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岳新 | 新时代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起点新探索新机制



陆岳新: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长

  尊敬的王部长、李书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来参加今天的端论坛。大半天下来,我的感受很多,收获和启发更多,我感觉到整个论坛的思想质量、交流沟通、观点见解激励极大。我们的智慧情怀为真为实,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脑洞大开。上午以江苏省为主,江苏最早开始探索实践教育现代化。我到教育厅工作是1985年,有30多年了.所以。,我今天想作为一个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亲身经历者、实践探索者和思想思考者这个角色来跟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

  我已在江苏教育评估院工作了八年,直接从事江苏教育现代化的评估,当时我们评估了106个县区,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四以上。到2012年,坚持了4年,每年都会发布一个建设报告。这次大会上放的是我们2016年的建设报告,从这个建设评估的角度,跟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江苏教育现代化站上了新起点、新时代江苏教育现代化新探索、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机制。

  一、江苏教育现代化站上新起点

  进入新时代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新探索、新支柱。新时期,我想主要用四句话来表达一下:最早探索教育现代化之路,打造教育现代化江苏样本,综合实力超中高收入国家,总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最早探索教育现代化之路

  我们以比较显著的事件、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重要的文件等,可以将20多年来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参见表1)

  学校以乡镇现代化为起步,以办学条件现代化为突破口开始起步、探索的。省政府在1999年,特别是在1997年,我记得我们在年度工作会议,当时就在讨论江苏教育举什么旗,最后我们决定要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全面推开了教育现代化工作。1999年省政府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六个内涵,以提高办学水平为重点的一个阶段。然后我们在2005年,省政府工作厅的一个会议中,当时提出来的,要像抓小康建设一样的抓教育现代化,教育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要体现在优于各条战线,优于整体的安排,要像抓小康评估一样抓教育现代化评估,所以当时省政府出台的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指标还是老的16条,当时我们就像评估一样准备如何实施,当时接受评估的应该有112个单位,实际上只有106个,我们评估之后报给省政府,省政府再认定,再进行表彰,最后2010年我们的纲要颁布出来,2013年全省教育现代化开会,共同签订了教育现代化的协议,2016年,我们全省又召开了第三次教育现代化会议,又出来了一个重要的文件,提出了一达到,两提高的这样一个目标。又重新确定了我们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我们新的16版的新指标上进行建设。

  (二)打造教育现代化江苏样本

  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原副省长王湛指出,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20年行程,是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历程,是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历程,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来自江苏人的自觉探索和创造性实践。

  江苏创造了在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省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江苏样本”。(如图1)

  (三)综合实力超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江苏教育现代化处于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转折时期。

  1. 江苏教育质量与内涵指标发展水平

  全国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省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九连冠”;23所高校的10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江苏高校有466个学科入围第四轮国家学科评估中结果;15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首次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等次名列第一。

  2. 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6年度监测综合得分超80分,提前实现省政府规划目标,迈上新台阶。

  现在,我们从指标上来讲已经远远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和高收入国家的教育水平距离不远。另外,我们觉得江苏的教育质量指标、内涵指标,无论从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开始改革,实际上我们2012年基本现代化经过认定以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2015年按照国家的程序走完以省为单位,1996年普九也是全国第一个省份。当时验收时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现在讲的话,“我到江苏大江南北走一圈,一看就高兴,一看就有信心,一看就有鼓舞。”所以,后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往前走从高等教育来看,全国高校109所,9个学科。这个指标就上来了。新一轮的学科评估,我们466个学科最终获选,排名第二,属于前列的A+,A系列的等级是比较高的,从现代化建设来讲,看到我们四年的建设斗争,从第一年开始建设的时候,我们跨过了很多,应该说还是比较显著的,而且高于省政府规定的目标要求。

  二、新时代江苏教育现代化新探索

  (一)明确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目标

  党的十九大关于我国现代化“两个十五年”的战略部署: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在思考应该怎么样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怎么样规划江苏教育现代化,在新的矛盾上我们怎么样来把握。特别是在重点环节上的考虑,主要两个十五年现代化的步伐,总体的考虑,提供了我们教育现代化推进目标的方法。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新的部署要求,一共有362个字.这次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高度概括了他的新的要求。我们对教育现代化的考虑,与上海教科院那边多次研究,也了解到,国内和国际对教育现代化从规划目标的阶段来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主要介绍解决国内教育的问题,早全国来讲也是转型问题,基本现代化就是必要的,第三个就是整体现代化,第四个就是全面现代化。是对教育来说的,从过程来讲,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就是全球范围的,最早的最高水平的,从定型跟世界发达国家来看,一般分为这四个阶段。(参见表5)

