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北京· 长江教育论坛实录





  2009年3月2日,正值“两会”召开前夕,长江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研究院专家献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座谈会。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长江教育研究就《长江教育研究院2009年度教育政策建议书》(简称《建议书》)征求北京专家意见,该年度建议书主要针对《规划纲要》献计献策。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教育部教科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姜大源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学术委员会主任程方平研究员,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刘复兴教授,中国教育领域资深记者陈中原教授,湖北省教育学会秘书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谭细龙,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左斌等。人教社副总编辑魏运华及人教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长刘立德应邀与会。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武汉电视台、湖北经视等媒体单位也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长江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陈冬新主持。她首先介绍了长江教育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及此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并向专家简要介绍了研究院成立两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自2009年初教育部启动就《规划纲要》征求社会意见后,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教育政策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分别于2009年1月11日、1月22日、2月24日在汉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本着“民间的立场、建设的态度、专业的视野”的研究精神,形成了对《规划纲要》的10条建议,并以《建议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这10条建议有一部分是研究院首先提出来的,另一部分是在已有建议基础上的补充与完善。

  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首先对10条《建议书》的体例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一个方面是从宏观主题切入,从教育改革入手,从教育改革价值取向及教育改革的愿景来谈。第二个方面从区域教育的创新来谈,我们教育的改革、教育的突破往往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我们改革开放30年突出的经验教训就是改革要区域创新,从基层做起,要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能仅仅是等待上级的指示。第三、四、五、六个方面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焦点、热点问题。第三点是免费问题,但实际上是教育问题,还讲到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第四点也是基础教育范畴,但是是基础教育中特殊的方面,是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问题。第五点是基础教育均衡化问题,《建议书》中没有提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化,主要是考虑到我国教育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均衡,同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很突出。如果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那么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择校热、乱收费等问题就制止不了。第六点是高中的文理分科问题,涉及到课程、教学和高考制度改革几方面。第七、八、九、十点分别从师资队伍保障、投入(经费)保障、决策机制保障、法律保障等四个方面来谈我们的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必须具备怎么样的保障才能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

  周院长采取“基本主张、基本分析、具体建议”三段式的方式就10条建议对各位专家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一、教育改革应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的愿景

  教育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灵活多样、民主科学、循序渐进的价值取向。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发挥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理顺政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自主权,建立教育家办学的新机制;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完善动员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的政策体制,改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范围。建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公办与民办、国内与国际以及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实际,探索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鼓励和支持各教育改革实验区解放思想,大胆试验,仿效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经济特区那样,赋予各实验区特殊政策,放手让它们先行先试,率先破解各种阻碍教育发展的难题,充分发挥实验区在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引领、辐射和示范效应。

三、逐步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把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目标

  近期可以先实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对考入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和城市涉农专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费,逐步扩大到考入中等职业学校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再扩大到考入农村和城市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农村家庭子女。近期国家不宜盲目提实现高中教育免费或学前教育免费,但应考虑将高中教育或学前教育免费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目标。对有条件实行高中教育或学前教育免费的少数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地区,国家无需反对或制止,而应鼓励和支持。

四、合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权利,应由流出地承担在城市接受教育流动人口子女的一部分经费;应当允许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城市参加中考和高考。

五、建立基础教育学校标准体系,确保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基础教育学校标准体系,实施“基础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校际师资均衡化、质量评价一体化、生源素质均衡化和督导制度规范化,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六、慎重对待高中文理分科,探索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

  文理分科是否取消不宜一概而论,更不能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贸然取消文理分科,导致更大的混乱和更多的问题。文理分科只是导致文理偏差、畸形发展的或然因素,而非必然因素,更非惟一因素。将文理分科视为必然因素乃至惟一因素的认识是错误的,是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的思维,将涉及多因素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了。不要奢望“一合即好”。国家可以在一些地方进行文理不分科的试点探索,但不宜马上取消文理分科,搞一刀切、一盘棋。

  国外发达国家也并不是文理不分。日本就是一直实行文理分科,从高二上学期开始分科。只要合理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制度,改革高考评价制度,实行文理分科一样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所以,不要绝对化看问题,要全面的、客观的、冷静的看问题。尤其是教育界的知名学者,更不能人云亦云,误导社会。

七、创新教师教育与管理体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使师范生免费政策制度化,实行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重新修订《教师法》,从而加快教师教育与管理制度创新。

八、加大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尽早实现4%的目标

  建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按照每年递增不少于0.25个百分点,最好0.3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在2012年达到4%的目标,使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现在每年6000多亿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达到1万亿左右的总额。为此,建议中央财政支出教育经费的比例,每年比上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省级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每年平均增长二个百分点;省以下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平均增长二个百分点。

