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长江教育论坛”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由长江教育研究院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0年长江教育论坛”现在开始!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先生,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孙霄兵司长正在路上,马上就到!教育部师范司教师培养处处长于兴国先生,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全国教育科研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天山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程方平研究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教育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教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文利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陈中原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编审。还有来自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的周洪宇院长(他正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采访,要稍晚才会到)、陈冬新常务副院长,以及华中师范大学申国昌教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谭细龙教授,湖北工业大学李梦卿教授。参加今天论坛的还有我们各个媒体朋友,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湖北卫视、武汉电视台,以及搜狐网、腾讯网。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领导、嘉宾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在刚刚跨入虎年全国“两会”召开的前夕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启动第二轮征求意见的特殊时刻,长江教育研究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这里联合举办“2010年度长江教育论坛·北京”以及《教育公平论》出版座谈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人教社向大家拜个晚年,向出席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长江教育研究院是2006年12月16号成立的。三年多来,通过它搭建政府、企业、学界密切沟通的平台,创新科学研究的机制,凝聚了一大批专家,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与教育出版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不定期地举办“长江教育论坛“。通过在北京举办长江教育论坛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长江教育研究院开展了多次卓有成效的合作。去年的3月2日,我们在这里发布了长江教育研究院2009年度的教育政策建议书。我相信,这次联合举办“2010年度长江教育论坛”,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其它有关教育热点焦点问题的解决将会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在长江教育研究院周洪宇院长的主持下,经过对中国教师队伍建议问题深入的调查和系统的研究,从推进教育改革以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在借鉴国外成熟的教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地吸收国内学术界研究成果和部分院校部分地区在实践中的探索,长江教育研究院提出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十条建议。今年的2月23号,长江教育研究院召开了2010年度的教育政策建议书征求意见座谈会。那次湖北省内从事教师培养、培训与管理的相关院校、教科研部门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领导到会并且对建议书的主题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建议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使建议书汇集了集体的智慧,更加完善。

  我们知道,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其中在政策取向上明确强调促进教育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中也明确地指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重点。

  温家宝总理前几天在与网友沟通,前段时间在征求对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场合,多次指出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们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多的向农村地区、偏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教育公平论》一书正是周洪宇教授领衔撰著的教育学术专著,也是长江教育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成果。我们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紧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围绕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展开讨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作为教育部直属的中央级大型、专业型、研究型出版社,今年适逢我社60华诞。60年来,在国家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人教社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材和教育图书研究开发和出版的基地。60年来,人教社受教育部的委托,先后为全国研究、编写出版了10套中小学各科的教材,累计出版各级各类出版物3万余种,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品牌化、集团化的出版格局。作为我国教育图书的重要出版基地,人教社本着服务教育、繁荣学术、积累文化的宗旨,在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教育理论创新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人教社十分重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特别重视相关主题教育理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出版,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这些教育图书、师范教育教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荣获了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奖等各项大奖。上述成绩的取得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借这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人教社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人教社的领导同志们再一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下面请长江教育研究院陈冬新副院长介绍2010年度长江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建议书的有关情况。

陈冬新(长江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尊敬的朱主席好!尊敬的于处长好!尊敬的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你们在万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2010年度的长江教育论坛。下面我先简要地介绍一下长江教育研究院。

  长江教育研究院于2006年12月16日成立。其成立的直接背景,是为了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关于整合省内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湖北教育与文化产业的指示精神,在湖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由华中师范大学和长江出版集团联合发起,由长江出版集团承办的。

  原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同志担任研究院院长一职。

  长江教育研究院是立足于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教育发展研究和教育文化产品开发的机构。通过这个机构,集中湖北省乃至国内外优秀的教育专家队伍,搭建一个以文化出版企业为支撑的、联系相关教育专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平台,探求一种以政府指导为原则、学术研究为基础、文化出版为手段,发挥各自优势相结合的新体制的研究机构,为促进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省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政策支撑、人才支撑和产品支撑。这样一种研究体制与运行模式在国内少见,是湖北的一种创新。长江教育研究院的职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出思想,出人才,出产品,出效益”。

  我再介绍一下建议书的情况。

  从2007年开始,长江教育研究院连续三年在北京召开“长江教育论坛”活动,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问题。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长江教育研究院年度教育政策报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研究院常规课题,每年提供经费资助研究,并配套发布年度教育政策建议书(发布建议书也作为每年北京长江教育论坛的主要活动主题)、出版年度教育研究报告(教育黄皮书),以打造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品牌。

  教育政策建议书是对未出台而急需出台的教育政策的及时反应,亦可作为人大议案、建议提交全国人大,促使政策的出台,所以长江教育研究院对代表研究院专家集体声音的教育政策建议书的提出十分慎重,在教育政策课题研究中本着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坚持以下“四性”的原则:

  1.务实性:指政策建议所关注的领域和所提建议内容一定要立足国情、立足区域情、立足省情等,要直面教育现实中急需出台政策而未出台的政策提建议。

  2.发展性:指所提政策建议内容要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着眼于所提建议的教育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要求。

  3.可行性:所提政策建议避免空洞的口号式的呼吁,而是提出从现实出发的制度设计图(路线图和时间表)。

  4.前瞻性:所提政策建议用学术的眼光、专家的视野、建设的态度,搭建从现实到政策实施之间的立交桥,促使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2009年研究院政策建议书的主题是就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提建议。09年建议书内容涉及教育体制改革、区域教育发展、义务教育均衡、中职教育免费、教师队伍建设、高中文理分科、建立国家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等10个方面。09年3月2日,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建议书,得到了顾明远等著名教育学者的一致认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社、武汉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建议书已于去年提交教育部,据悉,相关建议内容已被吸收。2009年年度教育研究报告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主题是“2010推进教育改革”,拟于今年5月份以前正式推出。

  今年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启动实施,经研究我们将2010年建议书内容聚焦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主题上。理由有四:

  第一,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教育均衡的最大难点是师资均衡。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师教育问题,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已迫在眉睫。刚公布的规划纲要第二稿把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保障条件。

  第二,这两年研究院就教师教育问题也进行了部分课题研究,如07年我们就开展了“高等师范教育在新时期与基础教育的衔接研究”和“新课程背景下中部农村教师素质调研报告”等课题研究工作。

  第三,湖北省在教师教育创新体系研究和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如华中师范大学主持的国家985重点项目“中部地区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湖北省教育厅实施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等。

  第四,周院长本人就是教师教育研究的著名专家,多年来他对教师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系统思考。

  长江教育研究院在周院长领衔下,在借鉴国外成熟的教师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及部分师范院校、部分省市在实践中的探索,在申国昌教授的协助下,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劳动(整个春节都在加班),于2010年2月20日拿出初稿。2月23日,周院长亲自主持在武汉召开了“长江教育研究院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10条建议征求意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来自湖北省内负责教师管理与培训部门的行政领导以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教师教育领域的专家。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及专家,从规划纲要中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出发,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以及教师队伍中长远发展需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10条建议。2月28日规划纲要第二轮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又进行了及时的修改与补充,针对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四个措施以及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需推行的措施而展开的,最终形成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10条政策建议黄皮书。

