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国:教育将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动力



  高书国,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向全世界和全体中国人民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并进一步明确提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共同富裕是几代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体现。早在1955年底,毛泽东约见工商界人士代表时第一次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这个富,是共同的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为此,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把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写进党的文件,即“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向富裕”。这使得“共同富裕”具有了政策基础和权威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共同富裕。2020年10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不懈探索和追求下,共同富裕的思想不断丰富。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正把目光投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迈入第二个百年的战略新起点、新目标和新征程。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在新的征程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其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在于: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是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加凸显人民群众在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更多更充分更高水平地享受发展成果、改革成果。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是进一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也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互动关系。共同富裕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没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就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以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为前提,以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为支撑,以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为保障。

  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必须依托教育得以实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道,教民为要。孔子提出“天下大同”的思想。“庶之,富之,教之”被称为孔子的治国“三部曲”,体现了从小康到富裕、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人类发展层次论和阶段论。如果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第二个百年中国经济发展主题的话,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将是第二个百年中国教育的重要战略议题。

  所谓共同发展,是一种共享发展机会、发展资源和发展成果的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在国家范围内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集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共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度基础、资源基础和人才资源。

  第一,共同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全面发展既是个人的发展,也是集体的发展,包括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共同发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发展的人民性、公平性、整体性和全面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的战略主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是共同发展的精髓。

  第二,共同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表征、关键领域和核心支撑,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为保障和支撑的共同富裕,既是21世纪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第三,共同发展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持续动力。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育经济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是有层次的,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可以给一个国家或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带来巨大的战略红利。教育是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改善生活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198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33年,大大低于世界109个国家5.92年的平均水平。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左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教育正在从中高层次向高层次发展阶段迈进。教育创造财富,教育水平的提升将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巨大的需求空间、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第四,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数据显示,在全球54个有全面数据的国家中,中国人力资源竞争指数排名第11位,更加接近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已经从传统的“低端劳动力无限供给”发展阶段,进入到以较高水平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发展阶段,并将为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无限动力。

 

  三、教育如何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

  (一)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研究制定教育发展“实质性进展”措施

  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求教育发展特别是共同发展必须取得“实质性进展”,打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的“组合拳”。一是健全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完善国家公共教育服务平台。研究制定人的全面发展指南或指标体系,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要以人口规模为基数,科学规划布局,大力发展公益普惠幼儿园;三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机会公平,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好学校;四是健全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五唯”,促进每个孩子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五是努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青年一代生得起、养得起、教育得起孩子,实现人口生产良性循环发展;六是面向城乡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子女,实施更加精准对接和更高水平帮扶,以教育科学素养提升带动致富能力提升;七是积极发展城乡新型老年大学,提升老年精神文化素质和高品质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创新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年文化。

  (二)结合技能型社会建设总体要求,让劳动者有尊严而体面地工作和生活

  构建国家尊重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重大趋势。要加快构建覆盖终身、服务全民、促进就业、提升生活品质的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让全体公民享受公平优质、普惠便利、持续终身的技能教育,培养大批技术农民、技术工人,让技术人才辈出、工匠云集、大师荟萃,让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学习技能、拥有技能、享受技能,有自信、有尊严而体面地从事本职工作,追求有质量的理想生活和个性发展。

  (三)结合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从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名学生的自信与微笑中,我们真切领略到了90后、00后正在茁壮成长的新一代青年形象——这是有理想的一代青年,这是有自信的一代青年,这是有担当的一代青年!教育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成长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四)结合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做好国家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立足于强基础、补短板、抓弱项。改变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和配置方式,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资于人、投资于人的发展。国家和省级教育资源更多向农村地区、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提升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程度。 从贫困走向小康是一场革命,从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又是一场新时代的继续革命。革命正未有穷期,发展正未有穷期,正是:红色使命,追求百年梦想;红色征程,铸就百年富强;红色血脉,继承百年传统;红色理想,再造百年辉煌!

  (来源:《人民教育》,学习强国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