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视野进行教育智库评价既是在全球教育智库评价中发出我国教育智库声音的重要方式,也是审视我国教育智库发展现状、明晰国内教育智库与国外领先教育智库之间差距,进而找到可以学习、借鉴的标杆和榜样的重要举措。
12月17日,方略研究院、长江教育研究院联合在“2022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上发布《2022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自此,课题组已连续4年对全球教育智库的影响力指标进行监测,并发布相关研究报告。(2019年,课题组于第六届和苑和平节上双语发布首个《2019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
教育智库上榜情况
方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胡皖琪博士代表课题组在论坛上发布
《2022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
《报告》以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从决策影响力(political influence)、学术影响力(academic influence)和大众影响力(public influence)等三个层次(三个维度的英文首字母连在一起,即组成“PAP”)对全球教育智库进行评价研究,并从这三个层次对中外知名教育智库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为提升我国教育智库影响力提出若干建议。
《报告》在往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向二十余位教育智库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意见征询,对本评价报告中教育智库的边界、名单、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明晰和调整。本报告中的教育智库名单,参考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南京大学的《CTTI来源智库发展报告》、清华大学的《清华智库大数据报告》,以及《中国教育智库评价SFAI研究报告》等权威报告进行初始名单汇总,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增补和调整,补充了QS教育学排名前50高校教育相关研究中心。
最终,通过多轮的筛选,本次《报告》共包括了105家教育智库。其中,从国家来看,有44家国内智库,56家国外智库,5家国际智库;从类型上来看,有56家高校智库,28家政府智库,还有21家民间智库。
具体排名榜单如下:
图1 国内教育智库排行榜
图2 国外与国际教育智库排行榜
在国内智库榜单方面,排名前3的智库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智库类别上看,排名前10的教育智库中,4成为政府智库且属于教科院智库,6成为高校智库,反映出国内政府智库与高校智库的影响力较大。
在国际与国外智库榜单方面,从国家与地区看,入选名单的61家国际与国外教育智库中,美国智库占比近4成,英国智库占比近2成;排名前10的教育智库中,国际智库占半壁江山,3家为美国智库,1家为澳大利亚智库,1家为欧洲智库,反映出欧美智库的影响力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教育智库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围绕着智库影响力构建,通过对比调研,《报告》也对我国教育智库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
清晰的目标是撬动成功的支点。教育智库对自身的愿景使命是否清晰,定位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智库后续的发展。在调研中,《报告》发现大部分国外智库对本机构的定位都非常清晰,几乎每所智库都会在官网明确列出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并且大部分教育智库的使命愿景均与教育政策相关。反观我国,相当多的教育智库由政府部门或高校科研机构转型而成,对自身的定位还保持原有的惯性,对新型智库的使命和愿景还不够清晰。以占我国教育智库主体的政府智库和高校智库为例。前者多由政府建立或发起,以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大多兼具行政智能,运作模式部门化和行政化比较显著。研究独立性不足,习惯于迎合上级要求,完成“命题作业”,更多为政策进行宣传、阐释和合理性证明,而较少会参与到政策出台前的咨询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而高校智库则往往和教学、科研紧密相连,人员学科化明显,研究更偏理论性或出自研究人员个人的学术兴趣,对国家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兴趣不高、研究不足。因此,对于国内教育智库而言,需要进一步清晰自身作为独立教育智库,而不是教育研究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定位,明确智库资政启民的使命和愿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在智库研究中,我国智库的研究方法多样性还不足,更具体的说,是基于调查、基于实证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在调研中,《报告》发现,国内智库则更多习惯从宏观视域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中观、微观层面的教育教学问题关注度不高;相关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理论思辨等研究方法,基于数据的实证调查与政策评估研究不足。为此,《报告》建议国内教育智库应进一步加强智库研究和项目的实证性。具体来说,一是在组建教育智库研究团队的过程中,加强实证研究和跨学科背景的人员组成。可以通过招募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的形式,吸引更多有理工科、经济学、社会学背景的研究人员参与,从而提升研究团队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二是扭转“单打独斗”和“独坐书斋式”的研究模式,多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进行团队合作,针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现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三是提升智库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水平。一方面把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结构化沉淀,另一方面注意积累和建设自己的数据库,加强教育智库数据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共享性。
最后,在智库研究成果的作用发挥上,国内多数教育智库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咨政”方面,而较少顾及“启民”,在公众舆论方面引导意识不强且影响力不大。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很多教育智库的研究成果透明度或可触达性不高。例如我们有很多内参,只能内部提报,大众却无法看到;还有很多研究结果采用发表期刊论文、举办学术研讨等方式在学术圈内进行传播,却很难影响大众。为此,《报告》建议我国教育智库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大众影响力。一是注意智库研究人员与大众对话的素养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专业的品牌和市场人员的力量补充;二是要重视自身官网、官方微信等对外发声渠道的建设,保持信息的及时更新;三是可以借鉴国外教育智库的经验,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公众进行分层化运营,将一部分关键受众发展为“粉丝”或“订阅用户”,通过社群、电子邮件等形式定期推介智库研究成果,进行更精准的运营;四是注重主动和媒体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在重大政策发布、应急事件处理等关键时刻,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在媒体发表文章等方式,主动引导舆论。
2022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
“2022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由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以“加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另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构建高等教育中国模式三个平行分论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国斌,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河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刘志军,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文森,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等30多名专家学者,聚焦当前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的交流,为党的二十大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路、凝聚了共识,体现了鲜明的实践导向和现实导向。
来源:方略研究院 一读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