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启 | 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非常规思考



  褚宏启:北京开放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教育现代化不能妄自尊大

  教育现代化能否在政治、经济现代化之前就提前实现?我们国家确定一个2050目标,大家都在拼命地提前,提前到什么地步呢?想在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之前就实现教育现代化,因为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先实现,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教育现代化会否成为教育系统内部的自说自话?教育对于政治、经济具有依附性,这种依附性决定着教育现代化这种实践活动相对于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也具有依附性。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展开与充分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体结构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具有依附性,就是政治和经济的现代化。

  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一个社会的核心结构,教育只是一个边缘结构。不能离开社会主要构成要素的现代化去谈教育现代化问题,因为教育的许多根本问题非教育本身所能决定,也非教育本身所能解决。没有社会各个主要层面如政治、经济等的现代化,教育现代性的全面、充分的增长与发展是不可能的,社会各主要方面达到较高的现代化程度是教育实现较高程度的全面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不能在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之外去追求教育的全面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可能在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之前提前实现。因此,我们要认清教育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大局中的方位,不能盲目乐观。教育行政现代化的前提是什么?正确看待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

  二、教育现代化要接地气有灵魂

  教育现代化指标不接地气,即与课堂、学校没有直接联系;没有灵魂,即不能反映现代化的内在本质。

  两组指标的对比。第一组指标:(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有关系吗?)公共教育经费;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留级生百分比;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小学净入学率;中学净入学率;大学毛入学率;预期的正规教育年数;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成人识字率。

  第二组指标: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生可以自主发展;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育决策理性化程序化;教育中的权力受到制约;教育中的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把因材施教进行到底。

  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性质,如教育的人道性、民主性、理性化等,是现代教育区别于非现代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接地气,就是要关注过程性指标;有灵魂,就是要关注价值合理性。但是,当前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猖獗。技术在发达,但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三、不能只从民族主义视角定义教育强国/现代化

  教育是国计。教育强国/现代化就是追求卓越。狭义上是一些硬指标,比别国强。广义上是服务于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也取决于培养的人。教育强国/现代化要做到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统一,不能过于功利,不能老是用民族主义情绪来思考问题。

  反观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某些地方的“教育现代化”甚至走向了教育现代化的反面,用一种反现代的方式推进教育现代化,例如,用粗暴强制的手段,通过一种非人道的过程,去达到某一个指标的数值。政府主导、权力集中的发展模式,非常容易实现某一个指标。在某些地方这种所谓的“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看不到理性的设计,看不到利益相关者声音的表达与倾听,看不到普通人群的自由和尊严,看不到公共资源的投入增进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看不到受教者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状况的改进。

  四、实际的教育目标要有国际竞争力

  应试技能——考高分:记得多、记得准、回忆得快、手写得快。这种以记忆力为核心的教育,没有任何国际竞争力。因此,应从分数挂帅转向创新为王。

  1996年,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首次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创造的价值将占最大的比重。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来临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截止2015年10月6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共有24人,其中科技类21人(物理11人);中国科技类只有1人(屠呦呦)

  国内一个研究团队梳理了全球29个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素养条目,得到9项超越特定领域的通用素养:(1)高阶认知: 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2)个人成长: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人生规划与幸福生活。(3)社会性发展: 沟通与合作、领导力、跨文化与国际理解、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创新能力或者创造性是人作为有理性、能思维的动物的本质体现,是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核心素养宝塔顶尖上的明珠。创新能力是高级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是低级认知能力。我国教育需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由重视分数转向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旧标准是成绩好和听话。新标准包括:第一,成绩好——不一定聪明(追求绿色分数);第二,听话——不一定温暖;第三,能创新——聪明的脑;第四,善合作——温暖的心。其中,创新和合作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两大超级素养。

  五、教育体系需要补齐战略性短板

  教育培养的人才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缺两类人才:“心灵、手巧”。因此,要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一是职业教育——含专业性教育(专业学位);二是英才教育。当前,国际人才大战的三大战略框架:加紧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鼓励输入高级专门人才,限制输出高级专门人才。

  英才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与处在同一环境中的同龄人相比,能够表现出高成就或有着取得更高成就的潜能的儿童,他们在智能、创新能力、艺术能力、领导能力或特定的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的能力。还有天才儿童、资优儿童、超常儿童、高才儿童、优才儿童、早慧儿童、“神童”等各种称谓。

  美国1988年《贾维茨英才学生教育法案》把英才儿童与国家安全直接挂钩,认为“英才学生是国家资源,这种资源对于国家的前途至关重要,对于国家的安全与福祉至关重要”。英才教育的使命:“挖掘潜能,造就人才。”根据2010年的官方数据,我国有中小学生2.02亿。如果按照中小学生总量的10%计算英才儿童的规模,我国有英才儿童约2000万。如果按1%计算,有200万。他们的特殊的教育需要能得到充分满足吗?他们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开发吗?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能让他们吃饱吗?能让他们吃好吗?

