但目前在这个初稿里还没有做出专门的规定,我建议对此要做相关补充,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指定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政府义务、社会帮助等方面来提供制度的供给方案。

  02家庭教育离不开亲子阅读

  记者: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周洪宇:在孩子早期的成长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父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感情的连接,还是一种引导,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现有的家庭教育法草案第20条就明确写入了要“加强亲子陪伴”。我认为阅读就是最重要的陪伴方式之一。

  记者:亲子阅读应选择什么样的书籍,请问有何建议提供给读者?

  周洪宇: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以及权威的、公认的,经过历史沉淀、筛选的国内外名著,都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你认为当下书店、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为亲子阅读提供的书籍、环境、设施如何,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和改进?

  周洪宇: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文化场所,值得推荐和鼓励,因为在书香熏陶下,可以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然而图书馆又是个十分安静的场所,因此我建议可以考虑在一些角落给家长和孩子开辟专区,这样既方便他们交流,又不会影响其他读者。这样的亲子阅读专区最好按照年龄层次细致划分,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阅读需要,所以应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书籍和服务。

  03出版教育共促良性发展

  记者:家庭教育法出台后需要各方保障,出版人应怎样予以助力,与教育形成联动?

  周洪宇:一直以来,教育和出版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育影响人、引导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版是为教育人服务的,和教育相互配合。

  出版家庭教育的相关读物,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大的方向不能有偏差,要强调思想、品德教育,规范基本行为;其次,在考虑选题时,应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念,培养他们增强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比如把出版产业链拉长,打造和书籍配套的,以培养孩子生活、思考、探索、动手、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关知识服务产品。

  记者: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涌现,并且都很有影响力。那么,什么样的儿童读物才适应儿童阅读环境的发展变化、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真正有益的精神营养?

  周洪宇:我认为,除在内容质量上保障儿童读物的科学性、合理性、正能量,同时还要在形式及表现方式上更加贴近儿童心理,让儿童愿意读、喜欢读,尤其应该注重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科学研究哪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哪些读物。

  近百年前,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就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一个儿子出生后,陈鹤琴就每天给他写日记,观察他的成长、变化,在持续性研究的基础上,他发现了很多儿童成长的规律,特别是儿童身心发展和语言思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等名著。我认为,出版物也应该向这个方面发展,期待看到当代儿童作家及出版界同仁在对儿童心理做长期、持续性的研究后,创作推出深入、严谨、科学的儿童出版物。

  编辑:刘子靖

  审核:杨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