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奠基未来——新中国教育70年丛书》在京首发



  为系统梳理和研究总结新中国教育70年发展历程,致敬对新中国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和著述,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北教育出版社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担任总主编,策划出版了《教育奠基未来——新中国教育70年丛书》。10月21日上午,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和《教育家》杂志共同主办的丛书首发暨出版座谈会在光明日报社举行。会议由湖北教育出版社社长方平主持。

  丛书总主编周洪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光明日报社第六党工委书记邓海云,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潘剑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斌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殷长春,光明日报智库办主任、智库版主编王斯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育家》杂志社执行社长徐功明和副总裁王俊文,天津为明学校校长孙雪林,丛书分册副主编刘来兵和李木洲等出席座谈会。周洪宇、邬书林、陆先高共同为新书揭幕。

  陆先高说,与教育同行,与时代同行,70年风雨兼程,70年奋斗不止,教育事业与共和国成长同频共振。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丛书的出版,一方面是对新中国教育70年献礼活动的积极响应,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向对新中国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文章和著作的真诚致敬,对新中国教育70年历程的有力总结,为推动当前教育改革、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供了具体的经验借鉴。

  邬书林说,丛书从理论实践和教育家的角度用三个“70”来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历程,把一些基础性资料收集到位、描述准确,很不容易,但意义重大。这是为将来教育的发展所做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如今我们正面临千年不遇的大变局,整个教育的理念技术支撑都变了,国内外的出版理念和教育理念也在变化,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出版工作者,怎样将自己的初心和创造性的劳动嵌进去,用融合、系统的理念把教育作为共同事业而努力,值得探索。

  周洪宇介绍了丛书编写情况和内容概要。他说,丛书的编写目的一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讲话的精神;二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三是梳理研究脉络,为加强学科建设总结经验;四是回顾精辟要点,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在编写原则和过程上,主要考虑了导向性、专业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从人物、文章、著作三方面切入,考虑到“70年”和“70”之间的对应来遴选70年间的名单、篇目、书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重要节点推出,担起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受“70”所限以及编者主观判断、时间精力等局限,想要更全面更系统地梳理总结尚有较大困难,许多优秀名家及作品未能选入,编写工作始终是遗憾的艺术。他希望这套丛书能出现在热心于教育的读者、学者和图书馆的书架上,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学人的成长提供基本参考,并发挥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对新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并分别从丛书的主题特色、编写价值、对深化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他们认为,从去年纪念改革开放40年,到今年庆祝新中国70年,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教育领域,回顾历史时对于成就的赞扬和歌颂有很多,但对成就背后历史细节的关注、具有研究性价值的经验总结相对较少,还不够突出醒目。区别于从时间维度主观概括教育学科70年来的发展状况,丛书主题鲜明,主线突出,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优秀教育文章、代表性教育人物和代表性教育著作,总结教育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各历史阶段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途径,具有经典性、总结性、工具性、资料性和实用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