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睿 | 大学智库:全球智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付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

  《全球智库报告2015》显示,大学智库超过智库总数的二分之一,是全球智库的主要组成部分。《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指出了中国大学智库存在的问题:一是大学智库的产品缺乏政策匹配度;二是大学智库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三是“旋转门”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对学术独立性和政策应用性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有偏差。

关键词

  大学智库;全球智库;组织;贡献;挑战

  大学智库作为智库的一种类型,在智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球智库报告2015》显示,大学智库超过智库总数的二分之一,是全球智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学智库的独特贡献

  大学智库具有一般智库的普遍特征,如独立性、非营利性、政治性等特征,同时又具有大学智库自己的独特之处,具有教育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等独有特征。教育性是高校育人功能的延伸;专业性是受高校组织结构与学术工作性质的影响;公正性是现代教育对公正性的追求。大学智库凭借大学母体提供的人才、学科和组织等方面的优势,在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方面发挥着其他类型智库难以企及的影响力,由此奠定了大学智库在政策研宄、咨询与服务领域的基础地位。

  大学智库偏重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研究,充分运用大学在学术思想、理论上的长处,为政府战略性决策提供可行性方案。以美国大学智库为例,对当代美国对外政策曾产生重要影响的“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软实力”“历史的终结”等理论观点或思想主张, 其产生的源头都可追溯到大学智库,这些理论的提出者均是著名大学智库的成员。

  大学智库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宄所近些年的研宄主要集中在个人自由和法律规则、美国个人主义和社会价值、民主资本主义与经济、政治集体主义以及国家优先事项和国际竞争、全球合作领域。同时,胡佛研究所也在研究促进经济繁荣、财政健全、优质教育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政策。

大学智库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智库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持续革新,如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手机、掌上电脑的普及,让个体更容易获取信息、开展和传播自身的研究;数字化时代信息的爆炸,导致信息消费方式的改变。有外国学者把这种社会形态称为“网络社会”——一个利用信息时代的技术扩大、重新配置资源,由此克服了传统网络限制的新的社会结构。这种网络社会形态的出现导致传统的智库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大众和决策者很少有时间阅读长篇报告或书籍,而是更多依赖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智库需要不断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负责人詹姆士•麦甘认为,当今智库面临的挑战包括竞争力的挑战、资源的挑战、技术的挑战、政策的挑战,等等,所有这些挑战都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更多”——更多难题、更多参与者、更多竞争、更多冲突。

  大学智库也遭遇同样的挑战,面临着自身竞争力提升问题,可获取的学术资源、政治资源、经费问题,应对新技术革命,尤其是大数据、数字化、信息化等问题,政策研究与政府、大众的对接问题,等等。

  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智库也面临诸多挑战。以中国为例,2016年9月28日,中国《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指出了中国大学智库存在的问题,一是大学智库的产品缺乏政策匹配度,即提供的资政产品和政策制订者的需求有很大差距;二是大学智库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三是“旋转门”机制 (即在任或历任政府官员“转”到智库做研究,研究员“转”到政府部门任职)尚未形成;四是对学术独立性和政策应用性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有偏差。可以说,发展中国家大学智库的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从基础性建设着手,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简介:付睿,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大理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