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信息度



  “中国教育指数 2016:信息度”旨在从“教育信息化设备”投入比重与“教 育信息化条件”投入比重两个相关维度切入,根据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小学教 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四个成熟学段的相关数据,反映国家及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暂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数据)各级教育信息化 2015 年的基本状态及其排序。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后劲)是“十三五”时期我 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状态的重要指数,它能够反映出教育教学在信息化社会中的扮 演的角色、地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指标选取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情况,教育发展的信息化评价指数或指标一 般采用“宽带接入速率”、“生均接入计算机数”等作为原始变量数据;国内学 者的研究表明: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落后于西方,近五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尤其 是国家开展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以来,我国的教学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 专用(微格)教室发展等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

  “中国教育指数 2016:信息度”指数的指标选取依照“绝对资产、相对结 构”的原则,选取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学段的“网络 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数的比重”“教学用计算机数占计算机数的比重”以及高等教 育学段“教育信息化设备资产值占固定资产值的比重”“软件资产值占教育信息化设备资产值的比重”四个关键代表性指标进行测算。

  “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数的比重”是教育信息化条件的主要观测指标之一,能够客观反映出一国或一地区用于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专门、固定场所的比重。“教 学用计算机数占计算机数的比重”以及高等教育学段“教育信息化设备资产值占 固定资产值的比重”“软件资产值占教育信息化设备资产值的比重”是教育信息 化设备投入的主要观测指标,前者为信息化教育教学基本设备——教学用计算机 所占比重,后两者为信息化教育教学设置经费的结构比重,尤其是“软件资产值 占教育信息化设备资产值的比重”能够体现出我国在大力普及教育信息化基本硬 件设施的同时,朝着软件开发、应用与交互——教育信息化质量内涵方向不断深化发展。

  “中国教育指数 2016:信息度”三级指标测算采用“数(比)值倍化法” 的基本思路。“中国教育指数 2016:信息度”的原始变量——“网络多媒体教 室占教室数的比重”“教学用计算机数占计算机数的比重”以及高等教育学段“教育信息化设备资产值占固定资产值的比重”“软件资产值占教育信息化设备资产 值的比重”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2015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 年《中国教 育经费统计年鉴》。

  二、测算及结果

注:根据德尔斐法确定的权重,信息度综合指数=信息化设备资产值指数*0.5+硬件信息指数*0.25+软件与资产信息指数*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