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2年和 1924年,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中华大学与华中大学分别设立教育系,一些专家学者在此从事教育史教学与研究,知名校友、教育史专家有20世纪知名教育学家、教育史家余家菊、陈启天、严士佳、黄溥、王倘等人。期间,《中国教育史要》、《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近代中国教育史》、《近代欧洲教育家及其事业》等著作相继面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1949年以后,董宝良、伍文、任钟印、戴本博、陈炳文等人接起了中外教育史教学与研究的重担,并由董宝良与任钟印牵头于1985年分别创建了中国教育史与外国教育史硕士学位点,成为国内最早具有教育史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之一,为日后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石。
2000年,由周洪宇牵头,与余子侠、熊贤君、喻本伐、杨汉麟、周采、杨孔炽等人共同努力,申请获批教育史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第五个具有教育史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随后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流动人员,形成了完整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的培养体系。
目前,由周洪宇、余子侠、喻本伐、杨汉麟、申国昌、李先军、郑刚、刘来兵、王莹等组成我院的教育史研究梯队,从事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但昭彬,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方彤、王建梁、戴伟芬、熊淳等人,也是学科团队的重要成员。
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周洪宇教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博士生导师余子侠教授现任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
博士生导师申国昌教授现任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阳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秘书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我院教育史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史学理论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区域教育史研究、陶行知及中外教育思想史等,先后出版《中国教育活动通史》(8卷)、《教育史学通论》《教育史学前沿研究》《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中国教育史学70年》《教育史学新视野丛书》(10册)、《中外教育交流史丛书》(6册)、《教育生活史研究丛书》(6册)、《陶行知全集》(8卷)、《杨贤江全集》(6卷)、《陶行知教育学说》、《陶行知大传》《陶行知研究在海外》、等著作100余部,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CSSCI来源刊发表论文5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建点迄今为止,共培养教育史硕士逾260人,博士100余人、博士后15人,不少人已经进入教育史研究的队伍之中。
(以下为部分作品展)
历史是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回顾华中教育史学九十七年的光辉历史,不仅可以以史为鉴,发扬优良的史学传统,继续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还可以关照当下与面向未来,华中教育史在迈向新时代的伟大征途中,将会不忘初心,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培养一支更高质量的学术团队,创造一批更具创新的科研成果,推动教育史学科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