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学校教改探索案例40个” 入选名单



改革开放40年

“学校教改探索案例40个”

入选名单

(按首字音序,排名不分先后)

01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60年。北大附中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1978年,该校成为北京市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0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实行单元制,原有行政班由全新的跨年级学生社区实体——六个单元所取代。其中,一至四单元为常规单元;五单元为竞赛方向;六单元为自主出国方向;六个单元分别被赋予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象征色。设立单元自治会,学生自主管理公共事务,如装修及管理活动室、策划及组织单元活动等。2013年,单元制升格为书院制,于此同时确立书院议事会与公民教育课程。2014年,设立专职书院指导教师、继续营造书院归属、强化书院自治、传承书院文化。从2014至2015学年起,不再设置书院长,书院由学生自治会管理,由成长辅导处老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北大附中还推行走课制,保证了学生在个人学业规划中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打破了固定班级制下只能与有限同学交流的状况。另外,北大附中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求学生需至少获得123学分方可获得北大附中普通文凭。北大附中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现与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知名中学建立友好关系,定期举办师生互访等交流活动。

02北京市第四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第四中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其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办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在世界享有良好声誉、高质量、有特色、第一流的完全中学。该校从实际出发,形成了以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的多层次德育工作体系。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杰出的中国人。该校始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课时,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该校设有科技俱乐部,通过科技俱乐部,让学生参与科学论坛,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体验过程。

  北京四中还组建了“杰出创新人才培养道元班”(简称 “道元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未来在某学科领域中具有创新能力的杰出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推进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在2010- 2014年道元班的实践基础上,该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初高中综合一体化模式-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优秀学生多元发展为本的该校特色发展模式,形成新形势下北京四中的教育特色品牌。

  该校以“以人育人,共同发展”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坚持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以自己的办学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03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地处中关村自主创新高科技园区,该校创建于1949年,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该校在“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引领下,在“建一所具有儿童立场、首都特质、国际视野,师生互相学习的‘最好’的学校”的共同愿景感召下,在“自主发展、主动适应、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走出了一条内涵、特色发展之路。

  教改多年,该校不断吸取基础教育最前沿的信息,寻求新的发展定位。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成立“一会两院”,即:学术委员会、课程研究院和教师研究院;建立三个中心,即: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和资源管理中心。在长期自主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教材变学材、讲授变交流、接球变发球;践行“五好行动主张”,即:一节好课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一名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一名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团队,一名好干部就要带出一支好队伍。

  中关村第一小学倡导“最好”成就“大家”。该校的教育实践改革致力于为满足每一个生命的独特需求而存在,人人都能成长为“名师”、“大家”,给予老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也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04北京市十一学校

  北京市十一学校建立于1952年,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该校回归公办。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2014年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北京十一学校一直走在我国学校改革的前沿,且因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而为人所熟知。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取消固定班级,推行选课走班。北京市十一学校为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创造了机会,该校有300多门课程和200多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并且鼓励学生随时组建团队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形成了新集体。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同一学科水平近似的学生在一个学科教室上课。2014年简直就是十一学校年,各种相关理念因此耳熟能详。选课走班、打破班级管理制、取消班级授课制、取消班主任、学科教室、校本课程等等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固有模式。

  该校打破常规,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营造了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生态,学生在其中逐步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开拓了道路,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05长沙市雅礼中学

  长沙市雅礼中学创办于1906年,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21世纪初,雅礼中学就率先提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内涵式发展”,将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块。在基础扎根类、综合拓展类、整体提升类三大课程门类下,该校构建了社会人生类、科学创造类、国学精粹类、西方文明类、生活百科类、国际素养类六大类课程模块;学科建设课程化策略,旨在让学科学习容纳更丰富的基础性和拓展性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师生共建课程策略,强调“尊重个性、贴近生命、走向自主”,旨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该校始终把“德行修养”“服务精神”“创造才能”“责任担当”作为该校培育人才的根本。

  雅礼中学的“午后时光”(学校33个社团大放异彩的时间大放异彩)独具特色,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而是课程,该校的德育活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纳入了课程的范畴,开发了近百门校本课程,建立了完善的校本课程实施体系,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改的要求。

06成都市第七中学

  成都市第七中学(成都中学)创办于1905年4月12日,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大气的教育追求以及不断建设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2000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厅评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样板学校之一;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都七中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成都市第七中学一贯致力于素质教育,在教改实践中逐渐概括出“三体”教育模式,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该校提出实践“三体”教育思想的重点是实施“两课一育”(即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实效性研究),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层分类推进的教学体制;形成了以学科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校内课外活动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校在教育改革中的举措卓有成效,各项成绩突出。该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课外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首批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中国中学生体育学会排球分会会员校等荣誉称号。

07成都外国语学校

  成都外国语学校(Chengdu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创建于1989年,简称成外,是四川省第一所外语特色完全中学,也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国安全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学校被成都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成都市重点中学”。

  作为四川省课改样本学校(全省唯一的私立名校)和成都市课程改革引领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根据学生培养目标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分四类课程:第一类中华情怀课程、第二类世界胸襟课程、第三类素质提高课程、第四类实践创新课程。所有选修课通过必修平台公布,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两节,全校走班上课,考核计入学分。该校同时还开展了社区服务、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设立“刘亦婷社会实践活动奖”和“袁帅研究性学习成果奖”,以此打造校园精神和文化,形成该校特色。

  成都外国语学校是四川省第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高中成都外国语学校,以“立学中华,语通世界”为办学理念,坚持“特色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浸校、国际化强校”为发展策略,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平台。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成都外国语学校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起了引领性的作用。

08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于1933年为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爱国将领王缵绪创办,创校84年以来一直秉承“公正诚朴”的校训,为巴渝大地培训了无数杰出的精英人才,是重庆市资格最老、名声最好的中学之一,也因在教育领域内的非凡成就广受认同与嘉奖。

  2003年,巴蜀中学将眼光投向世界,成立了专门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的国际部。该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开展了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多种留学项目,十余年来,该校已向世界各地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还曾创下留美班全体学生整班跨入美国名校的奇迹。

  自2010年起,巴蜀中学以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唤醒学生的激情和潜能,积极构建具有巴蜀特色的“131”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挖掘潜能、张扬个性。2016年、2017年立项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优雅少女俱乐部》《生命科技与伦理道德》《花样年华——插画艺术入门技巧》《模拟联合国实践课程》《巴渝文化探究》六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从老师们的特长以及学生的兴趣出发,体现了该校的格局和大气,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学术性、实用性、广泛性、完备性、专业性。

  重庆市巴蜀中学作为“重庆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在课程、教学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懈努力,其重视与国际接轨,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

09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大附中创建于1950年。20世纪80年代,该校以“实验性、研究型”的办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重点中学行列,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德育先进校”。先后获得“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称号。

  该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一种包容的文化,营造一种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环境,提供一种减少压抑、增加快乐、培育个性、关注健康、获得尊重、拥有个人成长价值感的个性化教育。该校借助东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强大的教育科研支持,开展了具有开创性和实验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以新基础教育“育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全面探索教育改革的实践之路,继续引领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发展。确立“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发展定位,以“学术型中学”建设为抓手,推动该校特色发展,提升该校品质,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办学提供范式与引领。

  同时,该校创立“元晖教师研修院”,聘请大学专家担任院长,汇集校内外专家、名师的力量,创办《东北师大附中学报》,为该校教师的学术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附中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大潮中独占鳌头,保持领先发展的优势。

10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学校是1949年由张闻天、徐特立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沈阳市教育局直属的省重点中学,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该校始终坚持创建世界名校的办学目标,打造育才学校优才教育、集团教育、国际教育的品牌,办学成果有目共睹。

  该校作为一所实验性质的重点中学,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十多项教育实验经省市教育科研院所验收,并受到较高评价。具体实践中,该校将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同步并举,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为核心指向,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基于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大课程体系,着力实现课程建设“六个转变”,积极探索学科内、学科间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多层次的课程选择,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目前,该校全学科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纲要》的实施,累计开设200余门选修课,还以“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为契机,开设了微积分、通用学术英语两门大学先修课程,与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合作创办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并将中医药文化引入校园。与此同时,该校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微型化”发展,推出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主题的“育才公开课”和“育才名师堂”系列课程。