  这10条建议书的主要内容是:

  1.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

  2.制定并实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实行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

  4.完善师范生国家公费制度,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

  5.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教育服务岗位制度,鼓励师范毕业生去中西部农村地区任教

  6.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7.实施城乡教师划一编制制度,改变教师编制倒挂现象

  8.完善教师权益保障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9.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0.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建立教师退出制度,促使教师爱岗敬业

  从教师队伍的身份、进口、培养、培训、出口、保障、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建议,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刘立德(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教育公平论》一书可以说是长江教育研究院的一个重要成果,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辑出版任务,是我们共同的一个光荣,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教育公平论》相关的一些情况。首先我要说一下,刚才魏总编提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育理论图书和师范教材的出版过程中,确定了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我们要坚持“一体两翼”的方针,就是以中小学的教材为主体,以师范教材和教育理论图书为两翼。人教社建立60年来,始终把教育理论图书的出版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前世界、面前未来的方针,对师范教材、教育理论图书的研究开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们也策划编辑出版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像大家所熟识的《教育学文集》和《中国现代教育丛书》,还有外国教育丛书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教育理论图书,是我们人教社的一个加强品牌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特别是我们对服务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宏观这方面的理论方面给予高度的关注。注重发挥教育理论成果的教育出版物的理论先导,专业引领作用,我们特别关注对国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这方面的教育图书出版、这方面著作的出版。

  最近我们推出的一系列这方面的图书,我先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为了配合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和智慧的支持,我们最近推出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著作,包括我们由中央教育所所长袁振国主持的重大课题成果,后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第二部就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文长教授主编的《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这是对弱视群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怎样被保障和权益进行的一个专题研究。第三,我们策划编辑出版了由中国教育报副总编翟博教授撰写《教育均衡论》,大家知道均衡发展是教育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部著作是由翟教授在他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专著。第四部,是由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慧勤同志撰写的《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投入研究》,这是我提到的四部包括缩小差距、弱势群体、关注均衡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的与教育公平这个主题相吻合的。周洪宇教授领衔编著的《教育公平论》是我们教育公平主题相关的、突出的最新成果,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与长江教育研究院几年来精城合作的标志性产品。2006年底,我们开始与周洪宇教授进行沟通,因为当时袁部长正在主持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教育公平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的课题,我们人教社的相关人员也参与了一些工作。关于教育公平论的主题,我们非常感兴趣,与周洪宇教授一拍即合,决定编写出版《教育公平论》这样一本学术专著。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上我觉得有这样几点,一个是就是像书中简介中提到的,它是关注教育公平理论、关注教育公平政策、关注教育公平实践,而不是孤立的就某一个方面简单阐述,而是将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特别注重将教育理论语言转化为政策的语言,又转化为操作的语言,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教育理论图书的科学性、可读性紧密结合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理论图书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是孤立就教育理论论教育理论,就现状描述来描述现状,不是简单这样,而是将这几个方面进行有机地整合,从结构上是我们追求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二点,这书从结构上我们加了一些附录,特别是增加了新中国教育公平的大事纪,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公平问题现在突显,但并不是说我们新中国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和探索,是盲点、是空白,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我们没有停止过对教育公平的探索,这样对追求新中国教育公平的一些实践的成就进行了展示,这样对我们整个书的结构上还是比较完善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本书,是强调它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这样能够使我们的读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总之,《教育公平论》一书我觉得是周洪宇教授领衔撰著的教育学术专著,是长江教育研究院的一个重要成果,和长江教育研究院的建议书也是一脉相承的。这部书从理论、政策与实践三位一体这方面的角度来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教育公平的一些问题,另外从横向上对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并且从纵向上对教育公平的历史进行了考查,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教育改革难题的政策建议和立法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公平的实践,特别是在中小学领域怎么开展教育公平的实践,本书也进行了展示,叙述了作者这两年在中小学从事教育公平探究的一些具体情况。可以说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际、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从这几个方面对我国逐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深化教育公平的学术研究,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的示范价值。因为大家知道这次2010年的教育部的工作重点里面提到两个大的重要主题,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两个主题,然后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里面也把教育公平作为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们这个时候推出周洪宇教授领衔撰著的这个著作,可以说有现实的针对性,另外关于这本书它的进一步的进入挖掘的问题,我们还希望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使出版物能够日臻完善,使我们出版物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和实践。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周洪宇(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

  首先要向大家表示歉意,教育政策建议书发布和《教育公平论》出版的座谈会,我开头就应该到,我知道我很忙,但是大家更忙,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很多领导,像我们尊敬的朱主席,也是我的领导,也是我们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还有我们在座的很多专家都非常忙,但今天的这个情况确实非常特殊,我已经争取了几次,还是调整不过来。央视说现场直播是有设备技术的要求,现场是20几个人在调试,而且要提前半个小时在那个地方,我曾经想把它放到论坛现场来,他说要拍些实境,我说那不更好吗?可是他说,这个还要和甘肃连线,因为有个代表去年提了一个卖土豆的建议得到落实,所以他说两个内容放在一起,所以这个没争取成,向大家表示歉意!

  下面我把长江教育研究院十条教师教育政策建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刚才大家已经看到手上的黄皮书,我们长江教育院每年都有这么一个报告,给国家的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提供政策建议,今年我们是提关于教师教育问题。今天为什么讨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感觉到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改革的难点是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突破点是政府职能的转型,改革的关键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这个问题与我们对国家教育改革与规划的整体理解与分析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去年对教育规划纲要提了比较宏观、比较全面的建议,今年我们想就重点的教师队伍这个问题,也就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当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潜力性问题提出一点我们的建议。这十条建议,有的是我们近年来反复强调,希望尽快实施的,像教师定岗定期轮换流动制度。还有是我们这次重新地提出来,或者感觉到这个问题比较突出,比如政府购买公共教育岗位制度,包括城乡教师划一编制的制度,还有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退出机制的问题。

  这十点从内在的逻辑上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首先要给教师的属性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究竟教师是一种什么身份,如果教师的身份都不明确,地位怎么确定呢?职能怎么发挥呢?作用怎么发挥呢?所以我想,这次是我们建议里面提出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提出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建立公务员,我们提了三年,从2006年开始提出,在2007年给全国人大的建议里明确提出,我们也注意到很多专家、学术界的很多同志都在提,比如北师大教授庞丽娟,今天在座的中央教科所的程方平同志,我也注意到你原来就提,前不久在谈纲要的座谈会又在呼吁这个问题,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它不是我们一个长江教育研究院自己的想法,它是我们很多教育界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当然,师范生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关注,几年前,我们调研的时候到基层调研,也到师范司走访,向管司长请教:你认为教师队伍建设、师范教育的发展,这里面有哪几个是核心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去走访教育部的有关部门和领导人,也是想了解基层的声音和有关部门的声音,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是不是有相同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系统探讨,所以我们最近几年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前几年开始呼吁,这次我们还是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一次提出来,但这次提出的时候与前两年一般性的呼吁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不同,在于强调这种教育的公务员的特殊性。过去讲的比较多的是要建立教育公务员制度,可是教育公务员它本身是一种什么属性,有哪些特点呢?这就比较明确地提出来,要明确它有公务员性、专业性的双重身份,它不是一般的公务员,所以它又不能按照一般的公务员来实行管理和要求,这是它的一个特点,所以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作一个一般的公务员的系统里面来考虑,它有它的特点,既要作为公务员又有它的特点,这次是我们在提这个建议的时候重点考虑的。