  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通过实现三步走战略路径,把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教育强国和最强的人力资源大国。

  (二)把握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矛盾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矛盾: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的矛盾,要重点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不充分: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

老百姓的要求是教育是多样的,社会参与应该是更广泛的,特别是中小学之间的合作,现代教育家校之间的合作,那么我们讲,用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来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的矛盾。从体系上来讲,  社会教育体系,还显得不够,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包括怎么作,对我们这种高端人才质量的提升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充分上面,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我们学校优质建设的整体性也不够,多样性方面也要围绕学生。

  (三)探索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径

  1. 以“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为引领

  以“适合的教育”的理念为引领,倡导“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发展适合的教育,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好的以及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江苏义务教育阶段“适合的教育”分析框架为:学生的迫切性发展、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政府的多样化提供。全省“适合的教育”实施状况指数为79.3。

  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原来关注全体学生,现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原来关注学生的成绩,现在关注学生的素养。从政府来讲,要提供多样化教育,发展个性化教育,参与社会教育,学生得到身心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搞了一个指标体系,应该说还比较能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一些相关的内容。第二个我们就是要围绕教育现代化展开教育,因为最终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所以呢,我们呢,也做了一个数据的参考。经过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相对来说应该是偏弱的,应是我们静候发展提升的空间和方向,我们江苏义务教育阶段最早提出的,现在也在推进,按照省政府的标准,现在国家提出的标准,从总体上看,我们江苏的教育现代化还是要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超规模的范围来解决,相比较来讲我们江苏的教育现代化不错,但是呢,还是要从现代化高要求上来讲,还是要努力。16年的数据不是太乐观,所以优质资源还是重要的,我们的指标也在改进,真正从要求上来讲,我认为还是要重点突破,我们有一个指标体现不是太高,和校长都进行了充分的问卷,整个全市三十多位校长,进行了问卷,最后一句话呢,我就是在想怎么改进,它的意义我们就不讲了,准确的评判,客观的推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因为我们还是觉得有很多问题。评估更强的结果,跟进持续改进。

  2. 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应该是实现人的思想和素养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平和、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现社会角色、个人追求和兴趣爱好的统一。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促进“人的现代化”。

  3. 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重点

  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聚力破解教育资源不足及“大班额”“择校热”等热点问题,优化办学条件、拓展教育供给,努力在学有所教、学有优教上取得新进展,提高教育供给端的布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教育改革创新等水平。

  4. 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为双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教育信息化呈现出智能化、开放化、个性化等特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育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必须面对的时代背景。适应江苏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新形势,凝聚江苏教育领先发展的新动能,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江苏教育信息化水平为82.9%,国际化水平为70.4%。

  5. 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为突破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江苏以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为突破:注重发展性政策体系建设,密切社会与教育的联系,深入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目前,江苏教育简政放权与依法治教的满意度为79.1%,学校对政府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2.1%。

  三、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机制

  另外在省里面,我想治理上面,我们也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省委省政府要搞两个现代化建设,我们教育监测的结果放在指标体系中的结果是占分最高的。我们在建设当中,我们在设计上还是比较注意的,建设的方法、评估认定都被解决了。我们全覆盖了省、市、县和高校,我们也做了细化、优化、转化的工作,做到人民满意,把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用问卷的方法简化成指标,八个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都不要变。在机制上,我们要建立四个体制,流程方法上面,我们要建立一个信息,把这些尽量做完整,我们的系统、问卷调查的量都比较大,从成本来讲也得是比较高的,数据处理上,主要是现代教育的评估。大数据人工处理在评估中的运用也是很大的。我们正在全面展开课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将两百多万的数据进行处理,从结果上来讲,领导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监测工作的价值意义

  江苏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启动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动态监测省(含高校)和各市、县(市、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准确评判全省及各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达成度,客观描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引导促进各地采取有效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创建成效。

  1. “四位一体”的重要策略

  江苏实施“四位一体”的重要策略:指标引领、动态监测、示范带动、部省共建。

  2. 评估机制的重大创新

  县域评估:只重指标的最终达成,只重结果的最后认定;是等级量化评判,是终结性评估。

  监测评估:既重指标的年度达成,又重指标的目标达成;既重过程的动态监测,又重结果的评估认定;既重问题的诊断改进,又重建设的持续提升;是分数精准评测,是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机结合。

  3.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1)架构管办评相对分离的监测体系;