11东平明湖中学

  东平明湖中学是一所农村学生占80%的寄宿制学校,生源较差,起点较低,发展基础薄弱。为实现该校较快振兴,2011年底,该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和学生实际,提出了“立德树人,多元课程促进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素养全面思辩见长”的育人目标和“重知识、重能力、重方法、重规律、重哲理、重融合、重智慧、重素养”的教学思想,实施了“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全员育人、打造高效课堂”三项重点工程。课程改革是三项重点工程中的骨架工程,形成了包括校长课程、卓越班课程、实验班课程、特长生课程等多元课程体系,解决学生学习可适性问题,促进了学生多元成才。全员育人坚持以德树人,全员参与,解决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问题,抓住了育人之魂。高效课堂解决学生学习方法效率问题,让育人效果丰满显著。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抓住了教育本质,激发了该校发展新动能,五年内实现了升本人数由仅百人到过千人的巨大跨越。校长三次在全国高中学校发展论坛峰会、全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全国励志教育论坛上作经验介绍,成为山东省知名学校。

  该校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模式,初步回答了占全国70%的薄弱高中如何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提升的基本问题,具有规范性、典型性、示范性、创新性。

12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复旦附中)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级中学。

  该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基础教育办学规律,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遵循“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引领社会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时代菁英。在迈向现代化的背景下,该校培养学生成为“四个主人(即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尤其重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语言学习、知识探究、环境体验、人际沟通等途径,构筑学生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共存。

  建校60周年之际,复旦附中通过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1-2020年发展规划》,《方案》设置了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八个板块,并设计为四层阶梯递进的课程门类,覆盖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思想、能力和价值观等诸方面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可见复旦附中在改革方面表现积极,并且成效显著,培养出了许多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

13贵阳市第一中学

  贵阳一中是贵州省第一所一类示范性高中、特大型寄宿制高中。该校素以设施一流、管理严谨、名师荟萃、教育高质、英才辈出而名播黔中、饮誉海内。该校连续十一年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评估一等奖;近年来多次荣获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11月17日,贵阳一中作为贵州省唯一的高级中学,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贵阳一中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在1983年至1985年间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既做了改革的先锋和表率,又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贵阳一中仍旧积极在改革创新方面努力,践行“本真教育、本色育人”办学理念,以“贵阳一中学生十大修养”浸润学生成长,实施全员、全程、全方面“三全育人”,科创、体育、艺术“三驾马车”课程体系并驾齐驱,打造最美德育;学校实施文化强校战略,着力建设诗意校园、书香校园,讲好一中故事,营造浓厚学校文化氛围,打造最美校园;该校一体多翼多项目快速发展,集团集群学校各美其美,彰显了其大责任与大担当。

14合肥市第一中学

  合肥市第一中学前身是庐州中学堂;全国解放后更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新中国成立后曾名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1952年秋,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安徽新课改样本学校,合肥市第一中学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前列 。该校基于课改的“一体三面”(即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出“七彩课程”统摄,全新建构课程体系。同时,该校研发的“主讲教师视频课+助理教师现场辅导”的“双师课堂”模式,应用在高三查漏补缺教学中,效果不俗。

  合肥市第一中学遵循“质量立校,特色闻名”的发展思路,一方面立足精准课堂建设,切实改变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新型课堂生态;另一方面,该校着力于特色建设,以教催研,以研促教,凝练办学思想,营造浓郁纯正的校风、教风与学风,积极寻找该校特色发展着力点。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颇有影响。

15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创办于1920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级示范高中、武汉市文明单位。校园坐落在武昌司门口,南望黄鹤楼,北枕凤凰山,东临昙华林,西带长江水,校址自宋朝以来就是县学、州学、贡院所在之地,是武汉市“惟楚有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校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系毛泽东亲笔所书,校门和牌楼上端都镌刻着曾国藩题写的“惟楚有材”和“辟门吁俊”。

  武昌实验中学以“忠毅勤朴”为校训,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办学目标,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遵循“改革、规范、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和“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多渠道成才”办学思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办学行为,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其先后承担过“创造性教育”、“高效性教学”等多项以校为本的专题科研。坚持“多层次讲效度、多样化能自主、多渠道求成才”的教学宗旨,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高一文理分科后,理科有科技班、理科实验班等不同层次,课外有科技创新、数理化培优、艺术兴趣小组活动等,为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提供平台。

  一直推行自主学习和多元发展的武昌实验中学,在不同阶段也秉持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高一年级“适应高中”狠抓习惯教育;高二年级“学在高中”引导自主学习;高三年级“拼搏高中”成就理想,共同快乐学习。除此之外他们在改革中坚持打造特色,以创造教育为主线、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着力打造“红十字”、“心理健康教育”两个特色教育。教育成果突出。

16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湖南省最早的省立公办中学。现为湖南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实验学校、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是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多年来,该校始终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研领路、质量第一”为宗旨,基本形成了“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注重教育、教学、教研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了中国教育要注重基础性、中学管理要注重稳定性、中学教育管理要注重开放性这一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的“五自”教育,校园 “四大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精彩纷呈,“三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拓展活动)蓬勃开展,并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成才,培养的学生以高素质、高质量享誉海内外。

  长沙市第一中学注重“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拓展”,以建设现代教育实验学校为抓手,全面打造“管理、师资、生源”的升级版,不断提升该校价值的同时,也为全国学校改革提供了优秀的经验。

17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05年4月12日,是一所三湘百年名校,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执行学校、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重点中学、湖南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确认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

  新课改以来,该校本着“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课改思想,构建起具有该校特色的“两性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性”和“拓展性”两大类。基础性课程为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为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又分为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和研究型这四小类。同时,该校引入了走班制,对体育、艺术等学科进行分项选班,由学生按兴趣选班。基于学科的拓展性课程也实行分层走班制,比如数学课,在国家课程之外,该校还设了基础班(巩固基础)、提高班(强化知识)、竞赛班(冲击奥赛)三个班,实现大班额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该校还打造了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四大节四体验”平台,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四体验”是让学生走进军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体验活动。暑假期间,高一学生进军营,高二学生下农村,高三学生进企业,寒暑假学生进社区已成为该校的常规活动。

18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No.2 Secondary School Attached to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创建于1958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1963年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78年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有高中理科实验班办学资格的全国四所中学之一。该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APEID)成员单位。

  华东师大二附中创建60年来,坚持以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深入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首创“首席教师制”,构建了“N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同时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了以提升中学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该校始终行进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现在的华师大二附中已经拥有浦东张江和闵行紫竹两个现代化校区,同时还承办了多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该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得到复制、推广。现在又参与了华二紫竹莱蒙尼亚国际课程项目,和世界顶级教育品牌开展合作,为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元需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创新。

19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至今已有130年历史,是广东省唯一受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80年代初,率先开展课外活动和分层教学,确立了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该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改试验: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设1个综合试验班,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科性试验。另外,在初、高中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单科试验班,进行教材教法改革、自学能力培养等单项试验,还聘请外籍教师主讲“英语口语课”。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科。对学生还按单科程度编排教学班,高中一年级按学生的英语、数学、物理3科不同程度分为A、B、C3种类型上课,效果显著。通过多种形式的教改实验,创建并不断完善多元化特色化课程体系,使该校继续勇立中国教育改革新潮头。

  为了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粤”的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校,办学质量、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0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办于1950年9月,是湖北省首批示范高中之一,196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窗口学校”,该校率先举起课程设置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旗,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核心价值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是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

  从1996年秋季开始,该校试行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学分制,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发了7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该校注重社区资源开发,开设了“高校课程”系列和“光谷课程”系列,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模式上,该校就“分层教学”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加强学情分析,实行分层施备;开展自学交流,实行分层施教;开展“希望生工程”,实行分层施辅;采用“100+50”试卷模式,实行分类施考;学分分类记载,实行分类施评;进行课题招标,鼓励分层教改实验,将分层教学深入到常规教学中。

  多年来,该校将“以人为本,发展为先”作为办学理念,该校的一切工作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互动探究,教学相长”,把具备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新的评价尺度,形成了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得到卓有成效地实施。