  把它定义为教育公务员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意义,根据我们不完全的理解,首先有助于教育的专业发展、专业地位的确定,有人想,你把它定为教育公务员了,是不是影响它的专业地位呢?你又定为教育公务员,又提出来要专业化发展,区别它的专业地位,这不是矛盾的吗?有人可能会提出这种问题,但是我们觉得听起来有矛盾,实际上不矛盾,这就看你在设计时怎么给它双重身份、双重属性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同时在有关的政策上、措施上予以保障,包括在法律上予以保障,所以,我想首先是有别于我们教师专业地位的区别、专业的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加强,也有利于教师的权益的保障。所以我们不是简单地从教师权益保障这个角度来谈要把它定为教育公务员,是因为工资发不出来或发放的过程很困难来定教师公务员,不是简单的这个角度考虑,而是从教师职业的特点来考虑这个问题,这是我们这次建议中的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制定并实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事实上对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工作,教育部一直非常关注,多年前就委托华东师大,还有我们北师大,其它学校的教师,来参与这项标准的研究,我也参与了标准的最后鉴定会。在鉴定会上,当时我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我们应该把我们学术界研究的成果尽快地转化为工作方案,如果说这项研究有价值。

  但我们还是感觉到它有点不足就在于仅仅是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它,而我们希望尽快地把这个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有关的政策,转化为我们实施这项工作的方案,或者说实施这项政策的依据,尽快把这个方案标准拿出来,所以,今年我们是第一次想明确提出来要尽快地制定并实施教师教育的标准。在国际上每一项职业,特别是专业的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职业不等于是专业,这之间是有不同含义的,但教师既是一个职业也是一个专业,我们过去只注意到它是职业,没有考虑到它还有它的专业、专业性。那么专业性怎么确定?专业性我想首先是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把它明确下来的,比如工程师、医生、会计师、律师,这些人士,你能够在社会上被认可,你是有自己的专业标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当教师的,多少年前我们在这方面有很深刻的教训,随便一个人拉来就可以当教师,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混进教师队伍,这是误人子弟,所以,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在性质上来把它定为教育公务员,在专业上要给它树立明确的标准,并且这个标准要尽快地实施。那么在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方面,学术界对这个研究还是比较统一的,认识上比较统一,一个标准就是教师的专业标准,一个是教师的课程标准,还有一个是教师的认证标准,还有一个是教师的质量评估标准。在这里面我们与华东师大的研究有一点不同就是我们特别提出了教师专业伦理标准,在这里面特别强调这一点有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去年的汶川事件当中发生的那个“范跑跑”事件,我们的有关部门过去对这一块规定的不太明确,所以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纷争很大,所以为了尽快地把这个明确下来,我们这里特别提出要尽快地制定教师的专业伦理标准,所以我们一方面综合吸取了学术界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政策建议里面突出我们重点的关心,同时建议把这些研究成果尽快地形成政策,形成实施的方案,尽快地在全国实施、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就是实施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在这个方面,我们是在四年前明确提出来,要尽快实施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问题,因为我们想,教师既然要作为一个专业确立下来,可是你的考试又是分省考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过去我们有没有标准呢?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比较模糊,而且它是各省把自己的关于这个标准,送到部里面暂时备案,叫审定,国家审定标准不是制定标准,所以我们想,这个标准必须是国家制定,它不是审定的问题,国家制定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然后由各省分省组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从教的教师由县一级具体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叫“国标省考县管”,我们感觉就是这么一个思路,当然我不知道这与部里的想法是不是一致,一致更好,不一致我们也给你们做一个参考借鉴。

  第四个就是完善师范生公费制度,我们这里没有用我们通常所说的免费制度,我们还是用的“公费”字样,但是在表述的时候,它开始肯定是从师范生免费说起的,只是我们在后来的表述中,我们把它逐步地调整为国家公费制度,免费和公费有什么区别呢?本质上当然没有区别,但是里面还是有细微的不同,我们这里面主要强调这种制度很好,但是仅仅靠六所师大是不够的,因此必须推广到省属师范大学,其实最急需的还是省属师范院校这批师范生的培养。因为六所师大,说实话,它的毕业生,不管是师范还是免费师范生,它的去向好得很,它根本不需要你实行政策来激励他、鼓励他、引导他,当然,有这个政策更好,我理解当时考虑的是希望起个示范的作用、引导的作用,各地有一些跟进,但速度还不快,所以我近几年一直在呼吁师范生制度。之所以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当时是有这么个想法,在这里面,我们有一点新的建议就是提出来要把国家公费制度师范生落实好,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快创新的步伐,所以这里面特别提出来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师范大学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我们建议里今年新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公费制度的落实,一个是要在省属师范院校这个层面落实,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地能够留在当地服务,重点师大毕业生很少在本地服务,毕业后基本上都流到沿海发达地区了,留下来的主要还是靠本省师范院校培养,他们的期望值没那么高,他们也愿意留在本地,我们在湖北了解到也是这个情况。同时我们也呼吁,这次也建议要把华中师大从事的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人才创新的培养模式,把它推广出来,我也知道小娅部长很重视这项工作。华中师大现在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教师教育的综合改革试验式,现在在全国,不限于中南地区,好像是北方、南方都有,跑到云南贵州去了,海南都去了,来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这个实验区里还是有很多做法值得关注的。比如,它为了使师范生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它运用远程、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它建立学习岗、数码学习岗,师范生可以在学校上课,也可以不在学校上课,在支教的实验的县里面,留在当地,通过远程教育来提高师范生的素质,所以它这个手段就把高新技术、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师范生的培养密切地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很值得借鉴的,所以我们希望在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方面,在范围上面、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面都要有些调整,也希望尽快地推广这些做法、推广经验,这个倒不是说华中师大的就做得好,其实很多重点师大,我知道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还有陕西师大,都在从事不同的探索,有些做法比华中师大的还好,只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视野比较有限,也没完全能够深入到各个学校中去看。华中师大的实验区我是去了几个,像崇阳的实验区开始建的时候我去过,他们是由过去的职教园与教师教育的培养基地结合起来,刚去看的时候我说,这个很好,你们要赶快做,我说,咸宁市要支持这件事情,他们说,你们放心,这个是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也希望把这个工作做好,解决我们的教师留得住留得下来教得好的问题。

