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伟大的教育实践。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变迁,国家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理论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时代性的教育理论原著,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基本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实现了由教育弱国向教育大国的转变,且目前正处在努力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阶段。今年恰逢建国70周年,系统梳理、回顾和总结对新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理论原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团队选取70部教育著作献礼建国70周年,以面向未来、致敬先贤、启迪后学。
新中国70年70部教育著作
1.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孙喜亭. 教育原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陈桂生.“教育学”辨――“元教育学”的探索[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4.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5.瞿葆奎. 元教育学研究[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6.陈元晖. 中国教育学史遗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唐莹. 元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8.叶澜. 回归突破: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9.黄济. 教育哲学通论[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8.
10.石中英.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11.陆有铨.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12.鲁洁, 王逢贤. 德育新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13.朱小蔓. 情感教育论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14.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15.谢维和.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6.劳凯声. 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17.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8.丁钢. 声音与经验: 教育叙事探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19.史宁中. 数学思想概论(第四辑): 数学中的归纳推理[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0.施良方. 课程理论: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1.钟启泉, 汪霞, 王文静. 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2.王策三. 教学论稿[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23.李秉德. 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4.沈灌群. 中国古代教育和教育思想[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6.
25.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6.毛礼锐, 沈灌群. 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六卷)[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27.滕大春. 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六卷)[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
28.王炳照, 阎国华.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八卷本)[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
29.吴式颖, 任钟印.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十卷本)[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30.李国钧, 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八卷本)[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31.周洪宇. 中国教育活动通史(八卷本)[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7.
32.张瑞璠, 王承绪. 中外教育比较史纲[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33.田正平. 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6.
34.刘海峰. 科举学导论[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5.吴文侃, 杨汉清. 比较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6.顾明远, 薛理银. 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7.王孝玲. 教育统计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38.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39.萧宗六. 学校管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40.廖平胜. 考试学原理[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1.陈玉琨. 教育评价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42.褚宏启. 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43.谈松华.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
44.郝克明. 教育·社会·未来――郝克明教育文集[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8.
45.厉以宁. 教育经济学[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84.
46.王善迈. 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47.潘懋元, 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48.杨德广. 高等教育专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9.张楚廷. 高等教育学导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50.闵维方.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51.何克抗, 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2.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53.高觉敷. 中国心理学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54.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55.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56.潘菽. 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57.张厚粲, 徐建平.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58.霍懋征. 班主任工作札记[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59.斯霞. 我的教学生涯[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2.
60.杭苇. 杭苇教育文集[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
61.钱梦龙. 语文导读法探索[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5.
62.吕型伟. 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
63.于漪.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64.朱永新. 我的教育理想[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5.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6.陶西平. 让失败率为零——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7.顾泠沅. 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8.刘彭芝. 人生为一大事来[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9.魏书生. 教学工作漫谈[M]. 桂林: 漓江出版社, 2005.
70.李希贵. 新学校十讲[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来源:《教育奠基未来——新中国教育70年70部教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