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暨2025北京长江教育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举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孙尧,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李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等专家学者和代表委员出席。会议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夯实教育强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根基”主题开展研讨。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潘教峰在致辞中表示,要科学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三者放在一起的内在规律性,提出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国家的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在致辞中表示,华中师范大学致力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智库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的引领下,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周洪宇发布了《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5年版)。该建议书围绕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了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等10个方面的建议。会上还举行了《全球知名教育智库概览》图书首发式。
在专家研讨和交流环节,潘教峰提出,教育改革要重视需求侧,要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教育改革;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好教育管理和教育活动的边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结合点是人才,拔尖人才培养是重要切入点。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建议增加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和学制弹性,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设计通识课程课标;提高继续教育的地位和质量,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建议,在梳理高校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动态调整硕博研究生招生指标;提前采取措施,妥善应对未来高考入学人口高峰;注重文化育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修军建议通过AI技术重塑教学内容和方式,推动个性化学习与评价改革。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一凡从省级教科研角度出发,提出了政策适配性、基层教育治理能力、教师轮岗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周洪宇表示,将对会议研讨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专报提交国家相关部门,为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