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付 | 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我以为确定这样一个主题,可以说是适时,适地。十九大刚刚召开三个多月,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把它作为我们党长期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十九大召开在教育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开启了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建设教育强国在党代会报告里面是第一次提出。那么,这次我们设地,会在江苏开,江苏也是我们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在全国省份里面,第一个提出教育现代化,并且我们手里面都拿着教育现代化的检测报告,是行政部门在推动。那么十九大报告里面呢,教育部分有一段362个字。譬如,10月18号总书记作的时候,增加了六个字,这六个字就是深化教育改革,所以我想这一次主题确定得非常好,也找到突破口。那么教育现代化,刚才王部长和沈厅长都谈到了,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富活力这样一种教育。那么要通过改革把它落到实处,那么我在这里我想呢,围绕着构建怎么样一个教育体系,从五个方面着力推动来构建这样一个现代教育体系。

  第一,以分类管理、特色发展为导引,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那么这里我想第一个就是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全局观,有一个大教育观,教育不是为了自身而存在的,教育是在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而存在的,促进人的发展,并进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教育的功能;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分类管理、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类评估这样一个思维方法。要分类,所以说比如我们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多年来原来存在的想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比如研究生。那么现在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和学术型基本持平,这就调整了培养人才的类型结构。实际上这里就是一个分类管理的思路。包括我们高等学校从统筹双一流一直到职校方面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等等,也体现了一个分类管理的思路;第三就是要分析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刚才王部长特别谈到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也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要。以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样的矛盾,并且具体谈到了不平衡、不充分的表象和变化中的表象。我觉得特别好。那么我们要分类管理、特色发展必须分析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第四个就是要加强实证研究。这句话好说,要做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尤其需要我们智库作出贡献。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就是以分类管理、特色发展为导引,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

  第二,以尊重主体、激发活力为方法,构建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也没想特别好,原来说要求,我觉得特别重,还有别的要求,所以我在这里说以尊重主体、激发活力为方法,构建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活力非常重要,活力从哪里来?一个从广义来说,流动就有活力。另外呢,我觉得活力就在主体身上,要从主体性、主动性中来。那么就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主体性、能动性,激发内生的动力和活力,那么这里面我觉得就有四个激发。第一个是激发地方活力,总书记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协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我想在我们教育方面也是这样。我们中国幅员广阔、发展不平衡,那么这个时候,地方发展的针对性,地方的活力显得特别重要。在我们的改革中也特别强调了尊重基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创新。应该说经验就是来自地方、来自基层、来自学校,所以我们要保护和调动地方改革、基层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先行先试,鼓励地方教育制度的创新,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的探索,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这是第一个激发。第二个激发就是要激发学校的活力,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必须尊重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我们这些年推动了管放进行分离,其实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要求。那么任何改革只有最后落实到学校,体现在老师和学生身上,它才最终见到实效。所以这些年我们着力推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比如说教育部在2017年中发布了高等教育领域里面放管扶结合,扩大学校自主权的意见,应该说其中有很多改革,有含金量,那么我们就是要推动这样的改革,让它真正落透。现在是否都落透呢,也不一定。有的时候上面已经改了,这脖子已经转了,但是身子没有转,扭起来就不太得劲,扭得不好就会脱臼,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第三个是激发教师活力,在正规学校里更加注重激发学校活力,在学校里面校长要更加激发教师活力,教师是立教之本,是兴教之源,是办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要激发教师活力,保障教师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让老师们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尽心从教,主动从教,让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我们刚刚十九大之后,第一个新召开的会议就是审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教师建设队伍改革的意见,体现了中央对教师的充分重视。第四是激发学生活力,学校激发老师活力,老师看来要激发学生活力。要我学只能成小才,我要学才能迸发活力,所以王部长刚才也讲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聚焦核心素养,聚力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我觉得非常重要。那么在我们教育改革中应该努力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常态,让扬明性、创造性、个性化、互动化的学习成为常态,促进学生学习创新和个性的发展。这是我想谈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以个人学习账户和学分累计认证转换为导引,构建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听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很小的东西,但我觉得它既是最微观也是最宏观的。比如说我们在宏观上有一个命题就是要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当然这种立交桥比如说我们上海浙江考试制度改革的改革,我们让学生多次选择等等作出尝试,但是最终意义的立交桥就是要靠个人学习账户和学分累计认证转换制度,这样才能构建。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学分也是学习的细胞,真正现在的学分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还没有完全落地。实际上我们要真正成为那种弹性学习的选过走班的、选过走校的量身定制的教育,就需要这样一个学习账户和学分累计认证转换制度,这是我谈的第三个。

  第四,以“互联网+教育”和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契机,构建泛在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不可阻挡,在这互联网+生产,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交往等方面的标锐性的表现,在教育方面还姗姗来迟,但是需要高度重视,它可能带给教育的重要变迁,譬如在教育重心上有人工智能等等的发展,可能带来职业种类的重要变化,带给我们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重要思考,比如说资源形态上从传统的教科书平面质地转向立体化、数字化的、无所不在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说教学形态上众推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形成一种多媒体、交互式、自适应、个性化、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比如说在学校形态上注重从有围墙的学校走向无围墙的学校,学校的院墙还在,但是学习已经没有边界了,已将学生学校的所有制就被打破了。所以我觉得终身学习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多年,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把梦想照进现实。

  第五,以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保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以上这些改革我觉得都有一个根本,那就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教育工作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构建的教育体系应该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这个中国特色特就特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特就特在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世界水平就要表现在竞争力、影响力、共享力,等等。这里面,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八个明确”,最后一个明确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在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中第一条就是党的领导。所以,我想以党的领导统领我们的教育改革,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此文根据杨银付在2018年南京长江教育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来源:2018南京长江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