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专家观点摘要 | 杨东平




  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作为一个民间智库,它的功能和价值的定位可能要区别于政府机关起草的发展纲要,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我们现在提供的是2018年的政策建议,这是第一个问题,我同意顾老师、朱永新老师说的,还是要问题导向,宏观提出一些抽象的概念目标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太大的价值,我们并不需要代替十九大再起草一个纲要。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就牵涉到对当前问题的判断。

  我个人是不建议提提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我还是比较认同从规划纲要开始的概念,公平要有质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两个得法差别很大,背后是一种价值观的区别,一种是国家主义的价值观,我的教育办好了就是为了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就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上怎么怎么样,另外一种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是民生事业服务每一个家庭,服务民生的。

  我们今天提这个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切不可认为公平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要关注质量问题,公平问题远远没有解决,不仅仅是现代化过程当中城乡的差距、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还在于长期困扰中国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说农村学生的辍学流失问题,这个问题上中央比我们看得更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比我们很多大学的学者看得更深切,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最突出、最严重的教育问题,严重的应试教育,如何从应试教育突围,才能真正的破题,虽然提了很多概念,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大家可能会承认,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情况还在日益的恶化,包括培训机构绑架学校的教育,包括中小学生的自杀。昨天看到一个报道,广元两个高中生自杀,每年的开学季就是青少年自杀的高峰。我前两天发了一件公众号的文章,《花季少年的陨落》很长,列举了近些年很多青少年自杀的问题,上海的自杀情况非常严重,2017年2月份,刚开学第一周三连跳,后面还有两跳被压住了没让报道。

  什么叫教育质量?青少年的生命都处于非常危急的状态。严重的应试教育不破解,我们讲的立德树人、体育教育都无从谈起,学生全天候的全时段的绑架在应试上,衡水高中不是从两个学期增加到三个学期,政府如果不管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这里面反映的问题是政府失灵,政府在干什么?少数学校肆意妄为。要针对现实问题、突出问题做一些改进。

  (此文根据杨东平在2018年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来源:2018年北京长江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