  第五个方面就是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教育服务岗位制度,鼓励师范生去中西部农村任教,这个政策建议是和第四点密切配合的,形象地说,如果说第四点是种菜,第五点就是买菜。所谓种菜就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培养多少师范生,根据国家需要,我们测算,6所师大先培养,1年1万名、10年10万名,我们先培养再说。但培养后他能不能到你想要他去的地方,10万人当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去,很难说。当他以免费师范生的资格进高校的时候,因为他是由提前批录取的优惠的,所以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想解决上学的费用问题,又想解决上学的机会问题,所以他开始选择的是师大的录取,报了师大,虽然条件很好,但是进去后动力明显不足,不是说这些同学的思想觉悟不高,不是这个意思,大家只要想一想,一种制度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它没有真正解决动力源的问题,没有和人的利益的本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和人的利益的某些表层的诉求结合了,但是和人的利益的深层诉求没有很好地结合,所以我们在研究教育政策、在制定教育政策、在推动教育政策实施的时候,一定要把人的利益的诉求表层的、深层的需要和这项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后面第五点讲的就是购买,和它的深层要求结合起来,他可以不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可以是师范生也可以不是师范生,但是只要你愿意到农村去,愿意到贫困的地方去支教,国家可以采取购买的方式,我们叫购买教育服务岗位制,因此我们比较明确地提出来,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岗位服务制度,可能我们孤陋寡闻,不知道是否有哪一学者提出过,我们自己在研究的时候觉得这种提法好像还比较明确,也不知道这种提法正不正确、科不科学,还可以研究。教育部从2006年开始实施了国家教师特岗计划,湖北是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湖北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际上就是对后来国家出台的教师特岗计划起了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所以在后来教育部的各种会议上让湖北介绍经验,因为湖北教育发达、经济贫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想法就是希望尽快完善,正式建立这么一个制度,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不是简单地做一个计划,一个措施,可能搞也可能不搞,可能三年,也可能十年,也可能长期,这就和前面的第四个是互补。

  第六就是实行教师定期转换流动制度。我们已经注意到最近几年国家关于教师定期转换制度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探索和实验,比如安徽铜陵、沈阳,不管是一个中小城市还是一个大城市,还是现在湖北省正在进行实施的全省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化系统,已经上升到省。前不久,袁部长又专门召开会议,在全国加以推动,重点工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化怎么推动法很重要一点,我想还是要在教师队伍体制上进行改革,必须实行教师定期轮换这个方式,而这个制度又和第一点建议教育公务员制度密切联系在一起,挽句话说,不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实行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是不可能有制度保障的,这两个制度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为了提出这个建议,去年我们专门到日本、韩国去考察调研,我们到扶岛县,和扶岛县的县长,就是我们的省长,和他的教育厅长、议长,和一个中学的校长、教师们一起调研,了解到很多的的实际情况。我们见高中的校长,校长说我这个学校比北大的成立时间还早两年,但我这个校长还不能在这里干一辈子,我问他多长时间,他说大概五六年。我问,你已经轮岗了多少次,他说轮岗了不下4次了,也就是说,他在做校长期间,已经轮岗了四个学校,我问这样调来调去依据是什么,愿意吗?有制度保障吗?你爱人、小孩跟你走吗?同样的问题我又问他们教师,教师说,我已经轮岗了几次了,我还问,你是在一个省城范围内流动,这个难度在中国太大了,当然,日本的县实际上没有咱们中国的省那么大,比较小,充其量就是咱们的一个地市,后来我再想我们现在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现在主要在县里面流动,能够在一个县里面流动就不错了,它的问题在哪里呢?这个我们了解到,当然情况不准确,主要还是现在的教师的管理权低位化,没有高位化,没有提升到县以上,因此,没办法越过县一级来在地市范围内流动,因此,我们建议要尽快实施教师的无校籍管理,但是这个无校籍不是毫不范围的无校籍,目前是在县一级,然后推广到地市一级,只有这样,定教育公务员进行无校籍管理,教师定期轮岗流动制才有了依据,才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七,实行城乡教师划一编制制度,改革教师编制倒挂现象。这个问题现在非常突出,我们农村教育的落后与农村教师的编制不足、严重不足有密切关系,我们过去仅仅讲它的数字,其实仅从个体来说、从数量上来说都不够,既是质量的问题,也是人员数量的问题,而且数量质量并存,除了很少的地方还有擦边的情况,当然,不同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情况也不一样,但总体上来说农村教师是缺编的。我们也考虑到中国的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要从现有的大的公务员制度、大的管理体制、大的财政负担体制支撑体制这个背景出发,循序渐进,所以也不是说一定要让农村的教师编制大于城市的编制,我们主张统一标准。

  第八,完善教师权益保障制度,依法保障教师权益。这里面一个是强调了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同时这里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就是要实行中小学教师安居房和周转房制度。安居房和周转房是针对农村教师,当然也不仅是农村教师,包括城市教师的问题,如果教师的住房问题没解决,教师是没法安心的,居者有其屋,他连一个房屋都没有,他当然就不可能安心地从教,所以我们提出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尽快出台实施安居房政策,我们提到了安居房的范围、面积、水平。安居房解决的是在职教师的住房问题,周转房解决的是流动教师住房问题。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们现在的《教师法》,我们在这里面对现有的教师法17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梳理,在座的长江教育研究院也是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谭教授,是研究教师法的专家,今天也来了,他也提了很好的建议,这次把他的建议也吸收进来,这涉及到教师的定位、教师的职能、教师的要求、教师的权益保障等等,但是现在,全国人大这一块,朱主席是全国人大常委,了解的情况全面些,《教师法》还没有纳入人大这两年审议范围,但是教师方面立法的要求相当强,教师法、职教法都需要修改,还有许多法都需要制定,《学前教育法》、《特殊教育法》、《终身教育法》、《学校法》,我们过去没有提出《学校法》,《学校法》也是一个基本法,教育方面的基本法我们过去提校园安全法,主要觉得校园安全问题很紧迫、很突出,学校成了一个无限责任学校,出了一点事都找到学校,所以当时提出校园安全法。

  第九,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个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主要是分类分层加快教师培训的步伐,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第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建立教师退出制度,促使教师爱岗敬业。长江教育研究院在研究的过程中,原来没有这块的考虑,在第一稿里没有这个考虑,后来在大家讨论过程中,华中师大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教授、武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程斯辉教授等好几位同志提出来说,现在的教师有职业倦怠,从教多年后觉得就是那么回事,备不备课都无所谓,闭着眼睛都可以上讲台,不带书就可以上讲台,职业倦怠问题怎么解决,还有的教师队伍里有那些滥竽充数的人,误人子弟,所以我们后来感觉到这个问题还很严重、很突出,所以要清除那少部分滥竽充数的人,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确实要建立教师考评机制,实际上建立这个机制不是为教师制度从转入到退出形成的一个完整系列,所以把这一条和教师的退出制度结合起来。

