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丨“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现实挑战与政策供给



  教育强国建设的攻坚阶段重点一定在西部,所以整个西部教育将成为中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文本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西部高等教育的百年变迁;二是西部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三是为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供给提出了建议。

文 | 陈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一、西部高等教育的百年变迁

  近一百年来整个西部高等教育一直备受关注。这一百年,我们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清末时期、抗战时期学校的变迁、五十年代高等教育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西部教育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清末时期,西部初建高校。民国初期的学区制试点,在一定意义上想解决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布局问题。第二个阶段是30年代,抗战时期文军西征,东部的高校,以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为代表的高校,向西部发展,并逐渐形成我们今天这个格局——以重庆、昆明为代表的西南中心,和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部中心。第三个阶段就是五十年代的整体战略性调整阶段。50年代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是国家理性设计,它奠定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等教育的基本布局。今天的西安交大以及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西迁精神的形成,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第四阶段以我国改革开放为起点,实施了一系列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工程。

  从宏观上来讲,一百年来,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西部高等教育艰难前行,支撑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厦,也为西部经济的社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所以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它确实是我们中国人需要研究的,作为一个后发高等教育国家的薄弱地区,开展高等教育的模式探索,这也是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校建设面临的挑战

  从学区制构想、文军西征、院系调整到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推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始终是在国家主导下,对整个西部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我们今天我们大家看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们西部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关涉西部高等学校的学校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学校从资源平台、队伍建设、研究经费和排行榜等各个指标来讲,都严重落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东部之间的距离正在不断加大。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西部高等学校的人才,包括院士、千人、万人、长江等高层次人才计划,与东部的差距巨大。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是人才的堆积,是资金的堆积,在这样条件艰难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流大学”便成了兰州大学、西安交大等西部大学需要都面对的关键问题。因此陈宝生部长说要对西部高校手下留情,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哪一个高校手下留情。只要搜索一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东西之间人才的差距。关于科研经费,以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能看出区域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的差距。就办学经费而言,整个西部高等教育全面处在落后的状态。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供给

  第一,西部高等教育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当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如果继续按照市场的逻辑,西部高等教育的得不到发展的话,教育强国的建设也会受到阻碍。西部高等教育仍然要坚持政府主导逻辑,如果按照市场主导的话,西部高等教育将会在整个效率主导的市场逻辑下进一步衰弱。西部应该有一个“双一流”建设规划,要知道西部很多一流大学的水平远远不及东部地区,在很多地区中一流大学的布局远远不够。过去在西部的一些部门所属的大学,90年划属地方以后,也处在非常不利的处境,例如陕西,我们有很多特色行业大学,但现在处在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境地。最典型的就是西北政法大学,当年是我们司法部所属的大学,现在基本到了三类大学的水平。现在不仅要建设这些大学,而且在边陲地区国家也在布局,在喀什、伊犁这些真正的边境地区应该有支撑国防安全和民族团结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大学的出现。

  第二,关于对口支援。过去国家对口支援政策主要是针对学校层面的,但是对口资源应该更抓住学科的对口资源,更重要的是对西部高校重点发展的学科,特色发展的学科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东西部学科层面点对点的帮扶,这样才能彻底的从内涵上解决它的问题。

  第三,关于建立西部高校人才岗位制度和特殊津贴制度。我们的校长说我们要“情感留人”,但“双一流”建设以来,我们西部的“长江”,我们西部的“千人”、我们西部的“万人”,仍然有各种高层次人才流往东部沿海高校。西部高校还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应该把人才变成岗位而不是身份。同时对这些人才应有特殊的津贴,应该让他在西部任教的时候,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更有尊严,更有兴趣。

  第四,关于国家在西部建立高校国家级学科平台。改革开放之后大部分平台都建在东部,这些平台成为东部高校非常重要的支撑。因此国家应该也为西部高等教育、西部发展问题有目的的、有计划的、长远地建立国家的平台,来支撑他们的发展。

  第五,关于国际化。西部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着特殊的定位,西安是起点,因此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开放、交流过程中,应该有更多的作为有更多的政策。

  (本文系作者2018年11月10日在“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所做演讲整理稿。原文发表于《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