21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89年。该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师生双向成才,创造民主、活跃的校园文化和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在吉林省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基于跨世纪园丁工程,该校创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该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多模式化的改革中,设置了不同倾向型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拓了新境。在综合型基础课程的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学科中设有必修、选修、综合实验、活动等四大板块课程体系。电化教学、双语教学、信息技术、科技制作、世界博览等早已进入课堂。创新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发挥创作潜能的新途径,多元化、开放式、不拘一格的课程体系,给该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该校始终根基于学生,根基于教师,根基于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升华,走出了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赢得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公认。并与国内二十几所知名学校,与多个国家的名牌中学保持着交流交往合作的友好关系,给该校增添了活力和生气。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该校在吉林省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22辽宁省实验中学

  辽宁省实验中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辽宁省教育厅直属的学校,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3千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176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3名、高级教师80名、外籍教师4名。教师中有研究生86人,博士3人。实验园布局合理,格调高雅,功能齐全,设备一流,是一个充满文化科学底蕴和体现育人功能的著名学府。

  建校60年来,全体实验人不断发扬”团结、爱校、敬业、奉献”的实验精神,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成就辉煌。 该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探索,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完善学校课程体系、革新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都做出了优异的表现。除此之外辽宁省实验中学在国际化方面也做出了突破,表现亮眼。

  如今辽宁省实验中学已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先后与国内五十多所著名学校及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中学、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为了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示范辐射作用,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创建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合作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分校等。目前,全校师生正朝着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国际化、实验性、示范性的全国一流名校目标努力奋斗。

23南京外国语学校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教育国际化的飞速发展,南京外国语学校在继续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基础之上力求与时俱进,提出“培育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国家必修课程、地方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校本活动性课程的“四驾马车”课程体系,努力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提供最广阔的活动平台与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际国内新时代、新背景、新常态下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素养。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外国语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努力推进该校的国际化程度,重视发展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在全面构建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框架的同时,发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南京外国语学校在祖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大环境下,坚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办学理念,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坚持走融贯中西、文理并蓄的特色发展之路。

  南外共开设英、德、法、日四个语种,现有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85个班级在校生3739余人。南外具有鲜明的外语教学特色,为学生的“融贯中西”提供了良好坚实的基础。优质的师资、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频繁的对外交流机会,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4宁波市镇海中学

  宁波市镇海中学创建于1911年。在1978年成为浙江省十三所重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第一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授予“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称号。

  镇海中学推行最优发展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并通过学生社团、主题文化节、社会实践、网络交流、研究性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使德育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该校有学科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等各大类注册社团50多个。每年该校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由学生可自行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该校坚持素质教育,努力减负增效,积极采取高水平差异发展的战略,培养创新人才。不仅高考成绩、竞赛成绩卓著,而且涌现出一批批具有突出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每年都有多名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体育、科技创新等特长生,被中央教科所列为“首批特色高中创建学校”。

  该校先后出台了“弹性作息时间”“教师聘龄津贴”“优质长效奖励”等系列管理制度,保证该校有长足的发展动力。该校注重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坚持每年为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代培学生与教师。

25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清华附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实验基地。2004年8月清华附中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附中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世纪80年代,为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和优秀田径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受国家教委委托,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又试办了“高中理科试验班”和“马约翰体育班”。1998年开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条龙”整体教育改革实验计划开始启动,试办了“一条龙”教改试验班,从该校初三和高一新生中进行选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大学教育相衔接。2000年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起试办“高中美术特长班”,2008年开始招收“高中民乐特长班”。清华附中积极推进文科、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该校高一新生中选拔40名有志于学习理科的优秀学生和30名有志于学习文科的优秀学生,由清华附中和清华大学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进行联合培养。

  清华附中着力进行现代教育改革、培育先进教育思想、积累丰富教育经验的教科研基地,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方面成为全国一流的示范性中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努力成为在世界范围里有广泛影响的著名中学。

26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创建于1925年,原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1950年秋改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中学,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健康绿色学校先进学校,2014年成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首批64所试点学校之一。

  青岛第二中学认为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增值,是教育存在的价值。为此,该校推进教学组织架构再造,以MT代替传统行政班,激发师生发展内驱力,实现师生互促、共进、同成长;该校推进管理组织架构再造,以学生发展为功能引领,再造管理体系,实现扁平、交叉管理不缺位;该校推进教学模式再造,以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课下答疑效率,实现课上课下无缝交接、校内校外师生在线面对面;该校推进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打造创新实验室、职业体验实践基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平台群,以为学生创造价值为引领,打造广阔平台、提供丰富资源,实现学生价值提升。

  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二中在教育改革创新浪潮中激流勇进、成果丰硕。该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国际生态化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绿色模范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27山东省实验中学

  山东省实验中学建校于1948年,是首批省级重点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努力体现“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办学特色,鲜明地提出“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努力创办“高境界、高品质,能够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以“引领式”德育课程激发学生成长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以精神引领和文化传承促进学生美好品德的养成,成为国家级德育名片。一切从发现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特长出发,构建特色化学校课程,全面推进“对话型教育”和“幸福教育”,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尊重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实验学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理性有温度”的教育。

  深入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完善了分层选课走班制,使每个学生拥有个性化课表。“大学创新班”、航空班、国际班等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该校还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学科奥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为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机会,每年有千余名学生在各类各级比赛中获奖,拓展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空间。

  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山东省实验中学以骄人的办学成绩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数十项国字号荣誉称号。教育部领导多次高度评价学校的育人举措和办学成果,很多做法和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成为齐鲁素质教育的领跑者并跻身全国知名高中。

28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是由山西省教育厅和山西大学共同领导管理,以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为主,兼办民族教育、国际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 8 万平米,位处高校、科研单位聚集的太原市坞城地区,社区人文环境优越;学校建筑布局紧凑合理,充满绿色和人文关怀的校园,优美宜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一流,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开放现代。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山西大学附中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核心办学思想和“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德博学、文理兼长的杰出人才后备军“为目标,构建起了包括“理念文化、德育培养、学校课程、教学实施、学生发展、特色培养、育人保障”七个子系统在内的个性化办学体系和育人模式,形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特长发展、卓越发展”的育人特色,为师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培养了一批批国家级和省级拔尖学生。

  山大附中凭借其优秀的改革试验能力,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教学观摩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推广基地学校”“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预科学院出国人才选拔基地”和全国多所著名高校的“生源基地”,是所改革特色鲜明的中学。

29上海市上海中学

  上海市上海中学创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寄宿制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校。

  该校分为本部和国际部两部,国际部就根据学生的多元个性开设了多样化的课程,建构了全面的课程图谱,能提供7个学科领域、14个学科范畴的500多个科目与模块供学生选学,而且力求做到教材配套、实验室配套。多样化的课程的开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两部的师生密切交流,经常开展赛课活动,相互分享并学习教学经验,打造高效课堂。

  另外,上海中学创设了一批资优生德育必修课,如“最受欢迎学生评选”、CPS(创造·实践·服务)、LO(领导与组织)、双I(提升自我认识与人际智能)、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国情民风、国际风云社会考察等课程与活动。该校创设了500多门发展课程供学生选学,还创设了汽车、软件工程、法学、金融、人体医学、微电影、主持与演讲等多个实验组专门课程。该校率先提出和实践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链”的概念,将不同类型、不同优势领域人才早期培育的触角延伸到初中教学基地,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17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中航工业商发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30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创办于1993年,是由上海市徐汇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创办的一所公立转制学校。2007年世界外国语小学经国际文凭组织IB验收,被认证为IBOPYP学校,由境内、双语、PYP三个学部组成。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的课程改革独具特色,逐渐形成艺术与人文课程板块、科学与技术(STEM)课程板块、运动与健康课程板块与社会实践课程板块四大板块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是由本土再造课程和选择性引进课程相结合的;在课程模式上,则是将分学科课程模式和主题式课程模式相融合。所谓分学科课程模式,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按照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不同科目分学科授课;所谓主题式课程模式,就是以主题为核心进行多个学科内容的整合。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世外小学将两种课程模式融合起来,孩子们每周一次的STEM课程和五年级毕业班为期两个月的”毕业班课程”都采用了主题式课程的模式。如此不仅迎合了学校的培养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努力办成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现代一流民办学校,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国际意识的形成,重视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其课程改革经验在提升自己办学能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启示。