  这十条是完整的一个系列,内容之间有内在联系,从资格到进入、退出总的来说属于教师教育管理这一块的意见,但是它有各自制度的考虑,我们希望这次通过向全国人大、向教育部提供我们的政策建议,也希望这次国家再次启动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通过这个机会我们再次提出建议,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关注、支持,当然也希望媒体帮助我们,特别是把在座的各位专家的声音传播出去。“人民政协报”贺春兰主编曾说人民政协报“是让弱者的声音放大,让智者的声音远播”,媒体的作用也很大,刚接受中央台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这个问题,说你们代表怎么处理和媒体的关系,我说媒体的作用确实很大,当然我们希望媒体能理解我们的意图,不要曲解我们的声音。总的来说, 我们还是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首先是肯定国家教育政策,特别是教师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我们的基本原则就是“民众的立场,建设的态度,专业的视野”,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别的想法。我就向大家做这么一个汇报,谢谢大家!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首先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也是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严隽琪同志的委托,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为《教育公平论》的出版表示祝贺。因为她公务繁忙不能来参会,特地要我转达她的意思,第一是祝贺的意思,第二因为洪宇也是我们民进中央常委、湖北省的民进主委,也是民进12万会员中优秀的教育界的代表人士,每年的“两会”他的声音都非常之强,都是媒体追捧的代表,他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注,对教育的一种激情,对弱视人群的一种关怀,让我们都很感动,所以严主席特地提出来希望洪宇多参与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的工作,加强跟长江教育研究院的合作,共同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鼓与呼。应该说我“两会”之前活动也很多,今天上午有四五个活动,因为第一和洪宇是老朋友,第二也受到主席的委托,我就参加今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洪宇很会抓时机,两个时期都被他抓住了:一个是纲要,刚刚颁布征求意见稿,28号公布,一个星期还不到,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我想无论是《教育公平论》的出版,还是政策建议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征求意见的一个回应,也可以说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也可以说代表我们民进的会员,给教育部给国家建言献策,回应对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文本作一些更具体更深入的补充;同时,今天“两会”开幕,“两会”的时候,教育都是一个热点,实际上长江教育研究院所关注的这两个问题也都将会成为“两会”的热点之一,我相信接下来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媒体公众关注的教育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公平是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因为这次纲要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关注教育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公共教育政策,这也是总理几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反复强调的,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人民的承诺,用十年的时间来实现教育的公平。如果没有教育公平这样基本的教育公共政策,我相信是非常困难的。昨天一部分媒体采访我,我也讲实际上从8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在教育政策上,实际上选择的是一条效率优先的道路,离开一些公共的教育政策,无论是211、无论是985、无论是重点学校政策等等,基本都是锦上添花,做强做大,而对于公平的问题,相对忽略。因为教育公共政策选择或者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或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必须要做一个选择,那么在我们这样一个教育长期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在选择效率优先的过程中,我们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满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们对教育公平相对的忽视。应该说国家政府对教育如此重视,对教育如此关注、如此关心、如此投入,人民群众为什么对教育还不满意,那么就在于我们不公平,相差太大,你进得了好学校,我进不了好学校,你这个地方的教师收入那么高,我这个地方的教师收入那么低,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差距,中国历代有不患贫而患不均这样一个传统。我觉得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怎么样更好的推进教育公平,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洪宇他们今天这本书首发,我觉得从理论上从实践上,从借鉴国外的教育公平的研究,到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实的分析,都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所以说我觉得它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里面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政策意见,为下一步怎样推进教育公平,我觉得也提供了很多见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觉得教师问题也将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加强教育发展的问题,说到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的问题,我过去曾经讲过,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个好学校,同时我觉得有了一批好教师就会有好的教育,的确是这样,我跟很多教师讲,你不要小看自己,在你的王国里面,你就是一个国王,五十个孩子交给你,你就是他们的上帝,他们的发展、他们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里。所以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品质,的确是制约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最最重要的关键,所以这次纲要里面提出提高质量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工作重点,和公平一样的重点,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个保证。改革创新,优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无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都是如此,所以教师教育我觉得接下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关键,你们去看各地、各校之间教育的差距,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在于教师的差距,而不是学生的差距,我觉得学生实际上是差不多的,全国各地的学生,当然他们有受家庭影响方面的差距,但是最大的差距是在教师之间的差距,所以有效的提高教师质量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这份建议书从十个方面对教师教育的问题,应该是做了一个不能说非常全面但是相对全面的一个说明,当然对有些问题,比如说怎么解决师范教育的问题、课程体系的问题等等,可能还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包括对于像教师退出机制,怎么退出,代课教师问题怎么处理,教师问题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是这份报告是我见到的关于教师教育的一份比较全面的一份报告,所以我想它对接下来我们怎样去提高教育素质,怎样提升教育品质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所以说洪宇把时间抓得很好,把选题抓得也很好。我作为一个民进的成员,也为他感到骄傲,也对他的活动表示支持,也希望他和他的团队——长江教育研究院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我们中国教育,为我们中国教育政策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于兴国(教育部师范司处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作为教育部师范司师资处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座谈会,也代表师范司首先祝贺长江教育研究院教育政策建议书的发布、《教育公平论》的出版,同时也非常感谢长江教育研究院、周洪宇教授长期以来关心教师教育,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政策建议表示感谢。大家都知道我们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因为我们教育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大规模数量的发展向质量的提升,这两大转变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且也要依靠我们这些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确实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大家可以从近几年我们教育发展的形势来看,一个是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有高度的重视。在07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教师节的前夕,我们把它叫做“八·三一”讲话,这是总书记专门对教师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论述的一次重要讲话,也是我们今后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再一个就是我们温总理对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07年在总理的亲自提议倡导推动下,我们在六所师范大学实现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总理为教育问题召集多次的座谈会,特别是到三十五中听课,听完课后发表了一个重要文献,题目就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我们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总理在三十五中有五个小时的讲话。三十五中在北京市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次的,它可以代表北京市的中等水平。在这样一个学校,我们的师资队伍师资的水平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还是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去年袁部长新任部长的时候,人民网搞了一个网络专题调查,题目就是《我给新任教育部长捎个话》,有十几万个网民参加,里面有一个专题是大家对新任部长有什么期待,从网民们所有的期待,我们按照数量统计了一下,有五大期待,第一个期待是提高教师素质,第二个期待是减轻中小学的课业负担,第三个期待是提高教师待遇,第四个期待是消灭校官腐败,第五个期待是缩小区域间的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大家可以看到网民里面也是代表着一种声音,也是对教师队伍建设,对我们教师素质有热情的期盼。第三个方面,我们教育改革发展在新的形势上对我们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再一个就是教师队伍自身的变化也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一个就是现在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80年代的数量不足,到90年代的工资待遇无法保障,到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质量问题、素质不高,虽然也存在一些结构上的矛盾,但农村地区还存在质量、数量双重矛盾。不同类别的教育队伍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整个来看,我们教师队伍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是质量不高的问题,怎么改革,怎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是一项紧迫任务。大家也知道28号公布的中长期规划纲要,这个纲要里面已经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保障措施里面首要保障提出来,目标就是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是今后十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从具体的过程,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个加强师德建设,第二个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第三个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第四个健全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每个方面里都有好多政策,有的政策里面也是采纳我们研究院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我就不细说了。