  英才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如培养对象的独特性、培养目标的卓越性(Big C:大创造性)和培养模式的挑战性,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国际通行的英才培养模式包括:加速教育模式包括早入学、跳级、早毕业、浓缩课程、导师制、大学课程先修等。充实教育模式是指在不改变就读年级的情况下,向英才学生提供常规课程之外的拓展课程。能力分组教育模式主要与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关系,具体分三种:(1)普通型分组:英才学生与普通学生同处一个教室内学习,但课内和课后都有针对英才儿童的区别性课程;(2)特殊型分组:为英才儿童专门开设英才班或者英才学校;(3)混合型分组:是上述两种分组方式的混合类型,可以同时具备二者的优点。

  对于超常人才而言,要早发现,早培养,精培养,早成才,成大才,贡献大。1978年,美国颁布《英才儿童教育法案》,1988年实施《贾维茨英才学生教育法案》,奥巴马政府颁布《教育改革方案》(A Blueprint for Reform)。1999年,英国政府出台《追求卓越的城市教育计划》(Excellence in Cities,简称 EiC计划)。2002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创办国家青少年英才学院(National Academy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Youth ),主要服务于4-19岁青少年。

  韩国2000年通过《英才教育振兴法》,2002年发布《英才教育振兴法实施令》,2002年底发布《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2003-2007),勾画了英才教育5年发展蓝图。教育人力资源部设立了中央英才教育振兴委员会,在市、道教育厅设立相应的英才教育振兴委员会,建立了由英才学校、英才班级、英才教育院、大学附属英才科技项目等构成的健全的英才教育体系,到2012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前1%能够受到高质量的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英才教育不等于用公共资源满足私人需求,也不是把最好的教育提供给最聪明的人(The Best for the Brightest)?英才教育体现出教育公平三原则。不同主体具有不同需求,是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

  六、教育活力、教育民主亟待提升

  自由是创新的基础。我国教育中缺少自由与自主。我国教育活力不足:考糊了、管死了(管乱了)。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干预过多——“勤政”猛于虎?问题在于:社会参与不够、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政府宏观管理能力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多元共治,也需要学校自治、政府元治以及厉行法治。

  政府主导与内涵发展的兼容问题?政府主导模式与外延扩张模式有内在联系。政府主导与多元共治的关系问题?核心是教育行政、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的问题。教育的理性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民主化。

  教育治理现代化包括:多元“共治”、学校“自治”、政府“元治”、都以“法治”为基础。教育自由的清单包括:学生的学习自由权(含选择权)、教师的教学自由权、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接受问卷调查的县区级教育局长中,有超过70%的人明确表示“教育局的确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仅有10.1%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此种情况。

  以教师、学生、家长参与作为民主管理的操作性变量,发现在学校民主管理中,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和家长参与的得分均值在1.34-1.62之间,整体参与情况介于“不参与”和“知情”之间,学校民主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

  教师参与的各维度,得分最高的是参与课程教学管理,得分最低的是参与学校文化管理。在学校实际管理中,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整体状况不佳。

  学校中的民主包括管理民主、教研民主、教学民主和班级民主。学生素质的最大短板是什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什么?——自由;自由的基础是什么?——民主。因此,要做到管理民主、教研民主、教学民主、班级民主。

  在《湍流卷不走的先生》中,中科院李佩先生(郭永怀夫人)81岁,创办“中关村大讲堂”,举办600多场;94岁,举办周三小型研讨会。有一次,在讨论“钱学森之问”求解的根本出路时,三个老人并列而坐。北大资深教授陈耀松先生首先说:“要靠民主。”紧接着,郑哲敏院士说: “要有自由。”随后,李佩先生不紧不慢地说:“要能争论。”(《读者》2016年第8期)

  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和自由。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国家发展的推动力:一是民族主义——救亡——外部压力;二是民主主义——启蒙——内部潜力。用民主释放每个人的活力和潜力,以民主精神孕育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养育中华民族的元气和生机。

  七、小结:问题与对策

  教育现代化不能妄自尊大,要承认其依附性而不僭越;教育现代化不接地气没有灵魂,要使其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课堂,追求现代精神、魂与根;从民族主义视角定义教育强国转向重民主和人道;实际的教育目标没有国际竞争力,要转向创新为王;教育体系存在战略性短板,必须发展英才教育;教育活力教育民主严重缺失,要以民主促活力。

  此外,还有两大问题:一是教师数量严重短缺;二是社会补习破坏教育生态。我认为,把社会上所有的补习班都砍掉也不为过。

 

  (此文根据褚宏启在2018年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来源:2018南京长江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