31深圳小学

  深圳小学是一所市属重点小学,始建于1911年春,占地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00平方米。该校有各类设备齐全的综合功能室,配置完善的电脑网络及卫星接收、拍摄制作、转录播放为一体的有线电视系统。2004年该校的课题“深圳小学生态教育行动研究”被立项为深圳市“十一”五重点课题。

  深圳小学坚持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以“爱心熔炉、儿童乐园、英语天地、网络世界”为办学目标,兢兢业业地履行着教师地神圣使命,并在这里品味着生命地意义、享受着人生地欢乐。该校先后成功地完成了10余个国家、省、市级地教育科研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之最:最早开展“引探教学法”改革试验,成为“引探教学法”地发源地;最早(唯一)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改革试验;最早开设家长学校;最早在一年级开设英语课;最早开设计算机课和法制课;最多的教师(在小学)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最多的教师(在小学)出版了论著。

  深圳小学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教学科研研究,力行教育改革实验,不仅塑造了创造型校风,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展开也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2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48年09月13日,是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1985年就被确定为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也是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79年,该校在全省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实验。1983年开始,逐步进行了校园的改造与建设。1989年至1998年,二中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四制”,即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近年来,石家庄二中以教学为中心,在教改的经验基础上,该校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四环节十六字”教学法,即“自学、质疑,点拨、精讲,练习、评改,复习、小结。”以此来指导教师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流程。该校的课程分为日常课程、特色课程两大类,日常校本课程分为礼仪、国学、时政、科普、建筑、天文等十几大类。特色课程分为大学先修课程、校园大学节学科推荐课程、职普融通课程、自主招生拓展课程等,这些已成为该校实力最为强大的品牌校本课程。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该校走上了集团化办学之路,突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双自主”教学特色,以主人翁意识为核心的、适应时代人本价值趋向的民主管理特色。作为河北省实验中学,该校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开放的前列,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33四川省绵阳中学

  四川省绵阳中学创建于1957年,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省属重点中学,2000年被确认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14年被确认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16所“中国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绵阳中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价值观念,尊重师生的价值,保持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该校推行新课改,践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实施“二段八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领跑,高中优质”享誉绵州。教育科研领跑全川,是“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校本课程研修示范学校”光荣称号。该校个性特长教育成绩卓著,射击、赛艇、皮划艇等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尤其突出。

  更具特色的是,2015年3月21日,该校被正式批准组建“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目前有3个年级6个航空实验班,共有学生218人。绵中航空实验班确立了“三个绝对”和“五个特别”的培养目标,即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立志要为国家培养“为人民飞行”的优秀空天人才。

34天津市第一中学

  天津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47年9月,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之一、天津市第一位的窗口学校。该校秉承“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先进教育观念,构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整体育人空间。坚持教育创新,按照教育规律谋求自身发展,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为重点,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活泼发展、全面发展 。

  在2010年天津一中理科实验班更名为天津一中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以创新型人格的培养为基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发展性培养方案。通过模块整体教学,创造有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发挥创新实验、心理拓展、名校游学等不同类型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天津一中凭借多年的理科实验班管理经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广大教师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特色高中建设中成果显著,不仅是天津市中心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全国中学理科改革的标杆。

35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1904年创办。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市教委直属中学。该校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60289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0平方米。校园古朴典雅,设施齐全,新老建筑交相辉映,景观独特。截至2017年5月,全校学生3007人。其中高中部52个教学班,2393人;初中12个教学班,488人;国际部7个教学班,外籍学生126人。全校教职工299人。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中学积极开展校内改革,发展多方合作。1994年,天津南开中学与名企业合作举办了南开翔宇学校。2010年9月3日,南开中学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设立南开中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天津市前副市长孙海麟担任理事长、校党委书记。2014年初,天津南开中学于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兴建分校。

  南开中学坚持传承南开精神,高举改革创新大旗,与时俱进。该校有着优良的德育传统,坚持“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教育主线,坚持开展义工制,形成南开特色的德育实施网络。该校打造“三个中心、一个论坛”(即体验创意中心、艺术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开公能讲坛),形成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平台,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体验科技前沿和艺术体育魅力,促进综合发展,培养创新潜质,助力学生成才。

36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兰州办学以来,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甘肃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以 “鸿宇”理科实验班、“北辰”人文实验班、“昌绪”工程实验班与“国际英才班”等为代表的多元育人模式,特色鲜明,文理相融,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为优秀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北师大附中于2002年秋季开学起实施寄宿制管理;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高层次人才,2008年开始开办“国际高中实验班”,旨在为学生提供选择享受国外高等教育的广阔平台,经常举办中外中学生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被国家汉办确立为 “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面向世界各国招收中学留学生。在国际化上表现突出。

37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outhwest University)创建于1914年,是西南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区域)合作体成员。2001年被列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是重庆提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锋,被大家誉为“中学里的大学”,拥有着市内独一无二的大学资源和令众校艳羡的自招数额。

  作为重庆市素质教育的领头雁,西大附中以大学专家团队引领走宽视域、厚基础、重选择、课堂高效、评价多元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平台。附中拥有会“行走”的图书、60多门“弹性”小课程、每学期100多场“立人大讲堂”、50多个社团、近200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体验到的是自己的兴趣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做人、求知、创新的综合素质,更为学生实现价值追求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动力。

  西大附中依托西南大学雄厚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丰富的人文科技资源,幽雅的育人环境,密切与大学各院系的联系,真正地实施了严谨而大气的英才教育和通才教育,为探索依托高校办学积累了经验。走“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不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奠基学生终身发展,培养现代国家公民,锻铸未来国家精英,也为全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作用。

38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是前身为1899年由美国传教士甘惠德创建的私立蕙兰中学和1940年由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1978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9月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第二中学坚持教改、坚持课改、落实考改,该校积极推行“11+1”素质培养新模式,人人“会游泳、能自救、重健身、懂艺术、能开口、讲礼仪、爱实践、愿上岗、会服务、进社团、懂规划+会开车”。同时,该校设有传媒特色班和A-level课程班。在教学上实施有特色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发展自我。创办了62个社团以及14个体育俱乐部为载体打造同学们的活动平台,创设了“读书节”、“科技节”、“体育文化节”、“艺术节”、“社团节”、“生活技能节”等校园活动节,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活动系列。

  多年来,该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上矢志不渝,广受社会赞誉,赢得了百姓的口碑,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名重省内外。该校还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都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境外学习、交流。

39郑州市第一中学

  郑州市第一中学始创于1949年3月5日。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5年至今连续评为“中国百强中学”, 2017年4月,首批评为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第一中学倡导进行“主体课堂建设”、“自习课堂建设”,其中主体课堂一个最核心的内涵是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该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理念贯穿始终,提出“自习课建设”效果显著,对自我的把握,对学习的探讨,思维的活跃,突出的独创能力都得到全国各知名高校欣赏。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学生培养标准:青春幸福健康,以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好学业成绩毕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的能力;奠定未来职场发展基础,具备积极向上、工作勤勉、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表现出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宽域拓展能力。

  2010年,成立了郑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打通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教育,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自己开发具有郑州市第一中学理念特色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探索,郑州市第一中学脱颖而出,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始终坚守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

40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50年,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该校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在教学改革中,该校始终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突出特色。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该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有:(1)尝试小班化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3)研发在线学习云平台moddle平台;(4)实行走班制教学实验;(5)建立多元化学生过程性评价方式等。意在探索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

 

改革开放40年

“学校教改探索案例40个”

入选名单

(按首字音序,排名不分先后)

01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60年。北大附中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1978年,该校成为北京市重点中学。2002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0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实行单元制,原有行政班由全新的跨年级学生社区实体——六个单元所取代。其中,一至四单元为常规单元;五单元为竞赛方向;六单元为自主出国方向;六个单元分别被赋予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象征色。设立单元自治会,学生自主管理公共事务,如装修及管理活动室、策划及组织单元活动等。2013年,单元制升格为书院制,于此同时确立书院议事会与公民教育课程。2014年,设立专职书院指导教师、继续营造书院归属、强化书院自治、传承书院文化。从2014至2015学年起,不再设置书院长,书院由学生自治会管理,由成长辅导处老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北大附中还推行走课制,保证了学生在个人学业规划中有更大的自主权,也打破了固定班级制下只能与有限同学交流的状况。另外,北大附中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求学生需至少获得123学分方可获得北大附中普通文凭。北大附中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现与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的知名中学建立友好关系,定期举办师生互访等交流活动。