  最后我想说长江教育研究院从06年成立以来,在周老师的领导下,短短的三年时间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每年都提出教育政策建议书,特别是今年提出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十大建议,我感觉是非常全面、非常具体,也非常可行,非常有借鉴意义,希望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能把它转化成政策条文,有些内容我们已经在工作中正在一步步推进,像教育公务员制度,这个也是议了好长时间,包括纲要起草的前期研究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从整个世界来看,教师的身份定位,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教育公务员,像亚洲的国家也有,如日本、韩国,欧洲的国家也有;第二个就是政府雇员;第三个就是自由职业。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到底怎么定位教师的身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建议书还提到公务员的公务性和专业性的双重身份,到底怎么处理,不能按照行政公务员来简单的管理教师,这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第二个建议书提到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我们从04年开始着手在研究制定。从98年招生并轨以后,整个的教师教育制度比原来的师范教育制度,像招生、奖学金制度、毕业分配制度都打乱了,但是新的适合现在经济体制下的教师教育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怎样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也做过一些探索。我们需要建立教师教育的标准体系,主要是四大类的标准:一个是教师专业标准,就是作为一个中小学专业教师,你的专业要求应该达到哪些最基本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思想品德、技能方向到底要达到哪些要求,同时在这个宏观的标准下,我们还要细化,要落实到学科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达到哪些标准。第二个是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现在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太多了。培养本专科师范生的院校有五百多所。而传统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师专这个层次的学校才一百多所。在这个状态下我们怎么来进行资质认定是否达到条件,这是面临的一个现实,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第三个是教师教育的课程标准,现在各个学校对于教师的培养、课程方案、课程计划都不是统一的。有的学校重视了就加强,有的学校不重视,它专业的设计、课程的设计和其他院校就没有区别,在这一块我们要搞一个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于课程设计方面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要采取模块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第四个就是教师教育的质量评估,现在我们的评估是以院校为主,大家统一的一个标准。对于师范院校怎么引导它来举办教师教育,来发挥它的师范教育特色没有体现。下一轮的评估现在还没有启动,到底是什么方向还在研究,最后我们想,对于教师教育要有一个质量评估。这几大标准体系的建立就把整个教师教育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

  第三条建议就是实现教师资格的考试制度,这个已经列到了教育部2010年的工作要点,要先行试点,从去年开始根据教师的二号文件的关于做好教师补充的精神,已经开始起步筹备。我们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来研究制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开发各科的考试大纲,大致有三十四科。然后组织专家命题,组织建立试题库,这是完成刚才建议书说的国家标准配套体系。从考试标准、考试大纲、试题库由国家统一开发,然后开始在几个省进行试点,按部里的工作要点选择几个省进行试考。今年开始进行全省统一的考试,成熟以后要全面的推广,到一定程度变成全国统一考试,像律师、医师,其他职业资格相一致的考试。

  第四条建议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从07年开始在六个部属师范大学实施的,它的目的,一个是培养优秀教师,第二是发挥师范引领作用。这项工作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三年招收免费师范生3.4万人,从招生的过程来看,吸引了大批的高中毕业生来报考师范院校:生源的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有个统计,我们录取的免费师范生的平均分要高于省属重点分线四十分以上,比原来六所师范大学的平均分要高很多;报考这6所院校的人数大大提高;再一个,这项政策是向中西部倾斜的,中西部的生源也占很大优势;生源结构也有些改变,像男生的生源在提高,占到40%,农村地区的生源占到60%,以前男生的生源在师范院校,特别是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原来是很少的只有20%,通过这项政策在生源结构是起了作用。现在根据总理的要求,我们要逐步扩大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把它作为一项政策、一项制度来固化。同时,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原来的人才模式 从传统意义上有些学校搞3+1、4+2,这也是一种培养模式,但它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它主要是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课程的安排。现在通过免费师范教育,有些学校在推动人才培养,建立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共同培养师范生的一种新的机制,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华中师大,华中师大现在已经建立了36个基地,建立数据岗(小娅部长已决定今年在华中师大召开现场会),像东北师大与东北三省的教育厅鉴定协议,把师范生的实习、农村教师的培训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把当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等研究紧密地结合到一起,所以这项措施也是在积极地推进。

  第五个,公共教育服务岗位的购买是在湖北建立资教的基础上,从05年开始实施特岗计划,国家财政负责,吸引大批师范毕业生、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期三年,服务以后愿意在当地工作的就留在当地,不愿意在当地工作的,可以选择其它职业。从实施来看,原来最担心的就是,服务期三年满了以后,到底能不能有效果,现在来看,90%以上都留到了当地从事当地的教育工作。

  第六,定期的流动制度。流动制度教育部里也大力推广,没有流动制度就形成不了均衡,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但是现在像铜陵、沈阳,这段时间江苏省也正在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细则里规定6年的教师校长流动机制。

  第七,教师的编制问题。去年我们和教育部、中编办出台了一个文件,基本上把原来的城乡倒挂的编制问题、编制管理办法解决了,是一个统一的管理办法。当然,这个落实实施起来还需要有个过程。

  第八,教师的权益保障落实也在一步步地做。绩效工资制度,还有周转房、安居房的建设,现在也列到了规划纲要中的重要措施中了。

  第九,关于继续教育,纲要里也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要加大力度,完善制度,建立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教育制度。去年,中央财政投了5千万搞国家一级的教师培训,效果也非常显著。今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商量,要加大投入,使教师培训从规模、质量到效率上有所提高。

  第十,考核评价制度和退出制度也正在研究,特别是考核评价,实施绩效工资后,绩效和考核有互通的地方,我们把这个完善起来,同工资挂钩,这也是个难题,特别是在学校操作上会有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研究管理。退出,现在有一个制度列到了教育部的工作要点里,想进行试点,也就是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我们想以5年为一个周期,通过考核平时工作、完成继续教育的任务等方面进行定期地登记。原来的资格制度没有定期注册的规定,一旦取得就终身拥有。

  以上我大致根据建议书提了一些意见,有些政策出台的时候也吸取了长江教育研究院和专家的意见,有的正在实施,有的在进一步研究。

  最后祝愿长江教育研究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教师队伍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首先讲《教育公平论》。我觉得这是本系统的分析理解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高水平的一个专著。我们现在的教育公平基本上在各级各类的教育里都有这个问题,而这个在义务教育阶段里面的均衡发展是大家最关注的,在这些方面其实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这个公平论不光是考虑到我们现阶段大家关注的一些热点,也放眼长远,包括高等教育里面的一些公平的问题,地方整体发展当中包括职业教育的一些相关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里面涉及的很多问题,包括问题本身原因,以及改革的建议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的。教育公平我个人认为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学习型的社会,所以不仅从人类的历史上,从我们中国的有教无类的传统当中,我们有这样的一种理想,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个人认为,在我们的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就是我们在谈教育公平,包括教育均衡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大家一直不怀疑的论据,就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以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而且这个问题是个不太能逾越的现实,但是我们在考查了其它国家的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别的国家,尤其是日本,他并没有因为这个理由来迟缓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推进,所以比如说在东京的学校和北海道学校,因为地域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但是它还是在追求公平,所以我们在这次中长期规划当中,在我们的一些推进教育改革当中,我们要突破一些思想的定式,我们才可能有更大的一个作为。我觉得和我们现实看到一些教育公平的论述,周洪宇教授对于教育公平论述在很多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一个是他把既涉及到我们现实的教育公平论的追求,又涉及了很多深层的问题和我们中长期和一些中级的教育共同的追求,我觉得这个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再就是他特别关注了立法,而且这个视野不光是教育本身,还包括反就业歧视法,这个是对教育出口的直接回过头来影响教育本身的一些法律的关注,我觉得这些关注是整体的。