九、建立国家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成立国家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完善教育决策的程序与机制,推动教育政策尤其是重大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十、加快教育立法进程,真正实现以法治教

  制定《教育督导条例》是完善教育督导制度的迫切需要;制定《校园安全法》,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制定《学位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和完善学位制度;制定《特殊教育法》以保证残疾人受教育权;制定《终生教育法》有利于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制定《民办教育促进法》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此外,还应该考虑修改《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制定《教育经费投入法》、《学前教育法》等,使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坚实的法律保障。

专家围绕《建议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顾明远教授认为长江教育研究院在周院长的领导下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建议书》的10条建议都很好。就提建议本身,他认为:

  从宏观上来看,首先,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才能看清中国教育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现阶段不能光从教育看教育,现在很多教育的矛盾不是教育本身引起的,而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从教育本身来看,很难解决现在教育的问题。其次,应该从时代的高度、国家的任务来看教育问题。从时代的高度来讲,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的大时代。中国最根本任务是要进入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从国家教育的任务来讲是要建立教育资源强国,这都是我们制定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现在大家都考虑的热点问题集中到教育公平、教育效率、素质教育、减轻负担等问题。但根据温总理讲话,制定中长期规划中心的问题就是要思想解放、要制度创新、要改革。跳出教育看教育就是思想解放的问题,思想解放后制度上就要创新。所以研究院《建议书》所提到的立法和各种制度的建议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教育的结构问题上看。教育的结构问题受外部因素特别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些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以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内部引导,从而调整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

  就研究院所提的10条建议,他认为:(1)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同意“农村职业教育免费”这个提法,并建议仿效德国设立一年“职业义务教育年”作为上岗前的职业培训。(2)在高校的自主权方面,应扩大教学自主权、学术自主权、专业自主权,减少行政自主权。(3)在教育制度设计方面,提出“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初中和小学可以一个学校一贯制,也可以几个小学和一个中学一贯制,避免了学生择校的竞争。主张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五四制”。(4)在文理分科问题上。要跳出文理分科的思维来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的说分还是不分。但是,与研究院《建议书》观点不同的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是时代的趋势,文理合并是必然,只是在取消文理分科问题中“取消”两字的提法可以再考虑。(5)在教育的学制结构方面。现在是沿用1951年国家颁布的学制,陈旧,没有正式发布过新的学制体系,应该在《学校法》中加以补充。

  他还谈到教师的问题、素质教育中政府的责任问题。他认为学校硬件可以是最低要求,但教师要最高要求。素质教育推行不了,关键在政府责任问题,是在政府的政绩观念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政府要公示。就周末补课问题,推行山东省政府下文件禁止全省补课的办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曾天山认为《建议书》:一是官民结合的研究机构在国家教育政策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独创性;二是发布及时,所提的建议可以被《规划纲要》起草小组充分地吸纳;三是角度有创意、有针对性,内容详细;四是针对教育政策的研究采取国内外调研结合的模式新颖,极具借鉴意义。

  建议:文本按照重要性、创新性进行排序,把《规划纲要》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如教育改革实验区、建立国家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等亮点着重阐述。另外,文字要精要,用条例式的方法排序,理由表述简练。

  主题的灵魂,明确主题思想。我们提出的要点是为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这个主题,在这个主题的背后是国际通行的理念——质量和公平,这是教育发展的双重追求。我们所有的工作要紧紧围绕质量和公平这两个要点展开。

  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一个是要提出标准,质量的标准不光是办学条件的标准,还应该包括师资质量的标准、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第二个方面要扩大教学改革、教学实验问题发展空间。这几年教学改革全面推动以后,教学标准统一导致的趋同化使得教学改革、教学实验的空间变小。第三个方面要主动参与国际化的比较,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在教育公平性方面:同等待遇、政策倾斜、选择适合的教育是教育发展三步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就是现在教育公平性问题一个体现。同意《建议书》中对加大流出地的责任的提议,并提出应加大流动人口返乡受教育的权利保障。在流动经费的具体操作性上值得思考。

  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问题。建议将“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改为“普及十二年教育”,“义务”是带强制性,提法需谨慎。

  师范教育全免费问题。现在师资供求关系并不是完全供不应求,小学、中学教师基本饱和,高中教师相对短缺,大学教师是在扩招的情况下显得短缺,在这种基本饱和形势下提教育免费是一种浪费,而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结构问题。建议对报考农、林、水、地、矿、油等几个专业特别是师范类的学生给予分数的倾斜,还可按照合同服务期适当减免学费。

  程方平认为研究院所提出的《建议书》很有特色,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既关注到政府的意图,也涵盖了企业的思考、社会的思考,很具价值。

