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指数 2016:生态度”旨在从与教育生态系统相关联的 “教育从 业人员待遇及(社会)地位”“教育内部基本单元(班级)的规格”“人口的教 育历史与教育文化积累情况”等几个维度着手,根据我国教育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义务教育班额实数和人口的非文盲率等情况来反映国家及其 31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暂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数据)教育 的生态系统的科学程度 2016 年的基本状态及其排序。
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科学程 度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状态和主流价值追求的双重目标,能够 反映出我国教育绿色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生态系统是否科学,短板是否显著以 及决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社会系统的支持程度等情况;还能够结合其他系 列指标系统了解、分析和反馈不同地域人口、历史、文化等重要因素对教育科学 发展的影响模式、改进机制以及教育发展潜力与后劲。
教育的生态系统的科学程度是教育绿色发展显著的标志和观测指标,它直接 反映不同地区教育教学机构及其科学公共治理的“软实力”。
一、指标选取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热衷于探讨“生态”,并由此界定了“教育生态” 的概念。相关研究指出,生态是一种特定的系统;起初指代一定自然环境下生物 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通常与“环境”连用。随着时代发展,“生态”被赋予了“原 始的”“多层次的”“绿色或美好的”词义,后来引申为美好的环境或原始且复 杂的系统。
社会学者和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生态至少有两层体系,第一层为“内部生态”, 即教育内部保持其本质且不断周而复始运作的系统。教学系统是教育生态的内部 系统的核心,教师与学生则是这一核心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影响这一对基本要 素运作的客观因素有许多,班级额度(规模)是被国内外学者证实对教师、学生 及其互动教学有着显著影响的突出变量。而第二层为“外部生态”,即将教育这 一复杂系统纳入其中成为某种要素成分的更为庞大、复杂的系统。教育的运作, 与人口的教育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教育从业人员经济与社会地位等外部环境要素 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外在变量将会影响到教育系统自身的运作效率和产出效果。
教育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都揭示和强调内外部生态系统之间的普 遍、相互地联系,这种联系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主要通过“人”的作用发挥来实现。
研究者认为,与其他教育发展指数一样,教育的绿色发展亦可以通过数量化 指标进行系统构建,譬如教育的“生态度”涉及:
1.教育行业平均工资与全部行业平均工资的比较情况
国际上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行业平均工资是该行业在全社会的经济与地位 的标志。教育行业并不直接生产社会产品,但它是培养人的专门活动,是一种独 特的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服务,因此不少发达国家供给教育从业人员优厚的经济 和(国家公务员)地位——而当这一点充分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时,那些优秀的 学生便会趋之若鹜,从而在“生源——培养——就业——教学”行业链条上形成 良性循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还指出,私立教育行 业的较高待遇也能够保障该从业群体对社会的较高质量贡献。
有关研究显示:在中国,教育行业平均待遇仅过全行业的中位线水准;尤其 是私立教育行业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可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按照一定比例结 合中国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占全部行业平均工资的比重、中国私立教育行业平均工 资占全部私立行业平均工资的比重,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 的教育外部生态科学程度。
2.义务教育班级实际额度(规模)
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规模基数庞大、分布广泛且管 理分散,其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公民的基本素质,历来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 门的高度重视。在众多指标中,最能代表义务教育内部生态基本情况的是“班级 实际额度(规模)”。
国内外实证研究显示:义务教育班级额度(规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者教 师的管理、教学、活动组织和学生辅导;与此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 果和健康成长。欧美发达国家根据研究和教育国情,普遍选择将中小学班级规模 控制在 25-30 人之间;中国教育部在调研和教育实情基础上提出,中国小学班级 额度(规模)应控制在 45 人内,初中班级额度(规模)应控制在 50 人内。然而, 中国义务教育班级实际额度(规模)仍有超出教育部规定的地方,中国义务教育 内部生态系统仍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优化改进。
3.(非义务教育段)15 岁及以上人口中的非文盲率
作为教育外部生态系统又一观测指标,人口中的非文盲率能够反映国家和各 个地区教育历史和教育文化的积淀,甚至也能够间接反映该地区的国家战略关 注、女子受教育、教育规模、投入和人口结构与迁移、人才吸引程度、贫困人口、 少数民族分布、地理地貌等人口、社会与经济发展这些教育外部大生态的基本情 况和科学程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代社会对“文盲”这一概念内涵的不断拓 展(如从“不识字”拓展为不会一门外语、不会上网、不会搜索信息等),这一指标将有着后续持久的生命力。
人口统计学中,通常将人口统计分为“0-15 岁”“15-64 岁”“64 岁及以 上”三段。本研究选择后两段是为了规避“普及义务教育”这一话题,将考察重 点放在初中后人群的教育普惠情况,着力考察各地区的教育历史和教育文化积淀情况。
根据上述考虑,“中国教育指数 2016:生态度”指数的指标选取依照“简 要完整、典型可比”的原则,在教育、经济和文化统计部门的相关数据中分别选 取“教育行业工资占比”“义务教育班级额度(规模)”和“15 岁及以上非文 盲率”等相关数据进行测算。
“中国教育指数 2016:生态度”三级指数测算采用“数(比)值倍化法”的 基本思路,其原始变量指标数据——“教育行业工资占比”“义务教育班级额度 (规模)”和“15 岁及以上非文盲率”主要来自 2016 年《中国统计年鉴》、2015 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5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二、测算及结果
注:根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的权重,生态度综合数据=教育工资行业占比指数*24.02%+义务教育班额指数*55.00%+15 岁及以上非文盲率指数*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