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伟 |【教师节献礼】 新书《一代中师记忆:晓庄师范师生口述史》出版



  一次心贴心的回首

  新书《一代中师记忆:晓庄师范师生口述史》,是晓庄师范的历届校友对于晓庄师范作为中师摇篮的记忆合集。从《志谋专业坚师道》《扎根乡村办教育》《立德树人育陶子》谈晓庄师范的师生是如何精进专业发展、如何办乡村教育、如何展开育人育心。

  历时一年多的访谈整理,走访30位晓庄师生,吹开历史封存的灰尘,我们得以瞥见晓庄师范的变化发展,看到中师生意气风发的群像。我们随着书中的娓娓道来,回访大国良师的精神传承者,把陶行知老校长的教育宗旨延展开来。

  读一书,当是一次心贴心的回首,寻访你想要了解的历史,追寻一份归属感,凝聚一份自豪感,而《一代中师记忆:晓庄师范师生口述史》带我们走近晓庄,一段曾经的中师往事,用口述史展开一份丰富精彩的画卷。

  一份师对师的认同

  沐习语,铸师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谈到:“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做好教师,就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而中师生,作为曾经中国基础教育的佼佼者,用自己的一生演绎出教师的应有模样:平凡铸就伟大。晓庄师范培养出的那代中师生,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贡献一生。有人言,中师是教育之大幸,个人之不幸。而晓庄师范中师生的回忆中,这一经历是幸运的、幸福的。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融为一体,既是成就者,也是被成就者。从其口述史中汲取精神的养料,观来时路,方知去时路,使得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职业认同有更深的感悟。

  教育工作者,读一书,当是一份师对师的认同。当我们走近中师生的记忆,听他们口述人生,反观自己,是对人生百态的确证,更是对一份共同信仰的坚守,不拒细流,方为江海。

  教育工作者,读一书,当是一份师对师的认同。当我们走近中师生的记忆,听他们口述人生,反观自己,是对人生百态的确证,更是对一份共同信仰的坚守,不拒细流,方为江海。

  一粒精神赓续精神的钙片

  若用三个关键词来定位本书,那便是“育德、扎根、坚道”。作为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一直秉承着老校长对教育的期望,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在培养学生方面,以立德树人为重心,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扎根乡村,让农村的孩子走出来,与城市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拥抱一份未来,通过特色的劳动教育、校风校训,培养具有奋斗精神的大写的人,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读一书,当是服一粒精神赓续的钙片。晓庄师生口述史正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写照,也是“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加强品德修养上,增长知识见识上,培养奋斗精神上,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的写照。读之,明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明教育“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代中师记忆:晓庄师范师生口述史》凭借中师情怀,整理了30位师生的独家记忆,为我们讲述一代教育人的奉献之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看。

  丛书主编刘大伟,教育学博士,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校,在杭州市天长小学等校任教十年,现任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副院长兼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挂职),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图书8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项,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