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专家观点摘要 | 杨银付




  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们现在进入到这样一个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第二个,它的框架也非常的全面、系统,也有逻辑性。大家刚才可能谈到了,有一些不是近期的,是远期的,面向未来的改革发展的建议。第三个,建议里面许多的观点也有创新性,比如说第六条里面谈到了义务教育,中央产学研涉及到了财政体制机制的改革,涉及到了标准驱动公共财政制度,很有启发性。因为没有详本,我们没有看到,要表述的内容很多,有的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把量的东西突出出来。这是两点感受。

  一点建议,第一条,最后一个是探索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这条非常重要,现在个性发展的机遇正在到来,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课程教学改革的机遇。今年年初发布了高中新课程方案,高中阶段总共是144个学分,原来必修课的学分是116个,选修只有28个,现在变成必修课88个学分,选修课是56个学分,必修选修的比例的重大变化,不得不逼着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变化,要促进选课走班成为常态。当然,这也给高中的教学学校提出了挑战,是不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是第一个方面,个性发展的机遇。

  第二个方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机遇,老谈是我们的老领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考试招生改革制度改革组的组长,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都是老谈带着做的,核心就是实行两依据一参考,虽然还有限,但是毕竟是改变了原来只有一个依据一个参考,变成了两个依据一个参考,部分学校的自主招生都体现了多元录取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理论设计上是这样。我们总结上海、浙江试点的经验,把好的东西继续坚持,一些在实践中发现的苗头性的问题继续遏制,真正达到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特长发展的目的。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信息化发展的机遇,或者说智能时代的机遇,这使得互联网+教育成为常态,线上教育线下教育成为常态,反转课堂不再仅仅是概念,学生为中心这样的一个培养模式的变革迎来机遇,必然带动多媒体、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第四个机遇就是制度改革的机遇,我们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和学生累积学生制度,逐步改变过去独木桥的状态,变成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就补充这一点。

  (此文根据杨银付在2018年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来源:2018年北京长江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