  (2)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实施;

  (3)发挥以评促建的助推和引领作用;

  (4)追求科学、专业、精准的品质

  4. “两个率先”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育发展水平:苏南示范区监测、苏中苏北小康监测、“八项工程”监测。

  (二)监测工作的优势特点

  1. 注重顶层设计 科学研制监测细则

  监测范围:省(含166所高校),13个设区市,104个县(市,区);

  监测办法:采集填报,逐级审核,赋值计分,数据分析,形成报告;

  监测赋值方法:

  定量指标(67个):实际值÷目标值X权重;

  定性指标(3个,分等计分):符合要求(权重分)、基本符合(0.8x权重)、部分符合(0.6x权重)、不符合(0);

  定性指标(7个):问卷调查:分段计分;

  财政和质量指标(7个):设底限值:达标计权重分,不达标计0分。

  监测评估认定标准(“988”):

  综合得分90分以上;监测指标达成度80%以上;教育满意度80%以上。

  2. 依照指标体系,完善量化监测指标

  以省定指标体系为指导和引领,制定可比较和可获得的监测评估指标。

  综合性指标细化–定性指标量化–少数指标优化–定性指标转化

  省级:49个检测点,102个监测要点;

  市县:43个检测点,84个监测要点。

  3. 健全机构网络,规范实施监测工作

  (1)建立监测工作完备组织体系;(2)建立健全数据审核机制;

  (3)建立监测结果发布机制;(4)建立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

  4. 建立流程方法,保障监测数据质量

  (1)分级数据采集;(2)明确统计口径及数据来源;(3)依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问卷调查。

  开发《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保障监测工作统一进度、统一表式、统一流程,高效规范开展。

  开发问卷调查系统,独立开展网上调查,样本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市、区)。

  每年成功调查人数有65000名中小学学生家长,5000名大学生,3300名大中小学校长。

  5. 依托信息技术,精准数据处理分析

  研发专门信息系统统一数据填报;实现省级平台数据互通共享;大数据统计分析监测结果。

  省级监测结果:问卷调查数据;市县填报数据;法定数据(教育事业统计年报和教育经费统计年报);省级平台数据((幼儿园学籍管理系统、基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省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省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六大平台)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84个监测要点近200多万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自动生成省市县三级监测结果。

  监测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重要参考:省政府领导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作出重要批示:“监测报告很好。对于科学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和引领意义。”

  (三)监测工作的机制创新

  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聚焦解决短板问题,聚力突破关键环节,发展适合的教育,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助推和引领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

  2. 总体思路

  总结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实践经验,对接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引领性。

  指标:核心指标引导

  方法:国内国际可比

  程序:数据独立采集

  机制:分级实施监测

  3. 核心指标

  遵循引导性、客观性、可比性的原则,制定核心指标监测评估细则。(参见表10)

  (1)聚焦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

  ①充分发展:思想品德水平;学业合格率;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高水平大学和学科数量;教师领军人才数在全国的占比;各类来江苏留学人员数;提供多样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②平衡发展:义务教育城乡、学校间条件均衡化的比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比例;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2)聚焦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

  学前和小学生师比不达标;超班额超轨制学校比例偏高;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育人模式创新不够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指标距目标尚有差距。

  4. 国际可比

  (1)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 (2)义务教育巩固率;

  (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6)世界排名前200位大学;

  (7)ESI全球前1%学科数排名; (8)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9)教师全员培训完成率; (10)各学段生师比;

  (11)各学段平均班额; (12)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

  (13)信息化水平; (14)各类留学人员数。

  5. 优化程序

  6. 创新机制

  遵循以省为主、省事协同、分级负责的原则,构建分级负责的监测工作机制:适应政府职能放管服改革要求,科学构建分级监测的制度架构,省级负责全省和各设区市监测,各设区市负责所辖县市区监测。

  以现代化教育评估的结果为依据。我们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目标导向来解决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来考虑,能够参照国家的建设指标和我们省里的建设指标,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原来都是县区填报,现在我们想逐步完善,分工,基本我们就是这样考虑,但是我们也在回应,育人模式的文图,信息化问题,保障的问题,一共有十四个指标,指标达成和国际上的哪个节点比较合适,我要和大家汇报的就是一点,教育现代化不在天上,就在我们脚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踏实地往前走,谢谢大家!

  “道不远人”。愿我们大家同在路上,风雨前行,携手共进!

  感谢聆听,欢迎批评指正。

 

  (此文根据陆岳新在2018年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来源:2018南京长江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