02北京市第四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第四中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其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办成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在世界享有良好声誉、高质量、有特色、第一流的完全中学。该校从实际出发,形成了以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内容的多层次德育工作体系。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杰出的中国人。该校始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课时,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该校设有科技俱乐部,通过科技俱乐部,让学生参与科学论坛,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体验过程。

  北京四中还组建了“杰出创新人才培养道元班”(简称 “道元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未来在某学科领域中具有创新能力的杰出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推进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在2010- 2014年道元班的实践基础上,该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初高中综合一体化模式-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优秀学生多元发展为本的该校特色发展模式,形成新形势下北京四中的教育特色品牌。

  该校以“以人育人,共同发展”为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坚持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以自己的办学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03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地处中关村自主创新高科技园区,该校创建于1949年,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共同成长。该校在“做最好的我”的核心价值选择引领下,在“建一所具有儿童立场、首都特质、国际视野,师生互相学习的‘最好’的学校”的共同愿景感召下,在“自主发展、主动适应、自我超越”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走出了一条内涵、特色发展之路。

  教改多年,该校不断吸取基础教育最前沿的信息,寻求新的发展定位。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成立“一会两院”,即:学术委员会、课程研究院和教师研究院;建立三个中心,即: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和资源管理中心。在长期自主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教材变学材、讲授变交流、接球变发球;践行“五好行动主张”,即:一节好课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一名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一名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好组长就是一个好团队,一名好干部就要带出一支好队伍。

  中关村第一小学倡导“最好”成就“大家”。该校的教育实践改革致力于为满足每一个生命的独特需求而存在,人人都能成长为“名师”、“大家”,给予老师和学生充分的空间,在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也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04北京市十一学校

  北京市十一学校建立于1952年,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该校回归公办。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2014年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北京十一学校一直走在我国学校改革的前沿,且因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而为人所熟知。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取消固定班级,推行选课走班。北京市十一学校为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创造了机会,该校有300多门课程和200多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并且鼓励学生随时组建团队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形成了新集体。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独一无二的课程表。同一学科水平近似的学生在一个学科教室上课。2014年简直就是十一学校年,各种相关理念因此耳熟能详。选课走班、打破班级管理制、取消班级授课制、取消班主任、学科教室、校本课程等等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固有模式。

  该校打破常规,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营造了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生态,学生在其中逐步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为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开拓了道路,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05长沙市雅礼中学

  长沙市雅礼中学创办于1906年,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21世纪初,雅礼中学就率先提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内涵式发展”,将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块。在基础扎根类、综合拓展类、整体提升类三大课程门类下,该校构建了社会人生类、科学创造类、国学精粹类、西方文明类、生活百科类、国际素养类六大类课程模块;学科建设课程化策略,旨在让学科学习容纳更丰富的基础性和拓展性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师生共建课程策略,强调“尊重个性、贴近生命、走向自主”,旨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该校始终把“德行修养”“服务精神”“创造才能”“责任担当”作为该校培育人才的根本。

  雅礼中学的“午后时光”(学校33个社团大放异彩的时间大放异彩)独具特色,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而是课程,该校的德育活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纳入了课程的范畴,开发了近百门校本课程,建立了完善的校本课程实施体系,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改的要求。

06成都市第七中学

  成都市第七中学(成都中学)创办于1905年4月12日,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大气的教育追求以及不断建设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2000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厅评定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四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样板学校之一;2013年12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都七中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成都市第七中学一贯致力于素质教育,在教改实践中逐渐概括出“三体”教育模式,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该校提出实践“三体”教育思想的重点是实施“两课一育”(即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实效性研究),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层分类推进的教学体制;形成了以学科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校内课外活动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校在教育改革中的举措卓有成效,各项成绩突出。该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课外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四川省首批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中国中学生体育学会排球分会会员校等荣誉称号。

07成都外国语学校

  成都外国语学校(Chengdu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创建于1989年,简称成外,是四川省第一所外语特色完全中学,也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国安全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学校被成都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成都市重点中学”。

  作为四川省课改样本学校(全省唯一的私立名校)和成都市课程改革引领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根据学生培养目标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分四类课程:第一类中华情怀课程、第二类世界胸襟课程、第三类素质提高课程、第四类实践创新课程。所有选修课通过必修平台公布,学生自主选择,每周两节,全校走班上课,考核计入学分。该校同时还开展了社区服务、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设立“刘亦婷社会实践活动奖”和“袁帅研究性学习成果奖”,以此打造校园精神和文化,形成该校特色。

  成都外国语学校是四川省第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高中成都外国语学校,以“立学中华,语通世界”为办学理念,坚持“特色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浸校、国际化强校”为发展策略,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平台。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探索,成都外国语学校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起了引领性的作用。

08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于1933年为原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爱国将领王缵绪创办,创校84年以来一直秉承“公正诚朴”的校训,为巴渝大地培训了无数杰出的精英人才,是重庆市资格最老、名声最好的中学之一,也因在教育领域内的非凡成就广受认同与嘉奖。

  2003年,巴蜀中学将眼光投向世界,成立了专门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的国际部。该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开展了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多种留学项目,十余年来,该校已向世界各地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还曾创下留美班全体学生整班跨入美国名校的奇迹。

  自2010年起,巴蜀中学以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唤醒学生的激情和潜能,积极构建具有巴蜀特色的“131”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挖掘潜能、张扬个性。2016年、2017年立项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优雅少女俱乐部》《生命科技与伦理道德》《花样年华——插画艺术入门技巧》《模拟联合国实践课程》《巴渝文化探究》六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从老师们的特长以及学生的兴趣出发,体现了该校的格局和大气,具有时代性、多样性、学术性、实用性、广泛性、完备性、专业性。

  重庆市巴蜀中学作为“重庆普教系统的一面旗帜”,在课程、教学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懈努力,其重视与国际接轨,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

09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东北师大附中创建于1950年。20世纪80年代,该校以“实验性、研究型”的办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重点中学行列,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德育先进校”。先后获得“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称号。

  该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一种包容的文化,营造一种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环境,提供一种减少压抑、增加快乐、培育个性、关注健康、获得尊重、拥有个人成长价值感的个性化教育。该校借助东北师范大学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强大的教育科研支持,开展了具有开创性和实验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以新基础教育“育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全面探索教育改革的实践之路,继续引领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发展。确立“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发展定位,以“学术型中学”建设为抓手,推动该校特色发展,提升该校品质,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办学提供范式与引领。

  同时,该校创立“元晖教师研修院”,聘请大学专家担任院长,汇集校内外专家、名师的力量,创办《东北师大附中学报》,为该校教师的学术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附中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大潮中独占鳌头,保持领先发展的优势。

10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学校是1949年由张闻天、徐特立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沈阳市教育局直属的省重点中学,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该校始终坚持创建世界名校的办学目标,打造育才学校优才教育、集团教育、国际教育的品牌,办学成果有目共睹。

  该校作为一所实验性质的重点中学,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十多项教育实验经省市教育科研院所验收,并受到较高评价。具体实践中,该校将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同步并举,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为核心指向,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基于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大课程体系,着力实现课程建设“六个转变”,积极探索学科内、学科间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多样、多层次的课程选择,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目前,该校全学科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纲要》的实施,累计开设200余门选修课,还以“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为契机,开设了微积分、通用学术英语两门大学先修课程,与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合作创办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并将中医药文化引入校园。与此同时,该校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微型化”发展,推出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主题的“育才公开课”和“育才名师堂”系列课程。

11东平明湖中学

  东平明湖中学是一所农村学生占80%的寄宿制学校,生源较差,起点较低,发展基础薄弱。为实现该校较快振兴,2011年底,该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和学生实际,提出了“立德树人,多元课程促进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素养全面思辩见长”的育人目标和“重知识、重能力、重方法、重规律、重哲理、重融合、重智慧、重素养”的教学思想,实施了“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全员育人、打造高效课堂”三项重点工程。课程改革是三项重点工程中的骨架工程,形成了包括校长课程、卓越班课程、实验班课程、特长生课程等多元课程体系,解决学生学习可适性问题,促进了学生多元成才。全员育人坚持以德树人,全员参与,解决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问题,抓住了育人之魂。高效课堂解决学生学习方法效率问题,让育人效果丰满显著。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抓住了教育本质,激发了该校发展新动能,五年内实现了升本人数由仅百人到过千人的巨大跨越。校长三次在全国高中学校发展论坛峰会、全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全国励志教育论坛上作经验介绍,成为山东省知名学校。

