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17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为主题,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办。该论坛于200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澳门大学六所高校发起,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成功加盟。此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论坛首次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全国著名教育史学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愚文,澳门中华教育会事理长刘羡冰女士,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郑振伟教授及来自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澳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屏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57所高校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16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代表学校向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发展概况及教育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充分肯定了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育史研究论坛在加强两岸四地教育史学科交流中的作用。他指出,我校能成为新任发起举办单位之一,是学术界对我校教育史学科的高度认可。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发展和我校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洪宇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愚文教授、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郑振伟教授先后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雷万鹏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凌云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洪宇教授致辞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愚文教授致辞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郑振伟教授致辞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教授主持了16日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台湾师范大学周愚文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长刘羡冰、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的代表刘来兵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兼苞新旧 会通中西: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的重建》《嵌入生活的教育:对相杂字的流变及其意义》《晚清林乐知在华教育事业与美国教育的引介》《利用域外史料研究中国教育史——以科举学为例》《五星红旗下的新风尚》《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史学科体系、研究范式与发展反思》等精彩报告。大会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就报告内容进行了互动交流。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昌教授担任16日主题报告主持人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先生作题为《兼苞新旧 会通中西: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的重建》的主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作题为《嵌入生活的教育:对相杂字的流变及其意义》的主题报告
台湾师范大学周愚文教授作题为《晚清林乐知在华教育事业与美国教育的引介》的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作题为《利用域外史料研究中国教育史——以科举学为例》的主题报告
澳门中华教育会理事长刘羡冰作题为《五星红旗下的新风尚》的主题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的代表刘来兵副教授作了题为《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史学科体系、研究范式与发展反思》的主题报告
16日下午,论坛分组报告会在田家炳楼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共有69名专家学者做了报告,充分展现我国教育史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北京师范大学王晨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申国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凌皓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栗洪武教授分别做了《师范教育制度化背景下西方教育史知识系谱建构——基于晚清民国教育史教科书的数字人文学分析(1901-1944)》《新中国成立70年区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论中国教育自信的历史文化逻辑》《千万字的档案史料再现陕甘宁边区教育的辉煌历史——70年坚持做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料整理工作》等精彩发言。(各分会场简报详见今日微信推送第二条)
同时,《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首发式暨座谈会于16日下午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周愚文教授、澳门大学郑振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郭法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黄书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曲铁华教授、武汉大学程斯辉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张学强教授、屏东大学杨智颖教授、澳门中华教育会刘羡冰理事长、山东教育出版社周红心编审等全国知名教育史专家及20余位学者出席发布会。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构思宏大、立意高远、有较多新意和启发意义,适合教育史研究人员和青年学子认真研读学习。此外,学者们还围绕教育史学的界定与建构、研究前沿、人才培养以及中外交流等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交流和研讨,并对该书后续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教育学科特别是教育史学科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与山东教育出版社携手,组织了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教育史专家编写“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丛书”。该丛书包括《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新教育史学》《教育史学研究方法新论》《中国教育史学》和《外国教育史学》等论著。作为国内外第一部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论著,《当代教育史学前沿研究》的出版,既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成立40周年献礼,也回应了教育学术界关注研究当代史学发展趋势、更新教育史学观念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1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王晨教授和武汉大学程斯辉教授分别担任上下半场大会报告主持人,东北师范大学曲铁华教授的《新中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70年:历程、成就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黄书光教授的《杜威教育理论的实验精神及其在中国的传扬回应》、澳门大学郑振伟教授的《20世纪初期澳门华人的办学活动》、北京师范大学郭法奇教授的《教育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华中师范大学余子侠教授的《建国七十年学生资助的回顾与反思》、西南大学谢长法教授的《邓萃英与北京高师》、厦门大学张亚群教授的《科举困境中的文化选择——晚清士人考试心态之嬗变》等报告引发与会者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
东北师范大学曲铁华教授作了题为《新中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70年:历程、成就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黄书光教授作了题为《杜威教育理论的实验精神及其在中国的传扬回应》的主题报告
澳门大学郑振伟教授作了题为《20世纪初期澳门华人的办学活动》的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郭法奇教授作了题为《教育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主题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余子侠教授作了题为《建国七十年学生资助的回顾与反思》的主题报告
西南大学谢长法教授作了题为《邓萃英与北京高师》的主题报告
厦门大学张亚群教授作了题为《科举困境中的文化选择——晚清士人考试心态之嬗变》的主题报告
大会闭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张学强教授主持,分为“图书发布”“会议总结”“会议致辞”三个环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周挥辉社长发布了周洪宇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史学70年(1949-2019)》(上下卷)。该书全面回顾了中国教育史学发展历程,展望了世界教育史学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形成中国教育史学研究体系。周社长对教育史学界各专家学者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合作。山东教育出版社周红心编审发布了由周洪宇教授、周采教授主编的《教育史学前沿研究》(上下卷)。
杭州师范大学张学强教授担任闭幕式主持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周挥辉社长发布《中国教育史学70年(1949-2019)》(上下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周红心编审发布《教育史学前沿研究》(上下卷)
接着,华中师范大学申国昌教授代表本届论坛主办方作了闭幕式总结发言。他以“三多”“三广”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认为,本次论坛“与会名家多”,名流荟萃,高朋满座;“提交论文多”,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99篇,学生论文83篇,学生论文16篇,都属于教育史研究的高水平成果;“会议发言多”,发言观点新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精彩纷呈。同时,他也指出,本次论坛“代表来源广”“报告范围广”“会议影响广”,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者。最后,下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研究论坛承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曲铁华教授作了表态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申国昌教授代表本届论坛主办方作闭幕式总结发言
东北师范大学曲铁华教授代表下一届论坛主办方作表态发言
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不仅有利于推动教育史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