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创业度



  “中国教育指数 2016:创业度”旨在从即将走向社会的“高等教育受教育者” 的创新创业训练(预备)维度出发,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相关统计中的“中央高校 和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以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等数据,反映国家及其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暂 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数据)教育创业程度 2015 年 的基本状态及其排序。

  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教育创业程度是“十三五”时期我 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状态和主流价值追求的较为重要指数,它能够反映出我国教育 发展过程中对于受教育者(主要是高等教育阶段)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能够反映出国家和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程度、办学氛围和质量水平,结合其 他相关系列指数或指标能够一窥国家或该地区的教育创新的潜力和后劲。

  一、指标选取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对教育创业度指标的研究和探讨寥寥,相关研究 主要关注于拔尖人才的创新行为。

  从个体认知和创新的心理学分析来看,高等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大学生) 的创新创业训练(热潮)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关注和呼吁的结果,更是个体社会化 成熟阶段创新创业行为的最佳经验准备(阶段性规律)。我们认为,教育发展到 一定程度之后,其对于受教育者的社会关照和社会流动促进效应必将通过创新创 业训练(项目)等活动体现其历史和现实价值。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制约,我国一些省份没有中央直属高校,因而 在指标选取上,本研究综合了“中央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地 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适当提升“地方高校”的相关权重。 在这些数据中,“立项数”和“立项金额”我们只选取了前者——这是因为后者 的区分依据并不充分。此外,近年(2014 年)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围 绕“信息化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创业”,教育部在 2015 年开展了全国“首 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专业评比设有冠军、亚军、季军、 金奖、银奖、铜奖和相关组织、团队和专项奖励,能够有效反映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大学生及大学生教育的创业能力和团队水平。

  根据上述考虑,“中国教育指数 2016:创业度”指数的指标选取依照“精 炼典型、科学完整”的原则,在教育部门相关统计中选取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的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和 2015 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数及其分布”进行测算。

  “中国教育指数 2016:创业度”三级指数测算采用“数值倍化法”的基本 思路。“中国教育指数 2016:创业度”的原始变量——“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 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中央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数”“第二 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数及其分布”等系列数据主要 来源于 2016 年教育部网站关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 2016 年《教 育部关于公布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的公示。

  二、测算及结果

注:根据德尔斐法确定的权重,综合指数=项目指数*0.4+获奖指数*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