  关于长江教育研究院2010年的政策建议书,我觉得教师这个问题多年“两会”都在提,我也注意到周院长和长江教育研究院也在多次呼吁过这个问题,但是这次作为一个系统的建议案提出来,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因为教师问题很多,而且过去在有些热点的问题上,有很多专家团体都在提,到了今天配合中长期规划提一个整体的教师队伍建设建议,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在这里面提到很多的制度建设和一些设想,我觉得是基础性的,比如首先提到教育公务员的问题,教育公务员既有待遇政策方面的一些支持,同时它又强调了一个责任,如果教育公务员的制度能够实施的话,后面很多政策是顺带的,包括教师流动,如果教师流动的话教师制度的许多指标就可以由死指标变成活指标,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我觉得这个系统建议其实是对我们现在的教师培养制度、进修制度、发展制度、评价制度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也希望这样一个建议,伴随有些我们创新实践的一些经验能够推进我们的国家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发展。谢谢大家。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对建议本身提一个意见,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可能作为今年的提案,我看了之后,我有些想法,这些建设本身很完整、很系统,有些也提到很到位,但作为提案、政策来说在现阶段来说还要突出重点,这样提案本身或者政策本身更有针对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家教师教育、教育队伍建设也好,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投入不足。我们关于教师很多问题和投入不足是密切相关的,包括教师负担的问题,我们现在学生负担关注得比较多,教师负担关注并不多,教师的负担过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师比太大,城市不用说了,农村就更不用说了,整体上我觉得还有投入这样一个问题。事实上投入问题不是教育部的问题,更主要还是中央政府责任的问题,不管是经费的问题,不管是编制投入等各方面的投入,是我们教育队伍中更关键的问题。那么至于具体的重点的说一条,这里面第九条提到教育教育制度,提到最多的还是培训,没有提到学历教育,现在城乡教师的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学历的提高,这几年参加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我们和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教师接触现感觉普遍的一个问题,就说中小学教师本身一方面还有一个学历提升的要求,但是客观上来说制度的安排不允许它这种要求能够现实,比如说现在教育硕士教育,教师学费自理,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地区有可能会如教育局提供一点,但相当多特别中西部教师往往都是自己在提供学费,虽然学费已经不是很高,但是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收入,说实话我觉得这学费已经很高了,我在青海碰到一学员,他的月收入是1000块钱,他每次从他的学校到青海市读书,所有的交通费、所的住宿生活费都是他自己解决的,但他还是说我还是应该去,但这让我们很感动,但这只是个案,能不能反映全国形势我不晓得,但我感觉这确实是百分之百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编制问题,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教师脱产学习要求基本做不到,因为从教师个人他也比较担忧,如果出来了当然学习能保障,但工作岗位不能保障,这个都是投入的问题,这个不仅仅说是校长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制度上能不能更加强。在这里面对第九条我建议,能不能把教师学历提高,既涉及培训,也涉及学历提高,其实学历提高在某种程度可能对教师的终身发展更有帮助,而且更有积极性,因为这里有存在实际的利益。第二个建议就是关于教师权益保障谈得比较少,在这里面我们谈到最多的还是一个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问题,现教师权益的问题不仅仅是农村中小学才有的问题,城市中小学教师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客观的说我们的教师究竟有多崇高的社会地位,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估计得过高,现教师负担之重,我们没有调查,我们说不出来,但我们能感到老师他的压力实在很大很大,来自于学校校长的压力,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甚至来自于学生家长的压力。教师经常处在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当中,他不可能不倦怠,也不可能说是爱岗敬业,怎样不仅提高收入,包括相当的待遇还有一个怎么有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一个状态工作,这个恐怕也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有些东西是实的很重要,有些虽然是虚的但它更重要。对教育权利这部分还要进一步加强,因为实际上教师的主要问题还是权益的问题、地位的问题,那么公务员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没有细想,所以我也不敢多说,如果我们把重点突出的话,列个纲把这十条建议串起来,这样更好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对决策部门来说可能是更有帮助,但我总觉得我这个问题不单纯的是教育部的问题,主要解决这个问题决不是教育能做得到的,财政的投入不是教育部的问题,编制的问题也不是教育部的问题!

姜大源(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说到公平的问题,我特别推崇吴老说的一句话,实际上很多平等反应在结果的不公平实际上是机会的不公平,所以教育的不公平实际上是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所以长江教育研究院所做的十条建议,试图建立一个使教育公平的机会平等的机制、政策制度,所以这十条建议很好,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我也是经常参加长江教育研究院的会议,作为职业教育的代表,这个建议本身没有涉及到职业教育,可是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弱势的教育要把弱者的声音放大,把智都的声音传播。《纲要》专门谈到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职业教育师资问题绝对会超出这个范畴。我经常讲职业教育,包括华中师大、北京师大、华东师大没有真正地研究职业教育的本质问题,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一个跨界的教育,它远远走出了传统教育范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一个跨界的概念。我从2009年7月份讲职业教育是一个跨界的教育,跨界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同样,职业教育师资远比这个师资复杂,我们先讲双师,双师必然跨界,它关注现代企业制度、现在学校制度、必须关注工作、关注学习,必须融入职业的教育,这些东西远远跨出了学校的围墙,所以在这方面长江教育研究院还要进一步挖掘一下。跨界的师资是什么?温总理上个月找了一些职业教育的教师,一共两个教师,深职的赵老师谈的就是职教师资。职业教师是另外一套标准,你非得职业院校老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那个核心期刊是干什么的,我们双师的什么概念?这个双师的概念也是跨界的,所以怎么去做跨界的研究,在这方面教育部也在考虑,最近三年来教育部和财政部投资5千万做了80个中职师资的培训包。赵教师在温总理座谈会上专门提到了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资格,据说温总理非常满意,刘延东同志非常满意,袁部长非常满意,写在今年的纲要上。

  对跨界的职业教育立法,也应当跨界思考,职业教育法远远超出了教育法的范畴,职业教育法很可能不是教育法的下位,很可能是教育法平行的法律,因为它远远超出教育部门的范畴,它涉及到很多很多经济的、教育的、企业界的东西,所以代表职业教育各个利益的群体必须有它自己的跨越成果。