  具体到10条建议:第一部分强调价值取向的提法非常好,解放思想、调整改革思路与价值取向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建议的地位突出。第二部分区域发展是时代的需求,符合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就做区域实验是一个教育单项的实验,还是融入区域发展的问题可以做深入论述。第三部分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放在一起容易混淆注意力,建议重新布局。第四部分建议考虑流动人口流动性和适用流动性的特殊政策,也要考虑适用以后常态的法律制度。第六部分同意慎对文理分科,体制可以多元化但不建议一刀切。第七部分同意“统一教师资格考试”,防范考试中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公平;对“师范教育免费”可考虑为“师范生免费”。第八部分对于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4%的教育经费应该在学生经费、学校经费、教师工资等多个基本元素的基础上提出来。同时并不能将教育经费明确地定为4%,而应动态考虑比例数值。把第九部分“建立国家教育政策咨询委员会”提前,以突出亮点。

  陈中原  一、同意《建议书》中提到的正确的价值取向问题,建议国家在制定《规划纲要》时要协调价值判断和利益判断上的关系,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教育的择校问题。在调研了全国35个城市的8800所中学所得的结论,是我们的教育管理和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新老城区资源密度、功能定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教育的就近入学违背了城市规划与发展的规律,国家财政部对此很感兴趣,将来的就近入学政策该怎么调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姜大源  1.建议研究院就武汉1+8城市圈和成立5-6个教育实验区的背景对《规划纲要》提出《建议书》,做出特色。同时,对10条建议书按照重点排序,以提升亮点。2.就《建议书》针对职业教育所提到的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1)从教育体制来看: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扩大研究生招生等策略并不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应将职业教育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2)从学校标准体系来看,教师资格标准不能大一统而应做分类。现阶段高职教师参照高校老师资格标准,老师无实际操作经验,以致职业教育过度学科化,教学脱离实际操作。(3)投入问题。职业教育的投入应该刚柔并举。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均是柔性的项目专项拨款,并无刚性指标。职业教育有两个特点,一是职业教育投入必须高于普通高等教育;二是接受职业教育的群体本身生活较拮据,但学费却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基于此,国家应该适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刘复兴  报告以《教育政策年度报告》的方式来做建议,形式非常好,体现了解放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观念。建议,研究院作为民间教育研究机构,在体制性、制度性障碍等关键性问题上,可以提得更加鲜明。具体对《建议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法

  目前国家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提的口号是“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提法并没有明确。高中阶段教育需要解决的是协调问题:(1)高中阶段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协调,高中并不是义务教育简单的延伸;(2)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3)高中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普职之间的协调;(4)区域中城乡和中东西部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简言之,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是特色、多样、个性化。

  2.教师问题:(1)政府责任。教师的待遇如医疗、保险、住房等,国家法律都做了规定,但是没有很好的落实。其问题根源在于政府的责任和教育外部的体制问题,如果财政体制就教师待遇问题不作创新,现行的基本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等将带来更多的问题。(2)师范生免费的提法需慎重,尤其是师范教育的提法。如果整个师范生全免费,将回到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统一培养、国家包分配的“三统一包”的体制下。适应现在双轨制的社会和考虑到城市、农村对教师队伍需求的不同,师范教育问题需要激励制度和长远的考虑。

  3.流动人口问题:(1)流动人口的提法需具体化。流动人口分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2)流动人口义务教育经费承担问题。现有的提法是建议将中央政府把对流出地的转移支付给流出地,但如何转移支付的具体操作办法要认真思考。

  4.教育立法问题:(1)呼吁高中阶段立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均有法律,惟独普通高中缺乏系统性的战略与规范。(2)《民办教育促进法》需要落实与修改,修改问题需摆在第一位。

  谭细龙  江汉大学谭细龙教授作为研究院专家组成员参加了研究院《建议书》的起草。针对《建议书》谭教授提到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是建立教师培养、培训、任用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素质较差,进而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的素质问题,究其原因是师范录取分数较低,不是优秀学生读师范,所以从教师培养方面应鼓励优秀学生报师范。另外,凡是报师范的学生先参加面试,一方面避免学生因为免费才读师范的不良动机,另外一方面从能力、口才等方面把好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教师的任用问题上,建议建立教师淘汰机制、完善教师进入机制,保证教师质量。

  二是把《建议书》中的第十条第二点“制定《学校法》”前置,以突出重点。

  左斌  1.免费师范生教育中“免费”两字的提法需斟酌,国家相关的法律中提到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收学费”,更书面、更具法律效力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公费”。2.师范生全面推开公费生的问题。现有的师范学院公费生类学习积极性不高,建议改成奖励优秀人才从教的方式,在提供贫困学生读大学机会的同时提高教师素质。3.在《建议书》中加入提高教育决策的效益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