  该校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模式,初步回答了占全国70%的薄弱高中如何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提升的基本问题,具有规范性、典型性、示范性、创新性。

12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复旦附中)是上海市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级中学。

  该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基础教育办学规律,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遵循“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引领社会发展、适应国际竞争的时代菁英。在迈向现代化的背景下,该校培养学生成为“四个主人(即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尤其重视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语言学习、知识探究、环境体验、人际沟通等途径,构筑学生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培养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共存。

  建校60周年之际,复旦附中通过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1-2020年发展规划》,《方案》设置了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八个板块,并设计为四层阶梯递进的课程门类,覆盖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思想、能力和价值观等诸方面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可见复旦附中在改革方面表现积极,并且成效显著,培养出了许多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

13贵阳市第一中学

  贵阳一中是贵州省第一所一类示范性高中、特大型寄宿制高中。该校素以设施一流、管理严谨、名师荟萃、教育高质、英才辈出而名播黔中、饮誉海内。该校连续十一年贵阳市示范性高中“入出口”评估一等奖;近年来多次荣获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11月17日,贵阳一中作为贵州省唯一的高级中学,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贵阳一中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在1983年至1985年间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既做了改革的先锋和表率,又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贵阳一中仍旧积极在改革创新方面努力,践行“本真教育、本色育人”办学理念,以“贵阳一中学生十大修养”浸润学生成长,实施全员、全程、全方面“三全育人”,科创、体育、艺术“三驾马车”课程体系并驾齐驱,打造最美德育;学校实施文化强校战略,着力建设诗意校园、书香校园,讲好一中故事,营造浓厚学校文化氛围,打造最美校园;该校一体多翼多项目快速发展,集团集群学校各美其美,彰显了其大责任与大担当。

14合肥市第一中学

  合肥市第一中学前身是庐州中学堂;全国解放后更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新中国成立后曾名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1952年秋,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安徽新课改样本学校,合肥市第一中学始终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前列 。该校基于课改的“一体三面”(即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反思,提出“七彩课程”统摄,全新建构课程体系。同时,该校研发的“主讲教师视频课+助理教师现场辅导”的“双师课堂”模式,应用在高三查漏补缺教学中,效果不俗。

  合肥市第一中学遵循“质量立校,特色闻名”的发展思路,一方面立足精准课堂建设,切实改变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新型课堂生态;另一方面,该校着力于特色建设,以教催研,以研促教,凝练办学思想,营造浓郁纯正的校风、教风与学风,积极寻找该校特色发展着力点。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颇有影响。

15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创办于1920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级示范高中、武汉市文明单位。校园坐落在武昌司门口,南望黄鹤楼,北枕凤凰山,东临昙华林,西带长江水,校址自宋朝以来就是县学、州学、贡院所在之地,是武汉市“惟楚有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校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系毛泽东亲笔所书,校门和牌楼上端都镌刻着曾国藩题写的“惟楚有材”和“辟门吁俊”。

  武昌实验中学以“忠毅勤朴”为校训,以“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为办学目标,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遵循“改革、规范、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和“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多渠道成才”办学思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办学行为,发展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其先后承担过“创造性教育”、“高效性教学”等多项以校为本的专题科研。坚持“多层次讲效度、多样化能自主、多渠道求成才”的教学宗旨,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高一文理分科后,理科有科技班、理科实验班等不同层次,课外有科技创新、数理化培优、艺术兴趣小组活动等,为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提供平台。

  一直推行自主学习和多元发展的武昌实验中学,在不同阶段也秉持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高一年级“适应高中”狠抓习惯教育;高二年级“学在高中”引导自主学习;高三年级“拼搏高中”成就理想,共同快乐学习。除此之外他们在改革中坚持打造特色,以创造教育为主线、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着力打造“红十字”、“心理健康教育”两个特色教育。教育成果突出。

16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湖南省最早的省立公办中学。现为湖南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实验学校、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是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多年来,该校始终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研领路、质量第一”为宗旨,基本形成了“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注重教育、教学、教研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了中国教育要注重基础性、中学管理要注重稳定性、中学教育管理要注重开放性这一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的“五自”教育,校园 “四大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精彩纷呈,“三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拓展活动)蓬勃开展,并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成才,培养的学生以高素质、高质量享誉海内外。

  长沙市第一中学注重“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拓展”,以建设现代教育实验学校为抓手,全面打造“管理、师资、生源”的升级版,不断提升该校价值的同时,也为全国学校改革提供了优秀的经验。

17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05年4月12日,是一所三湘百年名校,是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执行学校、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重点中学、湖南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确认为“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学校”。

  新课改以来,该校本着“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课改思想,构建起具有该校特色的“两性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性”和“拓展性”两大类。基础性课程为国家课程。拓展性课程为校本课程,拓展性课程又分为提高型、兴趣型、实践型和研究型这四小类。同时,该校引入了走班制,对体育、艺术等学科进行分项选班,由学生按兴趣选班。基于学科的拓展性课程也实行分层走班制,比如数学课,在国家课程之外,该校还设了基础班(巩固基础)、提高班(强化知识)、竞赛班(冲击奥赛)三个班,实现大班额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该校还打造了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科技节“四大节四体验”平台,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四体验”是让学生走进军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体验活动。暑假期间,高一学生进军营,高二学生下农村,高三学生进企业,寒暑假学生进社区已成为该校的常规活动。

18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No.2 Secondary School Attached to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创建于1958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1963年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78年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有高中理科实验班办学资格的全国四所中学之一。该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APEID)成员单位。

  华东师大二附中创建60年来,坚持以改革创新发展学校,紧紧围绕育人目标,深入开展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首创“首席教师制”,构建了“N个百分百”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同时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推出了以提升中学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该校始终行进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现在的华师大二附中已经拥有浦东张江和闵行紫竹两个现代化校区,同时还承办了多所义务教育段学校,该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得到复制、推广。现在又参与了华二紫竹莱蒙尼亚国际课程项目,和世界顶级教育品牌开展合作,为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元需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创新。

19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至今已有130年历史,是广东省唯一受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80年代初,率先开展课外活动和分层教学,确立了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该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改试验: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设1个综合试验班,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科性试验。另外,在初、高中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单科试验班,进行教材教法改革、自学能力培养等单项试验,还聘请外籍教师主讲“英语口语课”。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科。对学生还按单科程度编排教学班,高中一年级按学生的英语、数学、物理3科不同程度分为A、B、C3种类型上课,效果显著。通过多种形式的教改实验,创建并不断完善多元化特色化课程体系,使该校继续勇立中国教育改革新潮头。

  为了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粤”的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校,办学质量、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0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创办于1950年9月,是湖北省首批示范高中之一,1962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窗口学校”,该校率先举起课程设置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旗,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核心价值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是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

  从1996年秋季开始,该校试行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学分制,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开发了7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该校注重社区资源开发,开设了“高校课程”系列和“光谷课程”系列,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模式上,该校就“分层教学”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加强学情分析,实行分层施备;开展自学交流,实行分层施教;开展“希望生工程”,实行分层施辅;采用“100+50”试卷模式,实行分类施考;学分分类记载,实行分类施评;进行课题招标,鼓励分层教改实验,将分层教学深入到常规教学中。

  多年来,该校将“以人为本,发展为先”作为办学理念,该校的一切工作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互动探究,教学相长”,把具备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新的评价尺度,形成了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得到卓有成效地实施。

21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89年。该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师生双向成才,创造民主、活跃的校园文化和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在吉林省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基于跨世纪园丁工程,该校创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该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的多模式化的改革中,设置了不同倾向型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拓了新境。在综合型基础课程的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学科中设有必修、选修、综合实验、活动等四大板块课程体系。电化教学、双语教学、信息技术、科技制作、世界博览等早已进入课堂。创新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发挥创作潜能的新途径,多元化、开放式、不拘一格的课程体系,给该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该校始终根基于学生,根基于教师,根基于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升华,走出了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赢得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公认。并与国内二十几所知名学校,与多个国家的名牌中学保持着交流交往合作的友好关系,给该校增添了活力和生气。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该校在吉林省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在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22辽宁省实验中学