  我在德国十几年,所以我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我们现在职业教育有一个部级协调制度,那是官员之间的协调,职业教育至少应在四个协调,一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一个是雇主和雇员,在德国联邦职教所有关于四方代表取得一致的意见才提交议会,他们也讨论职业教育师资问题。这些东西我就不展开了,希望长江教育研究院在职教师资方面加强一下,关于职教的师资跨界教育,作为一个弱势的教育,如何将它张扬出去,它很可能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作用更大。我经常说北大、清华、复旦、武大是为某种教育找到适合它的人,而职业教育是为所有人找到适合它的教育。

李文利(北京大学教授):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长江教育论坛。

  我跟周老师还有点渊源,2001年的时候,同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他是我的学兄,他做教育史的研究,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发现哥伦比亚学院有很多校友,都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过,然后回到中国之后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周老师就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我记得刚认识他的时候,我觉得周老师是个纯粹的学者,然后经过那段时间在那边学习、进修、研究这样的一个经历,回来之后,他成了一名智者,承担着领导教育研究的领导。所以看到他这些年做了很多突出的工作,我也觉得非常受感动,也为他的精神受到鼓舞。

  教育规划纲要现在正在征求意见的时期,这里面实际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质量,教育质量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实际上最后达到的效果,我们不管这个纲要文本怎样,要实施它,然后最后的效果第一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第二个就是促进教育公平。实际上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一些教育领域、经济领域、社会学去研究一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问题,就发现曾经有段时间,这个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好像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这样一个关系,经济增长的同时呢,可能会带来收入差距的拉大,后来发现呢,也不尽然,有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呢,收入分配均等化的现象同时出现,那就说明了,这个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它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到底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同时可以实行双赢的这种局面,发现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又是什么样的教育在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呢?一个是受公平教育的机会,第二个就是高质量的教育。一方面高质量的教育,它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大促进的作用,第二个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它能带来代替教育在代际间传递的一种公平,进而优化了这种社会经济结构。这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我就谈这些。

  另外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因为它既关系到教育公平又关系到教育质量。那为什么我们通常要谈到教师待遇要提高,它在理论上到底有什么样的依据呢?要重视这个教育待遇的问题,从经济学上来说,从行业特点上来说呢,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它不是一个靠资本投资带来经济收益的行业,它是靠教师的劳动,而教育经济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教育生产元素,教育生产元素的这个研究中呢就发现教师的这个工作,教师的劳动付出是教育生产的一个核心的要素。正是因为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所以教师每天都在学习,这样就造成它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在教育经费中呢,人员型教育经费要占到比较高的比例,才能吸引到比较优秀的人才到教师这个行业中来工作,才能留下优秀的人才在教育行业中工作。在国际上的其他国家中,教育经费中人员型经费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平均大概占70%左右,而我国呢,大概只点到40%,所以相对来说我们这个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到教育行业中来工作,这个是提高教育质量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师资建设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优秀的人才来到这能够对教育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谢谢

陈中原(北京大学中国财政教育研究教授):

  我就针对这个报告来提三点参考性的意见吧。

  一点就是说,国际上好象在我的印象里对资格制度在教育领域分两种:一种在我们长期说的教师资格制度,再有是教育资格制度,这两点有明显的差别就是,学校的管理者也要纳入这个制度。那我们国家重视的就是教师资格制度,我想这个在概念上肯定有很大差异。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比较大的国家都是分洲来考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基本都是分洲、分省来考试。他们洲与洲之间有个协议,彼此之间,我承认你这个洲,考到我这个洲,彼此都承认你这个资格制度。还有一点第三点关于分类考试,职业教育是一类,中小学是一类,小学大学是一类,还有一类是私立学校是一类。

申国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发布会。补充一下说一下关于资格考试,我们查了一些国外的好多国家的做法,我建议将来,尤其我们在2020年前后,能不能再进一步深化这个资格考试制度,主要表现是,一方面除我们全国统一考试,此外还要分层分类,如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小学教育、外语,以及还有师范,都要分类,还有特殊教育。再一个就是教师资格证还要分一种普通、特殊,还有临时资格。有些社会教育以及其他的方面教育的也需要搞,可以搞个资格证,还可以临时一年证。我们可以搞三到五年或者五到十年一审,不行就淘汰。再一个就是再加一条,就是教师管理问责制。

谭细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我说两句,这个建议书我参加了讨论。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意见,它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教育不公平导致的,那么办教育它主要是经费投入和师资的配备这两方面,要想教育的公平在师资配备方面首先均衡是最重要的。所以今天周教授这个《教育公平论》出版是围绕这个主题。我想借这个机会谈点纲要的几点看法,我认为第一个就是纲要的篇幅太长;空话太多,因为这个十五、十六、十七大报告都只有2万8千字,85年的体制改革只有8900多字,93年的纲要只有15000多字 ,这次的草案有26000多字,我认为压缩到15000字左右就可以。纲要只是纲,纲要最主要的是提出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目标不怎么明确,目标提出来后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我看了两遍,好像目标不怎么明确,措施也不是很明确。

  第二个问题是对农村教育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教育不公平最主要体现在城乡教育不公平,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对农村是一直非常重视的,对农村教育也很重视,但是在这个纲要里面没有把农村教育作为专门的一章来谈,26000多字谈到农村这个词的只有41个,还并且不是谈农村教育,在整个26000多字里面农村教育这个词就出现了一次,还是在序言里出现的,在里面的具体措施根本没谈农村教育怎样,在未来10年如果不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你谈公平是空谈……我强烈建议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章、专章来论述,放在第九章民族教育之前,先谈农村教育,把分散在纲要里的一些对农村教育的表述集中在农村教育这一章,使人们觉得中央对农村教育已经开始重视了。因为教育不公平它主要是政策性歧视导致的。这么多年,编制倒挂,城市是19,农村是23,这没有道理啊,这个教育投入都是在城市在政府旁边你学校就投入的好,边远地区就一塌糊涂,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你谈什么教育公平,未来10年的纲要如不把重点放在农村你就谈不上教育现代化,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师资队伍建设这章写的很多,但是关键的问题没写出来,就是在教师培养上,怎么样在农村教师的培养安排方面任用方面做到长治久安,使农村真正有稳定的队伍队伍,我是不赞成搞什么特岗计划,所以农村教育在教师配备这方面如果不想办法就不可能长治久安。

李梦卿(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接姜老师的话讲起,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三点:一是从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情况来看,存在教学型教师相对不宜和双师型教师绝对紧缺这样一种状态,因为我们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在相当大一部分职业教育老师身上还存在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源头做起,我们现在全国有8所职业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双师型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官方文件,1995年第15号文,这个概念出现后,双师型就受到职业教育界专家广泛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但是到现在,双师型教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什么样的老师是双师型,是拿两证?一个教师资格证,一个是工程师证,我们现在迫切需要一个标准。第三,我们希望制定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职称评审制度,我们现在的评审制度中参照的是中小学的评审标准,高等职业院校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评审办法,一方面用普通教育的评审制度来评价职业院校教师,另一方面又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备双师型的素质和能力,这是矛盾的,但这个矛盾长期以来合理地存在,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