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教育访谈】 | 申国昌 付卫东丨如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嘉宾简介

  申国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

  付卫东,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本台《长江教育访谈》节目邀请了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申国昌教授和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付卫东教授两位专家,针对《意见》中的热点话题进行权威解读。在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关注了“五育”并举,如何让劳动育人发挥更大价值。今天,就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这一话题,来听听两位专家的观点。

  

《意见》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举措

  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付卫东:

  一是做好中小学核编工作。

  《意见》提出,要专门制定农村小规模学校编制核定标准,通过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服务,这就意味着多年来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紧张的问题有望迎刃而解。并且,《意见》强调,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这对于中小学编外教师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多年来为农村教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村代课教师有望成为正式在编教师,这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的具体体现。

 

  二是建立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

  根据我们对中西部多个省份的调研,乡镇内优秀年轻教师走教制度是解决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最有效的方式,例如,音乐、美育、体育和英语等,农村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的现象,而中心学校年轻教师通过在学区内巡回上课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

 

  三是适当提高教师中、高级岗位比例。

  目前中小学教师中、高级岗位比例太低,任教多年的教师还不是中级职称,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意见》要求“适当提高教师中、高级岗位比例”,这对于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明显偏低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申国昌教授:

  首先要专门培养一批,扎根乡村的乡村教师队伍。这个以往我们采取的是教师流动。这些办法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在我看来,应该精心打造一批,长期愿意扎根于乡村,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而这个教师队伍怎么来打造,我觉得我一下想到,在1927年,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它就是个乡村师范,招的都是来自乡村的一些学生,学的都是适合于乡村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然后毕业以后,回到乡村扎根乡村,长期服务于乡村教育。这样的话我觉得,才能从根本性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短缺的问题。当然还有第二个办法,就是补救性的办法,实行教师流动,城乡教师区域内教师流动。这个当然也是一个,当前很管用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