  辽宁省实验中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辽宁省教育厅直属的学校,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3千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176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3名、高级教师80名、外籍教师4名。教师中有研究生86人,博士3人。实验园布局合理,格调高雅,功能齐全,设备一流,是一个充满文化科学底蕴和体现育人功能的著名学府。

  建校60年来,全体实验人不断发扬”团结、爱校、敬业、奉献”的实验精神,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成就辉煌。 该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探索,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完善学校课程体系、革新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都做出了优异的表现。除此之外辽宁省实验中学在国际化方面也做出了突破,表现亮眼。

  如今辽宁省实验中学已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先后与国内五十多所著名学校及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中学、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为了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示范辐射作用,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创建了辽宁省实验中学合作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分校等。目前,全校师生正朝着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国际化、实验性、示范性的全国一流名校目标努力奋斗。

23南京外国语学校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教育国际化的飞速发展,南京外国语学校在继续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基础之上力求与时俱进,提出“培育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国家必修课程、地方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校本活动性课程的“四驾马车”课程体系,努力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提供最广阔的活动平台与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际国内新时代、新背景、新常态下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素养。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外国语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努力推进该校的国际化程度,重视发展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在全面构建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框架的同时,发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南京外国语学校在祖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大环境下,坚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办学理念,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坚持走融贯中西、文理并蓄的特色发展之路。

  南外共开设英、德、法、日四个语种,现有初中部、高中部、国际部85个班级在校生3739余人。南外具有鲜明的外语教学特色,为学生的“融贯中西”提供了良好坚实的基础。优质的师资、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频繁的对外交流机会,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4宁波市镇海中学

  宁波市镇海中学创建于1911年。在1978年成为浙江省十三所重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第一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授予“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称号。

  镇海中学推行最优发展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并通过学生社团、主题文化节、社会实践、网络交流、研究性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使德育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该校有学科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等各大类注册社团50多个。每年该校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由学生可自行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该校坚持素质教育,努力减负增效,积极采取高水平差异发展的战略,培养创新人才。不仅高考成绩、竞赛成绩卓著,而且涌现出一批批具有突出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每年都有多名声乐、器乐、舞蹈、美术、体育、科技创新等特长生,被中央教科所列为“首批特色高中创建学校”。

  该校先后出台了“弹性作息时间”“教师聘龄津贴”“优质长效奖励”等系列管理制度,保证该校有长足的发展动力。该校注重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坚持每年为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代培学生与教师。

25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是1915年创办的成志学校。清华附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实验基地。2004年8月清华附中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附中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世纪80年代,为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和优秀田径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受国家教委委托,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又试办了“高中理科试验班”和“马约翰体育班”。1998年开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条龙”整体教育改革实验计划开始启动,试办了“一条龙”教改试验班,从该校初三和高一新生中进行选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大学教育相衔接。2000年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起试办“高中美术特长班”,2008年开始招收“高中民乐特长班”。清华附中积极推进文科、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该校高一新生中选拔40名有志于学习理科的优秀学生和30名有志于学习文科的优秀学生,由清华附中和清华大学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进行联合培养。

  清华附中着力进行现代教育改革、培育先进教育思想、积累丰富教育经验的教科研基地,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方面成为全国一流的示范性中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努力成为在世界范围里有广泛影响的著名中学。

26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创建于1925年,原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1950年秋改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中学,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健康绿色学校先进学校,2014年成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首批64所试点学校之一。

  青岛第二中学认为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增值,是教育存在的价值。为此,该校推进教学组织架构再造,以MT代替传统行政班,激发师生发展内驱力,实现师生互促、共进、同成长;该校推进管理组织架构再造,以学生发展为功能引领,再造管理体系,实现扁平、交叉管理不缺位;该校推进教学模式再造,以互联网+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课下答疑效率,实现课上课下无缝交接、校内校外师生在线面对面;该校推进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打造创新实验室、职业体验实践基地、高校及科研院所平台群,以为学生创造价值为引领,打造广阔平台、提供丰富资源,实现学生价值提升。

  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二中在教育改革创新浪潮中激流勇进、成果丰硕。该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国际生态化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绿色模范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27山东省实验中学

  山东省实验中学建校于1948年,是首批省级重点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努力体现“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办学特色,鲜明地提出“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努力创办“高境界、高品质,能够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以“引领式”德育课程激发学生成长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以精神引领和文化传承促进学生美好品德的养成,成为国家级德育名片。一切从发现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特长出发,构建特色化学校课程,全面推进“对话型教育”和“幸福教育”,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尊重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实验学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理性有温度”的教育。

  深入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完善了分层选课走班制,使每个学生拥有个性化课表。“大学创新班”、航空班、国际班等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该校还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学科奥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为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机会,每年有千余名学生在各类各级比赛中获奖,拓展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空间。

  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山东省实验中学以骄人的办学成绩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数十项国字号荣誉称号。教育部领导多次高度评价学校的育人举措和办学成果,很多做法和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成为齐鲁素质教育的领跑者并跻身全国知名高中。

28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是由山西省教育厅和山西大学共同领导管理,以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为主,兼办民族教育、国际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占地 8 万平米,位处高校、科研单位聚集的太原市坞城地区,社区人文环境优越;学校建筑布局紧凑合理,充满绿色和人文关怀的校园,优美宜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一流,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数字化校园,开放现代。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山西大学附中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核心办学思想和“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德博学、文理兼长的杰出人才后备军“为目标,构建起了包括“理念文化、德育培养、学校课程、教学实施、学生发展、特色培养、育人保障”七个子系统在内的个性化办学体系和育人模式,形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特长发展、卓越发展”的育人特色,为师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培养了一批批国家级和省级拔尖学生。

  山大附中凭借其优秀的改革试验能力,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山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教学观摩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推广基地学校”“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预科学院出国人才选拔基地”和全国多所著名高校的“生源基地”,是所改革特色鲜明的中学。

29上海市上海中学

  上海市上海中学创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寄宿制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校。

  该校分为本部和国际部两部,国际部就根据学生的多元个性开设了多样化的课程,建构了全面的课程图谱,能提供7个学科领域、14个学科范畴的500多个科目与模块供学生选学,而且力求做到教材配套、实验室配套。多样化的课程的开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两部的师生密切交流,经常开展赛课活动,相互分享并学习教学经验,打造高效课堂。

  另外,上海中学创设了一批资优生德育必修课,如“最受欢迎学生评选”、CPS(创造·实践·服务)、LO(领导与组织)、双I(提升自我认识与人际智能)、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国情民风、国际风云社会考察等课程与活动。该校创设了500多门发展课程供学生选学,还创设了汽车、软件工程、法学、金融、人体医学、微电影、主持与演讲等多个实验组专门课程。该校率先提出和实践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链”的概念,将不同类型、不同优势领域人才早期培育的触角延伸到初中教学基地,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17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中航工业商发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30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创办于1993年,是由上海市徐汇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创办的一所公立转制学校。2007年世界外国语小学经国际文凭组织IB验收,被认证为IBOPYP学校,由境内、双语、PYP三个学部组成。

  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的课程改革独具特色,逐渐形成艺术与人文课程板块、科学与技术(STEM)课程板块、运动与健康课程板块与社会实践课程板块四大板块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是由本土再造课程和选择性引进课程相结合的;在课程模式上,则是将分学科课程模式和主题式课程模式相融合。所谓分学科课程模式,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按照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不同科目分学科授课;所谓主题式课程模式,就是以主题为核心进行多个学科内容的整合。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世外小学将两种课程模式融合起来,孩子们每周一次的STEM课程和五年级毕业班为期两个月的”毕业班课程”都采用了主题式课程的模式。如此不仅迎合了学校的培养理念,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品质。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努力办成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现代一流民办学校,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国际意识的形成,重视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其课程改革经验在提升自己办学能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启示。

