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投入度



  “中国教育指数 2015•投入度”旨在从教育预算投入与实际支出的角度,反映国家及各省(直辖市)区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的客观和差异情况。“中国教育指数 2015•投入度”从生均教育经费的专业维度,根据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五个基本学段的相关数据,反映国家及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教育规模当年的基本情况及其排序。

  经测算,“中国教育指数 2015•投入度”结果及其排序情况见表2-1、表 2-2。

  相关图表分析显示:

  (一)“中国教育指数 2015•投入度”的全国均值为 3.24,反映出在这一指数上,全国各省(直辖市)区的差距相当显著。

  (二)当年,中国各省(直辖市)区中(生均)教育投入大的主要有北京、上海,教育投入较大的主要有天津、江苏、西藏、浙江和广东、青海、山东;其中广东、山东等省的绝对投入与相对(生均)投入不够均衡。

  (三)当年,中国各省(直辖市)区中(生均)教育投入小的依次为贵州、甘肃、广西、江西、山西,教育投入较小的还有湖北、重庆、云南、河北、湖南、安徽、河南等地。(生均)教育投入的“中部塌陷”效应和“连片贫困”效应依然显著,“十三五”教育精准扶贫和教育投入均衡政策应重点考虑改善上述地区的教育条件。

  (四)当年,中国各省(直辖市)区中(生均)教育投入居中适当的省(直辖市)区主要有内蒙古、新疆、辽宁、陕西、四川、福建等省区。

  (五)中国各省(直辖市)区教育发展中(生均)教育投入与人均 GDP 多呈现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少数人口稀少但中央政策惠及的西部省区如西藏、青海、宁夏等例外。

  (六)中国各省(直辖市)区教育发展投入差距为 10:2.39;其中地方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指数的均值为 3.98,差距为 10:0.64;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指数的均值为 3.80,差距为 10:1.61,生均公共财政教育投入指数的均值为 3.37,差距为 1:1.67——反映出我国公共财政预算对于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已有的区域不均衡问题重视不足,尚未采取协调手段促进教育投入的区域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