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江教育论坛圆满举行



  2月26日上午,由长江教育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2长江教育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任顾明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谈松华,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胡仲军,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禹诚,全国人大代表、黄石市残联副主席兼职副理事长李莉等专家学者及代表委员参会并发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及有关司局领导与会听取了教育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出席并致辞。论坛由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湖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李蓬主持。

  郝芳华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向线上、线下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致以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她指出,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与长江教育研究院以“春天的约会”之名,联合举办2022年度长江教育论坛,恰逢其时。一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2021年,教育学作为新增学科,与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一起进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行列。

  “两会”代表委员及知名专家就“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发展将会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及即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议案建议进行了发言。顾明远认为,“双减”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培养人,让学生真正能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广大教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要把学校办好,真正把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书面作业少了,就会有时间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双减”就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此外,他建议进一步审视学制问题,促进学制改革。谈松华指出,落实“双减”政策,是我国现阶段解决应试教育顽疾的着力之举。应建设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为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禀赋潜能的学生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多种通道。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努力营造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和充分发展。朱永新认为,英才教育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体现,英才儿童是我国人力资源储备中的富矿,应建立国家英才教育体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只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大众教育和英才教育相结合,才能帮助我们国家培养出真正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庞丽娟建议,改革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破除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出口和前途的人为制度“天花板”;统筹教育改革和深化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当前就业、招聘、薪酬待遇、人才选拔等中重学历轻实绩的做法,推动就业与劳动人事制度真正从学历和文凭导向向能力和业绩导向转变。她还建议,为更好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应高度重视设计教师激励保障政策,加强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倪闽景谈及了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线问题和多元化问题,他认为,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在于就业率,而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指标是近视率。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于其有无多样化的办学生态。胡仲军认为当前普职分流工作中主要存在学生升学压力前移、不利于男孩的成长、加剧社会分层固化及不利于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四个方面的问题,可以从逐步提高普职录取率、推迟普职分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等方面入手。禹诚从“义务教育焦虑圈”、 “高等教育校际圈”及“ 职业教育弱势圈”三方面提出建议。她建议,推广招生指标分配到校的招生机制,均衡基础教育资源;高校之间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破除校际壁垒;通过普职融通,改革中职教育,加快完善职教体系,加强对职业教育认知推广宣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破除职校弱势圈。李莉认为,要善于发现受教育人的教育特长,音乐人才的流失应引起高度重视,她还建议大力减免残疾人受教育的费用。

  论坛上,“两院”专家发布了《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2年版)及《中国教育指数》(2022年版)。《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2年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构建良好教育新生态的十条建议。其中包括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治理和规范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制定课后服务实施细则、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加大教育新基建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优化教育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等。《中国教育指数》(2022年版)从规模、投入、质量、信息、公平、贡献、创新、创业、创造、健康、生态、法治等12个维度,对2021年(部分指标为2020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治理能力、改进效果及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科学度量。

  论坛上,还举办了《中国教育黄皮书(2022年版)》和《长江教育论丛》(2021年第一辑、2021年第二辑)图书首发式。《中国教育黄皮书(2022年版)》是长江教育研究院自2010年以来编写的第13本《中国教育黄皮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今年的主题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建成教育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全书分为年度主题与年度综述两大部分,上编“年度主题”主要由政策建议、政策解读、名家论坛、教育指数组成,下编“年度综述”主要由发展综述、聚焦热点、教育大事记和重要教育文献组成。书中既有宏观的研究和综述,也有学者对“双减”政策、“双一流建设”第五轮学科评估、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乡村教育振兴、教育新基建、劳动教育实施等教育热点的观察与思考。《长江教育论丛》自2015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14辑。2021年的论丛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教育治理与评价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主题。

  长江教育论坛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与长江教育研究院着力打造的传统特色品牌之一。从2007年开始,“两院”在每年“两会”前举办长江教育论坛,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知名教育专家和教育部有关领导共议教育热点问题,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同时发布《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中国教育黄皮书》《中国教育指数》等研究成果,努力发挥智库“建言献策”职能,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讯员李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