31深圳小学

  深圳小学是一所市属重点小学,始建于1911年春,占地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00平方米。该校有各类设备齐全的综合功能室,配置完善的电脑网络及卫星接收、拍摄制作、转录播放为一体的有线电视系统。2004年该校的课题“深圳小学生态教育行动研究”被立项为深圳市“十一”五重点课题。

  深圳小学坚持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宗旨,以“爱心熔炉、儿童乐园、英语天地、网络世界”为办学目标,兢兢业业地履行着教师地神圣使命,并在这里品味着生命地意义、享受着人生地欢乐。该校先后成功地完成了10余个国家、省、市级地教育科研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之最:最早开展“引探教学法”改革试验,成为“引探教学法”地发源地;最早(唯一)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改革试验;最早开设家长学校;最早在一年级开设英语课;最早开设计算机课和法制课;最多的教师(在小学)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最多的教师(在小学)出版了论著。

  深圳小学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教学科研研究,力行教育改革实验,不仅塑造了创造型校风,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展开也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2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48年09月13日,是河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1985年就被确定为具有保送资格的学校,也是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79年,该校在全省进行教材、教法改革实验。1983年开始,逐步进行了校园的改造与建设。1989年至1998年,二中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四制”,即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近年来,石家庄二中以教学为中心,在教改的经验基础上,该校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四环节十六字”教学法,即“自学、质疑,点拨、精讲,练习、评改,复习、小结。”以此来指导教师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流程。该校的课程分为日常课程、特色课程两大类,日常校本课程分为礼仪、国学、时政、科普、建筑、天文等十几大类。特色课程分为大学先修课程、校园大学节学科推荐课程、职普融通课程、自主招生拓展课程等,这些已成为该校实力最为强大的品牌校本课程。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该校走上了集团化办学之路,突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双自主”教学特色,以主人翁意识为核心的、适应时代人本价值趋向的民主管理特色。作为河北省实验中学,该校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开放的前列,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33四川省绵阳中学

  四川省绵阳中学创建于1957年,1994年被评为四川省省属重点中学,2000年被确认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14年被确认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16所“中国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绵阳中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价值观念,尊重师生的价值,保持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该校推行新课改,践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实施“二段八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领跑,高中优质”享誉绵州。教育科研领跑全川,是“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校本课程研修示范学校”光荣称号。该校个性特长教育成绩卓著,射击、赛艇、皮划艇等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尤其突出。

  更具特色的是,2015年3月21日,该校被正式批准组建“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目前有3个年级6个航空实验班,共有学生218人。绵中航空实验班确立了“三个绝对”和“五个特别”的培养目标,即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立志要为国家培养“为人民飞行”的优秀空天人才。

34天津市第一中学

  天津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47年9月,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之一、天津市第一位的窗口学校。该校秉承“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先进教育观念,构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整体育人空间。坚持教育创新,按照教育规律谋求自身发展,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为重点,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活泼发展、全面发展 。

  在2010年天津一中理科实验班更名为天津一中理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以创新型人格的培养为基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发展性培养方案。通过模块整体教学,创造有利于激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通过特色课程建设,发挥创新实验、心理拓展、名校游学等不同类型课程对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天津一中凭借多年的理科实验班管理经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广大教师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特色高中建设中成果显著,不仅是天津市中心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全国中学理科改革的标杆。

35天津市南开中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1904年创办。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市教委直属中学。该校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占地面积115亩,建筑面积60289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0平方米。校园古朴典雅,设施齐全,新老建筑交相辉映,景观独特。截至2017年5月,全校学生3007人。其中高中部52个教学班,2393人;初中12个教学班,488人;国际部7个教学班,外籍学生126人。全校教职工299人。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中学积极开展校内改革,发展多方合作。1994年,天津南开中学与名企业合作举办了南开翔宇学校。2010年9月3日,南开中学进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设立南开中学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天津市前副市长孙海麟担任理事长、校党委书记。2014年初,天津南开中学于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兴建分校。

  南开中学坚持传承南开精神,高举改革创新大旗,与时俱进。该校有着优良的德育传统,坚持“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教育主线,坚持开展义工制,形成南开特色的德育实施网络。该校打造“三个中心、一个论坛”(即体验创意中心、艺术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开公能讲坛),形成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平台,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体验科技前沿和艺术体育魅力,促进综合发展,培养创新潜质,助力学生成才。

36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兰州办学以来,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甘肃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示范与引领作用。以 “鸿宇”理科实验班、“北辰”人文实验班、“昌绪”工程实验班与“国际英才班”等为代表的多元育人模式,特色鲜明,文理相融,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为优秀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西北师大附中于2002年秋季开学起实施寄宿制管理;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素养的高层次人才,2008年开始开办“国际高中实验班”,旨在为学生提供选择享受国外高等教育的广阔平台,经常举办中外中学生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被国家汉办确立为 “汉语国际推广中学实习基地”,面向世界各国招收中学留学生。在国际化上表现突出。

37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outhwest University)创建于1914年,是西南大学的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区域)合作体成员。2001年被列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是重庆提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先锋,被大家誉为“中学里的大学”,拥有着市内独一无二的大学资源和令众校艳羡的自招数额。

  作为重庆市素质教育的领头雁,西大附中以大学专家团队引领走宽视域、厚基础、重选择、课堂高效、评价多元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平台。附中拥有会“行走”的图书、60多门“弹性”小课程、每学期100多场“立人大讲堂”、50多个社团、近200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体验到的是自己的兴趣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做人、求知、创新的综合素质,更为学生实现价值追求提供充足的营养和动力。

  西大附中依托西南大学雄厚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丰富的人文科技资源,幽雅的育人环境,密切与大学各院系的联系,真正地实施了严谨而大气的英才教育和通才教育,为探索依托高校办学积累了经验。走“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不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奠基学生终身发展,培养现代国家公民,锻铸未来国家精英,也为全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作用。

38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是前身为1899年由美国传教士甘惠德创建的私立蕙兰中学和1940年由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创办的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1978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80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9月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第二中学坚持教改、坚持课改、落实考改,该校积极推行“11+1”素质培养新模式,人人“会游泳、能自救、重健身、懂艺术、能开口、讲礼仪、爱实践、愿上岗、会服务、进社团、懂规划+会开车”。同时,该校设有传媒特色班和A-level课程班。在教学上实施有特色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发展自我。创办了62个社团以及14个体育俱乐部为载体打造同学们的活动平台,创设了“读书节”、“科技节”、“体育文化节”、“艺术节”、“社团节”、“生活技能节”等校园活动节,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活动系列。

  多年来,该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上矢志不渝,广受社会赞誉,赢得了百姓的口碑,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名重省内外。该校还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都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境外学习、交流。

39郑州市第一中学

  郑州市第一中学始创于1949年3月5日。198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5年至今连续评为“中国百强中学”, 2017年4月,首批评为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第一中学倡导进行“主体课堂建设”、“自习课堂建设”,其中主体课堂一个最核心的内涵是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该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理念贯穿始终,提出“自习课建设”效果显著,对自我的把握,对学习的探讨,思维的活跃,突出的独创能力都得到全国各知名高校欣赏。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学生培养标准:青春幸福健康,以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好学业成绩毕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的能力;奠定未来职场发展基础,具备积极向上、工作勤勉、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表现出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宽域拓展能力。

  2010年,成立了郑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打通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教育,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自己开发具有郑州市第一中学理念特色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探索,郑州市第一中学脱颖而出,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始终坚守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

40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成立于1950年,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多次荣登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

  改革开放以来,该校将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在教学改革中,该校始终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突出特色。1999年12月,人大附中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堪顿中心学校进行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交互式远程教学试验。该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有:(1)尝试小班化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3)研发在线学习云平台moddle平台;(4)实行走班制教学实验;(5)建立多元化学生过程性评价方式等。意在探索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创造激励每个教师发展的教育机制。人大附中教学改革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未来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人大附中的课程改制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该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该校课程体系丰富,创设了包括心理健康、创造发明等几十门校本课程,150多门选修课程,以及多种外语课程。同时,与美国、新加坡、芬兰等国的知名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该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创造激励每个教师发展的教育机制。人大附中教学改革的目的始终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未来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要,人大附中的课程改制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该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该校课程体系丰富,创设了包括心理健康、创造发明等几十门校本课程,150多门选修课程,以及多种外语课程。同时,与美国、新加坡、芬兰等国的知名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该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等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