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周洪宇 刘训华:图说教育生活史,再现人类生活中的教育



摘要

《图说教育生活史》秉承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活动—实践”中层史观,基于“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专业视角、形象表述”原则,从中外不同典籍中选取图片200+张,通过教育生活叙事的表现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呈现人类历史中的教育生活!

 

| 作者简介

周洪宇,男,1958年生于湖北武汉。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史专业导师组组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近年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专著《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开拓与创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画传》(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人民之子陶行知》(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不朽的文华——从文华公书林到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华中师大出版社2013年版)、《教育的信念与追求》(武汉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教育公平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教师教育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中部教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大时代:震撼世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人民出版社3013年版)等。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多项重点课题,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高等教育》、《人民教育》、《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美国)等中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20余次获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学术原创奖。

刘训华,男,1978年生,江苏滨海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教育生活史、教育生活叙事与海洋教育等领域研究。主持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市厅级1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有《学业、革命与前程:大转局中的清末浙江学生(1901-1911)》、《困厄的美丽:大转局中的近代学生生活(1901-1949)》、《多样的世界:教育生活史研究引论》(合著)、《中国教育活动通史(第七卷)》(合作主编)等。研究成果获省哲社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其他市厅级奖项3项。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人才工程等。

| 目录

引子 轴心时代论:来自思想的号召力

第一章 前轴心时代:教育文化的发端

第一节 “茹毛饮血”时代的人类

第二节 神话与早期教育

第三节 先民生活的多样形态

第四节 初级文明中的技能传递与文字出现

第二章 轴心时代:古典秩序与教育规范

第一节 轴心文明的酝酿与形成

第二节 东周末期的教育生活与争鸣

第三节 古希腊的教育生活

第四节 古罗马时期的学校生活

第五节 平民教育与课堂教学方法

第六节 轴心时代中的游学生活

第三章 轴心后时代(上):帝国时期的教育赓续

第一节 教育一统性及其形态

第二节 课堂、考试与读书人的精神守望

第三节 私塾与书院

第四节 作为文化创新者的教师群体

第五节 帝国时代的教育身体

第六节 宗教中的教育生活

第七节 教育生活中的家国文化

第四章 轴心后时代(下):工业文明后的教育全球化

第一节 世界的一体化进程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高等教育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 西学东渐的历史格局

第五节 生活的多样性

第六节 “二战”后的教育文化格局

第五章 新轴心时代:大时代、新变革

第一节 新千禧年的教育景象

第二节 科技对于教育生活的改变

第三节 教育一体化的世界格局

第四节 教育生活的可能性变革

参考文献

后记