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涌现更多教育家型校长



  只有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为校长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败,才会有更多教育家出现。

  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需要从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和给予校长必要的办学自主权入手。

  第一,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鼓励创新、容许失败,为教育家成长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

  教育家型校长要立德、立言、立功。立德,就是在正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有教育情怀;立言,就是通过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立功,就是带着教育情怀把教育主张贯彻到办学实践中,取得公认的办学效果。教育实践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校长,他们有浓郁的教育情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并力图在办学中贯彻这些理念和主张。政府和社会要对这些有情怀、有思想、有主张和有行动的校长加以关爱,鼓励他们自由表达主张,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鼓励校长创新,允许学校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置,优化内外部管理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个性和能力。容许失败,就是不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和校长的唯一依据,而应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检验校长工作。

  第二,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推进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明确政府教育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构建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制度框架。

  当前,政府在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对学校少一些行政干预,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反观现实,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相关机构不仅直接决定校长的任免,而且经常给学校安排和布置工作,各科室也对学校进行相关考核。学校没有太多独立自主的办学空间,校长就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学校,也很难有所创造。

  因此,政府对学校的监管主要应体现在设定准入条件、收费、办学质量监测、招生、课程开设、教材选用、国际交流等方面。政府招聘校长和教师后,应该将学校运营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交给校长、教师、社区代表、学生及家长等专业人士和利益相关者,政府则按照法律授权范围对学校进行监管。如果学校一味地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庸,校长自然也不可能成为教育家。

  第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按照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思路推进中高考改革,为教育家办学创造环境。

  教育如果过分地强调提升学生的考分,而忽略了培养鲜活的人,这显然有失偏颇。要真正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改变当前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对人的评价需要长期观察,教师与学生长期接触,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在信用好的社会,教师会本着良知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升学依据之一。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恢复教师对学生主观评价的信任度,恢复校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惩戒权。

  推进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是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基础。学校可以引入信用管理制度,人才选拔不再唯分数,把包括分数在内的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中高考录取依据。这样学校才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总之,只有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为校长工作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败,才会有更多的教育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